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赖艳榕,彭湘明,刘少娟,等.比阿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44-45.
|
[2] |
刘文静,王瑶,刘勇,等.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 (6):468-471.
|
[3] |
杜丰,苏雪松,边晓慧,等.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2):83-88.
|
[4] |
肖红丽,曹邦伟,荷欢,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4):264-269.
|
[5] |
陈春晓.比阿培南治疗基础疾病患者中重度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48-51.
|
[6] |
颜鲁青.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治疗急性白细胞减少期并发肺部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9):2247-2248.
|
[7] |
黎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6):1060-1062.
|
[8] |
卢双龙,周宁,乔晓红,等.两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制剂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对照研究及成本-效果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35-37.
|
[9] |
官堂明,马晓鹂.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 (44):4193-4196.
|
[10] |
朱冰,邹自英,曾平,等.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05-1006.
|
[11] |
史天陆,孙言才,姜玲,等.比阿培南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23):5367-5369.
|
[12] |
刘茂昌,葛苗苗,陈渝军,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重症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10):785-790.
|
[13] |
沈秉正,宋金春,张玲莉,等.术后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安徽医药,2015,19(4):799-801.
|
[14] |
范晔,修清玉,方正,等.比阿培南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5):357-361.
|
[15] |
李泰阶,郭世辉,李萌,等.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62-465.
|
[16] |
郭凯琳.比阿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及药用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11):17-18.
|
[17] |
仵利军,金惠静,徐立平.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28-31.
|
[18] |
汪雯,李玉,李陶,等.比阿培南联合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407-2410.
|
[19] |
董玲芳,张伟,王文义,等.亚胺培南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5-7.
|
[20] |
陈杨,修清玉,方正,等.注射用比阿培南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6(4):388-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