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人文精神全程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教改探索
荆素华1 王明军2
1.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医教研室,福建厦门 361000;2.厦门医学院药学系中药教研室,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中医学不仅指导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其人文精神一直丰富和滋养着我国的医学科学。作为临床医学唯一的中医必修专业课,《中医学》可以做为人文培养的重要抓手。分析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以《中医学》为载体,探讨《中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价值和改革途径,探索塑造人文精神的“早培育——早体验——持续践行”全程育人模式,以中医学人文精神涵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积极推动专业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中医人文精神;柔性;韧性;培育;践行;全程育人
人文精神是任何教授都教不会的[1],需要渐进的启迪和熏陶。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从入校到毕业,临床医学生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全程育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指向标,临床上赞扬医生的高尚医德医风也多引用中医典故。中医对世界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治病的技术层次,也是文化理念层面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3]。中医学自身蕴藏着优良的人文精神,对临床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传授中医知识,渗透中医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4]
1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持续强化,人文培养存在滞后
1.1 职业层面,医学生科学精神缺乏人文精神滋养
从入学开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把最多的精力投入专业学习中,更加关注能力和技术的发展[5]。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已从高考开始控制生源质量,学生只要在专业领域里精勤不倦,未来不难成为知识过硬,具有严谨医学科学精神的精英。如果精湛的医术治病救命,医者的仁爱情怀却能降低患者的恐惧和不安,但医学生生源基本是理科生,人文功底薄弱,科学精神对其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远远不够。繁重乏味的专业教育使医学生专注于探索疾病的诊断治疗,理性发展能力和技术,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生命精神层面需求,逐渐使人文精神被边缘化,成为一个无法内化的知识点。同时,随着医学不断细化,专业之间容易隔绝,庞大的医学教育知识体系碎片化,影响医学生发展临床整体性思维,也不利于其全局观形成。
1.2 个体层面,医学生身心发展缺乏弹性
临床医学专业学制长、学业压力大。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在适应繁重乏味的学习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心理问题。信息化时代,医学生迅速累积专业知识,却不可能信息化处理自我身心状态,生活、学习、社会人际关系调和缺乏弹性。临床医学生缺乏对生命自我认知,思想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匮乏,不能妥善处理个人压力和挫败感,无法真正对他人、自然和社会生出关切之情,不利于工作中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目前医患关系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6]。在未来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时,缺少人文精神滋养的医学科研人员可能会悖离医学人文伦理,误入歧途或者出现精神层面的困扰。现在,高层次医学人才触碰法律和伦理底线的已不在少数。
本科阶段的临床医学教育要求一手抓专业教育一手抓人文精神培养,实际人文精神培养在时间分配和空间覆盖上明显滞后于专业教育,无法从“核心”深处激发医学生对“医乃人学”的重视,二者很难实现并驾齐驱,致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整体性失衡。
2 《中医学》人文精神对临床医学生教育的价值
2.1 其柔性特质有利于临床医学生硬本领软着陆
“医之仁术,一柔一刚,刚柔相济,仁之存,术可附焉”。手里有技术心里有患者,临床医学生不仅要学诊疗疾病更要学体察疾病依存的患者。精尖的医疗设备,严谨的数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带来精准的诊断结果,于患者却是生、冷、硬的宣判。医道难明,医学生的博闻强识不仅要知识扎实,技能过硬而且有能力情感共鸣。中医学人文精神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人情感以及体验。“以病为标,以人为本”,中医面对患者,耐心倾听,细细询问,体察脉象,苦其所病,并宽慰开解令其安心,以天人合一思想指导四诊合参,找到人体发生疾病的本质因素,探索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社会整体协调性的异常变化,结合因人制宜原则,确定治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各地中医预防方案将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等因素综合考量,将因人制宜原则灵活运用[7]。《黄帝内经·灵枢·师传》告诫学医者,“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8]。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中医重视疾病,更以人为中心,特别强调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患者的好恶,切身体会患者的心情,对患者给予充分的体恤。有温度的医生能与不同认知层次的患者建立良好共存的医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与合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让精湛的医术软着陆。
2.2 其韧性特点有利于以文化人
“文化韧性”描述文化因素在应对不利情景时的促进作用[9]。《中医学》尚和致中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里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韧性,人在生存适应中与自然、社会形成共生智慧,从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如果一个人能为自身找到一个恰当正确的定位,并使其思想、语言和行动方向都是正确的,那就接近了“自知之明”,也就是学会了认识自我[10]。韧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其最低层次是“适应”,而最高层次则是在适应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11]。医道悟人生,临床医学生在中医学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形备神全,发展出良好的自我认知,通过内在修养衍生使命感责任感,同理心同情心,面对威胁生命的新冠肺炎等疾病,将自身人文素养融入岗位,以坚韧的职业精神给予患者安全感和支持,造福患者。
和平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最基本保障。《中医学》“和”思想折射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和平需要求同存异的精神。“和而不同”的韧性精神利导临床医学生平衡恢复自我与他人关系,与同道精诚合作以取长补短,遇临床挑战虚心向前辈学习而自身百折不挠。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有言:“志存救济,勿骄勿妒,尊师重道,切磋医术”。医学教育不仅是授之于“术”,而且要授之于“道”,只有精通医道和医理之人,才可能在“术”和“技”的层面达到真正的高水平[12]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医科”建设,让学生在新的价值坐标系中准确定位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价值[13]。早开《中医学》,临床医学生学中医基本思维方法,知晓中医文化精髓,认知中、西医两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的守护共存共生,临床中敢于变化,以“中为西用”丰富治疗方法,在智能医学时代具备高阶岗位胜任力。
3 《中医学》人文精神全程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路径探索
3.1 调整《中医学》教学周期,早培育人文精神
在医科大学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14]。《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唯一的中医学科教育,为必修课程,开课较晚。文献表明,多数学者已经触摸到《中医学》对非中医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意义,不断探索其教学路径。笔者建议将《中医学》设置为新生入学医学启蒙教育课程,以丰富有趣的人文社会常识,学生耳熟能详的自然气候节气,喜闻乐见的养生等与中医有关的主题讨论营造中医人文精神熏陶的氛围,结合职业发展、医患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事件、世界冲突等信息材料探究人文精神,适时展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而系统地传递中医理论,激发并保持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启迪临床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从中体验中医人文精神魅力。高考是人生分水岭,大学专业的选择带动人生发生巨变,临床医学的新生容易对自己枯燥乏味的专业选择感到迷茫。医学生应学会积极疏导自身消极的、负面的情绪[15],从中医角度探索心理适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6]。《中医学》尽早进课堂,向临床医学生注入渗透中医人文的柔韧精神,有利于其调整心态,形成平衡观,摆脱心理困境,实现从基础教育向高等医学教育平稳过渡。
