[1] |
杨琳,姚丽,张志刚,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 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0,19(4):351-358.
|
[2] |
翟红瑞,罗松平,林磊,等.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切换时机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2):161-165.
|
[3] |
王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学,2020,50(2):145-147,150.
|
[4] |
单丽琴,周庆女,黄华飞.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20,42(2):181-183.
|
[5] |
赵玉良,刘雅文,曹广科,等.改良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3):17-20.
|
[6] |
郭淑芳,武嫣斐.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1):2561-2564.
|
[7] |
宋飞.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创伤性血气胸并发ARDS患者血气代谢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4):349-351.
|
[8] |
胡昆,杨进,赵卉,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8):1403-1406.
|
[9] |
王蕾,曹倩,张晗晖.心理评估-治疗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S1):36-39.
|
[10] |
虞乐群,陆益民,田高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外周血TREM-1 检测对序贯治疗切换点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6):1219-1223.
|
[11] |
郑艳会,陈秀梅,邵丽娜.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3):66-70.
|
[12] |
吴雷,陈美华,叶焕荣,等.以肺部感染和氧合指数为控制窗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比较[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25(2):141-143.
|
[13] |
韩晓红,袁娟,邢学勇,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31(1):19-22.
|
[14] |
黄瑛,葛吉徽,毛燕君.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02):143-145,153.
|
[15] |
林肖琴,张近波,张丽红,等.治疗COPD 所致呼吸衰竭以改良GCS评分≥13 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8,40(16):1823-1826.
|
[16] |
陈玉梅,童瑾.以气胸拔管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伴发气胸患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7):615-617.
|
[17] |
张近波,张丽红,朱金强,等.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40-144.
|
[18] |
贾晓旭.单纯有创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2):141-144,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