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3):177-182.
|
[2] |
徐卫.新药时代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J].浙江医学,2017,56(12):1-2.
|
[3] |
王怀宇,张欣欣,张慧云,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死亡率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3):718-722.
|
[4] |
张长忠.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891-10891.
|
[5] |
翟志伟,王振军,张坤宁,等.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35(5):397-400.
|
[6] |
吴雨洁,李建勇,朱明清,等.cMPO/cCD79α/cCD3/CD45 抗体组合在交叉系列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7):449-451.
|
[7] |
郑转珍,李国霞,张耀方,等.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CREB,Bcl-2 的表达及其与病灶髓外浸润和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35(57):75-77.
|
[8] |
储以微.基于T 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J].上海医学,2019,42(7):51-52.
|
[9] |
姜霁峰,陶荣.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24(12):1350-1355.
|
[10] |
徐本玲,袁龙,袁鹏,等.胃癌患者外周及肿瘤组织中CD4+T 淋巴细胞上Tim-3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108-112.
|
[11] |
汪林庆,王航,陈亚东,等.半滑舌鳎外周血T 淋巴细胞的分离,鉴定及TCRβ 基因免疫应答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8,42(3):542-549.
|
[12] |
李燕鸿.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免疫逆转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11):1726-1730.
|
[13] |
王述文,姚红霞,饶若,等.CD44,CD87 和CD123 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6):1794-1798.
|
[14] |
黄方,郝思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5):88-92.
|
[15] |
陈立刚,郭家权,李东东.急性白血病IL-32 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3):688-692.
|
[16] |
朱琼媛,甸自金,周玉国,等.ALL 和N-ALL 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1):136-140.
|
[17] |
李燕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2 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 (9):114-115.
|
[18] |
丁婕,顾炎,赵四书,等.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6):1876-1880.
|
[19] |
冉隆荣,薛宁,王建容,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39(9):56-63.
|
[20] |
郑润辉,于宝丹,郑丽霞,等.急性白血病患者T 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5):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