西医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因此对他们进行中医教育时着重传授的应该是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17],其折射的人文精神涵养医学生素质教育。所以,提取《中医学》教材中医人文元素,构建“一教材两元素”模块,优化调整中医学基础与中药、方剂以及内科知识比例,侧重人文精神与思辨力的传递。
3.2 丰富教学过程,早践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需从多方面助力渐进式培养。与《中医学》课程开设相呼应,利用翻转课堂、P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开展中医药膳、饮食养生、作息起居、节气、情绪养生等充满中医人文色彩的专题讲座,帮助临床医学生学中医知识,引导医学生理论付诸实践,践行中医人文精神。
实践与应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继《中医学》课程后,组建和加入中医适宜技术社团,学习易操易练的中医实用技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成人和小儿推拿保健技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帮助临床医学生亲近中医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人文培养的设计者,中医专任教师引入中医学丰富的经典论著、临床典故,设计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时代发展,与思政教师打破专业框架,互听互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将思政课程的人文气息与《中医学》人文精神融合,对临床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中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体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以中医适宜技术发挥医学生社会服务职能,使中医人文精神具体内涵深入其内心。
3.3 转换教学环境,持续践行人文精神
中医学具有鲜明的生活实用性。早开《中医学》为医学生参加社团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奠定基础,形成完整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体系。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普及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周末微实践、假期见习,青年志愿服务等多种社会实践为群众服务,根据大学生学业特点,形成“假期线下活动,学习周期线上互动”的长效机制。在行走的课堂中,临床医学生体验民生,躬行认知人的生老病患,吸收中医以人为本的诊疗精神和服务理念,发扬中医人文精神,践行医学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素质。
4 小结
中医学是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学习中医的过程是仁与术同修的过程,也是优化医学生人文培养环境的理想途径。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键阶段,尽早开设《中医学》,教师不断发掘中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文精神内涵,使医学生熟悉中医的文化渊源、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道德精神[18],引导学生产生优良传统文化认同,持续渗透并践行中医人文精神,极好地启迪其心灵,软化其科学精神,及时融合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极大地利于医学生最终成为德厚术湛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超,白娟,禄保平.人文通识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8-10.
[2]滕婉蓉,刘红勤,杨坤.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1):95-99.
[3]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18(2):2-9.
[4]贾爱明,张红,胡文梅.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4):92-93.
[5]胡鸿,杭荣华,范佳丽.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6):1211-1214.
[6]黄文森.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2):267-268.
[7]吴英杰,付小宇,张新雪,等.基于“三因制宜”原则探讨新冠肺炎不同中医方案的差异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3):17-24.
[8]王振国.古代民俗与中医治法的起源[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2):104-107.
[9]韩黎,张妍,郑涌.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32(3):195-198.
[10]乔炳臣.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正心修身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J].教学研究,2010,33(3):1-2.
[11]韦海燕.社会文化视角下大学生韧性研究进展及动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5):799-801.
[12]盛亦如,吴云波.中医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25.
[13]范舜,谈在祥.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医科”建设的挑战与变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9(7):56-59.
[14]毛小红.浅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教学[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43-44.
[15]陈君,耿仁文.某省三所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0):1390-1393.
[16]邱石.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J].心理月刊,2020,15(17):63-65.
[17]孙连庆,刘永惠.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探析及存在问题之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5):1240-1241.
[18]闫冰,曾奇,赵峰,等.论中医文化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226-227.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ng humanis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JING Su-hua1WANG Ming-jun2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Xiamen Medical College,Fujian Province,Xiamen 361000,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artment of Pharmacy,Xiamen Medical College,Fujian Province,Xiamen 361000,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guide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but also enriches and nourishes the medical science of our country.As the only required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discusses the value and reform ways of integrating humanis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by ta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carrier,and explores the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mode of "early cultivation-early experience-continuous practice" to shape humanistic spirit,so as to cultivate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humanis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training.
[Key words]Humanis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lexibility;Toughness;Cultivation;Practice;Whole process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11(c)-0216-04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传统本草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闽教科[2019]28号XMMCCMC202007);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奖补扶持项目(闽教[2018]32-214)。
[作者简介]荆素华(1977-),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医人文精神实践与医学生教育。
(收稿日期: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