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在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曹 欢 熊 琦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在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 年9月至2020 年9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 例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3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健康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健康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体重指数(BMI)、每日吸烟根数以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住院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及遵医用药等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BMI、每日吸烟根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每日吸烟根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病出院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控制危险因素,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健康管理平台;健康知识状况;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在中老年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多由血管性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心悸、胸闷不适等,部分合并偏瘫、肢体乏力以及语言功能障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典型三高特征[1]。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多数患者出院后,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遵医依从性降低,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不佳,远期疗效不佳,因此对出院患者给予健康管理尤为重要[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出院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集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物联网等为一体,构建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出院患者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4]。为探究其应用于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 例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在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9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 例心血管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43 例。 观察组中,男 78 例,女 65 例;年龄 32~87 岁,平均(57.63±4.02)岁;病程 1~9 年,平均(4.38±1.24)年;疾病类型:冠心病 35 例,高血压 43 例,糖尿病 29 例,高脂血症 21 例,其他 15 例。 对照组中,男76 例,女 67 例;年龄 31~88 岁,平均(57.53±4.09)岁;病程 1~10 年,平均(4.39±1.22)年;疾病类型:冠心病34 例,高血压 40 例,糖尿病 27 例,高脂血症 23 例,其他1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心血管病诊断明确,参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0》[5];②患者年龄≥18 岁,可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心脏受损或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者;③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④听力丧失、语言沟通不顺畅,对研究无法做到顺利配合者;⑤合并感染性疾病或外伤史、手术史者;⑥处于妊娠或哺乳特殊阶段女性。 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已明确研究目标及流程,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患者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疾病类型等相关信息,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遵医行为,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健康指导,宣传心血管病防治知识、高危因素等。每月进行1 次上门随访,测量患者血压、血糖等,评估健康状况。观察组患者采用互联网技术下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具体如下:①资料收集。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询问患者饮食喜好、运动情况,测定患者血压、血糖指标,完成肝肾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建立健康档案,将患者详细资料进行填写。②分组入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引入新型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筛查患者病例资料将检查结果相近的患者划分为一组,安排在万步网同一健康营, 结合患者病情配置血压计、血糖检测仪等相关监测设备。 ③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健康管理师对患者检测结果做出科学的评估,总结危险因素,并结合每位患者饮食、运动等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及运动干预方案。④沟通及落实。 通过电话、微信或万步网管理群与患者建立密切的交流与联系,在不同的健康营管理群发送相应的疾病知识资料及心血管防治措施,说明健康饮食及规律运动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详细分析饮食、运动处方及药物处方的作用,督促患者实施,争取家属配合,协助患者完成。 ⑤实时跟踪、指导。 教会患者数据检测仪的使用方法,每天将监测仪相关数据如血压、血糖值等上传到万步网管理系统,医师及健康管理师在后台对患者的数据进行收集、 整理与监测,依据上传数据评估患者对运动处方及饮食处方等的执行情况,并结合患者能量消耗情况对饮食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健康营交流平台为患者留言明确指出患者在饮食及运动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或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指导。⑥评估调整。 督促患者定期复查,结合复查结果或患者反馈情况对干预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再次跟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时间为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健康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每日吸烟根数以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再住院率。①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 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总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4, 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以及遵医用药5个项目,每项包括10 个条目,每个项目总分值100 分,>80 分表示优,60~80 分表示良,<60 分表示差, 疾病知识掌握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 本研究中共发放286 份调查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患者不懂的问题现场询问护理人员,有效回收286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②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及遵医用药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的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BMI、每日吸烟根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 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低于管理前,每日吸烟根数少于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每日吸烟根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的比较(

 
1 mmHg=0.133 kPa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的比较
随访6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的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病占我国人群总死亡原因的40%[6], 是危害国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调查研究发现,近20 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7],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病不仅会对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医疗机构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8]。 加强对出院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9]。 传统健康管理多采用健康档案结合电话随访的方式,尽管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强化患者疾病认知,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10],寻找一种高效的健康管理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方式及途径不断丰富,其能够将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干预延续到院外,在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规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1-12]。本研究采用互联网支持下的健康管理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健康管理模式下,患者每天饮食摄入量及消耗热量难以确定,运动效果不理想,医务工作者多是泛泛定性指导,缺乏个体化指导,且未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健康管理效果不佳[13]。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健康管理,能够借助各类监测仪器实现对患者运动及饮食执行情况的检测,在健康营管理群中,健康管理师能够了解到患者相关活动数据,结合客观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饮食及运动方案,督促患者改进不良饮食及运动习惯,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从而更好地执行各项医嘱,规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4-15]。另外,互联网将同一类疾病患者集中管理,患者可以在健康营分享治疗经验,相互鼓励,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及遵医用药等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玉等[17]的研究结果相似,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健康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管理前两组患者的BMI、每日吸烟根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每日吸烟根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本研究建立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整合优化了医疗资源,以心血管专科护士为核心为患者提供用药、饮食、运动、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院外持续进行线上全程管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18]。 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少,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样本,增加随访指标,从更多方面探究互联网下健康管理平台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病出院患者,较传统健康管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改善更为突出,有利于疾病知识掌握,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宏宇,陈新.依托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策略[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9):1281-1284.
[2]胡永勤,韩荣荣,唐爱奇,等.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长期趋势的影响[J].疾病监测,2020,35(9):836-839.
[3]曾哲淳,吴兆苏,陈伟伟,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中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模型研究与评估工具的开发[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1-5.
[4]刘晓燕,朱小玲,曹益凤,等.“互联网+”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4):57-60.
[5]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廖晓兰,梁丽娜.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自我健康管理对其危险因素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9,35(3):340-343.
[7]邱恒,朱宏,邹俐爱,等.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2020,39(6):78-81.
[8]刘芳超,顾东风.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1):2-4,17.
[9]王乐,徐芳,郭文婷.环节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65-167.
[10]刘士梅.社会支持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88-193.
[11]李佳.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7):1237-1240.
[12]饶富兰,李英杰.“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示范基地的构建及应用推广[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6):818-820.
[13]高宏伟,王世鑫.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0):190-192.
[14]燕燕,刘广,王甜宇,等.基于信息协助平台的糖尿病中医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构想[J].中医药导报,2020,26(1):1-4.
[15]陈济安,荣红辉,郭田,等.“互联网+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证[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4):350-351.
[16]许卓帆,郑韶欣,冯小倩.广州市高血压患者“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5):706-709.
[17]张玉,周丽华,李莹,等.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模式管理在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9):1451-1454,1458.
[18]曹教育,孙盼盼,张理想,等.基于 AISAS 模式的“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21-1127.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O Huan XIONG Qi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86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ternet technical support health management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health management method. The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number of smoking roots per day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management,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re-hospitalization rate during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astery rate of disease knowledge, risk factors,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exercise and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medicin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MI, number of smoking roots per day, fasting blood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management (P>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BMI, fasting blood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ily number of smoking roo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ithin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nd re-hospitaliz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model supported by Interne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ntrol risk factor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rnet technology;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Health knowledge statu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1)12(a)-0046-04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4196)。
(收稿日期: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