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俊峰,温晓文,莫秀梅,等.亚洲地区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7):758-761.
|
[2] |
高迎霞,曹春艳.基于ARNE 项目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家长的干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10):611-614,627.
|
[3] |
张佳林,林颖康,刘城鑫,等.基于“三有余,四不足”从五脏相关论小儿特应性皮炎[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10):798-800.
|
[4] |
特应性皮炎:预防与治疗并重/白癜风:严谨制定共识,推进诊疗进展/衣原体:持续感染和治疗抵抗的判定和对策/慢性瘙痒:发病与诊疗概要[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14):25.
|
[5]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 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
[6] |
肖玲,古智兵,刘颦,等.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血清IL-17 的水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69-272.
|
[7] |
刘华绪,林燕,耿建辉,等.激光诊疗一体化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2014:68-68.
|
[8] |
鲁祖清,徐辉,王淑杰.特应性皮炎诊断及分级治疗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5):472-473.
|
[9] |
李军民,胡云芝,鲁之中,等.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小儿特应性皮炎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6):697,699.
|
[10] |
孙晓丽,李邻峰.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1):72-75.
|
[11] |
周祥俊.血清特异性IgG 检测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过敏原诊断及饮食干预效果评估的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4):23-25.
|
[12]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0):711-716.
|
[13] |
赵天恩.日本皮肤科学会制订的异位皮炎诊断标准[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3):252.
|
[14] |
王珊,马琳.湿包裹治疗13 例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832-834.
|
[15] |
唐丽梅.复方氟米松软膏与柔润保湿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0):104,108.
|
[16] |
张力,严煜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 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8):549-551.
|
[17] |
温晓漪,卢国元,高杰,等.来氟米特致剥脱性皮炎与多系统损伤[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6,18(5):362-364.
|
[18] |
李璐璐,陈声利,吴梅.儿童获得性Blaschko 皮炎1 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1):1242-1243.
|
[19] |
韦无边,卢柳伊,莫小春,等.马拉色菌毛囊炎误诊误治63 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5):48-50.
|
[20] |
张小敏,刘惠丹,谢思光,等.特应性皮炎患儿对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依从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6):2649-2651.
|
[21] |
武艳萍.咪唑斯汀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1):154.
|
[22] |
张琦,禹卉千.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0):121-123.
|
[23] |
高珊珊,郭林涛,鲍身涛,等.消风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39-1141.
|
[24] |
张媛,王慧丛,颜敏.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 和总IgE 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2):86-88.
|
[25] |
张历元,李元文,林欢儿,等.复方紫草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9,14(6):1511-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