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叶倩姝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部,四川成都 611830
[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12 例,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模式实施救治,研究组采取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实施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抢救成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严重创伤救治中应用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可以缩短救治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创伤中心急救模式;严重创伤;救治;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严重创伤患者不断增多,每年死于创伤及因创伤致残的患者群体十分庞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临床抢救严重创伤患者需注意死亡高峰期,尤其是第二死亡高峰期。第一死亡高峰期出现于事故发生后几分钟之内,此类患者多因伤势严重或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2];第二死亡高峰期往往为事故发生后的几小时之内,如果及时给予此类患者有效的急救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挽回患者生命,因此,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3]。有关临床研究表明,优化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的创伤救治体系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对此,本研究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12 例,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 例。研究组中,男29 例,女27 例;年龄23~56 岁,平均(36.13±3.57)岁;其中高空坠落致伤12 例,交通事故致伤19例,意外砸伤11 例,挤压致伤7 例,烧伤7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6 例;年龄22~55 岁,平均(36.70±3.49)岁;其中高空坠落致伤13 例,交通事故致伤20例,意外砸伤10 例,挤压致伤7 例,烧伤6 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急救模式实施救治,依据有关急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通畅呼吸道、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研究组患者采取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实施救治,具体内容如下。
①建立创伤中心:围绕创伤科组建创伤救治团队,深度整合院前急救、急诊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医技科室等急救资源,参与救治的团队成员均接受相关专业救治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遵照院内有关规定,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明确个人分工与职责。在每个创伤救治团队中选出一名组长,通常选择救治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本组救治工作进行监督并负责。指派N2 级以上急诊护理人员为主班护士,需站立在患者头部位置,其职责为协助首诊医师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还需做好环境控制、气道开放、出血控制等工作,与小组组长联合帮助各科室搭建联系沟通平台,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必要时可采取针对心理疏导措施,对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进行及时干预,保障抢救工作顺利开展。指派N1 级急诊护理人员为副主班护士,需站立在患者胸部位置,实施心电监测,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状况进行严格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随后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于规定时间内将其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同时采取抗休克治疗,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对检查记录单进行完善。指派N0 级急诊护理人员为联络护士,需站立在患者脚部位置,其职责为准备患者救治所需物品,与其他有关科室保持联系,还需领取血制品,畅通绿色通道,还需遵循医嘱配合完成救治。急诊科需将有关抢救救治物资准备妥当。②实施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当患者被送入医院后,急救人员需对其进行预检分诊,评估患者病情,当取得相应评估结果后立即告知主班护士,主班护士随即联系创伤中心,与此同时,将绿色通道开启,并联系首诊医师。创伤救治小组到达后,主班护士将评估结果及患者个人信息进行汇报,联合副主班护士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快速纠正休克状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并完善。在明确损伤部位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组内讨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则应由联络护士立即联系手术室。无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通知重症监护室,实施对症治疗,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损伤、休克、组织大面积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神经损伤+休克+组织大面积坏死) 例数/总例数×100%。抢救成功以患者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为标准[4],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与急诊室处理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形成静脉通路时间与急诊室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与急诊室处理时间比较(min,±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创伤中心是指医疗机构将内部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和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其目的是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医疗服务[5-6]
严重创伤患者如果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救治,那么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加强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措施意义重大[7-10]。通过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建立创伤中心,组建创伤救治团队,提升医护人员的相关急救能力,如评估病情、病情监测、抗休克处理等,同时还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预见性干预能力,减少了急救操作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抢救成功率[11-13]。除此之外,加强对急救物资的管理,帮助简化了急救操作流程,提升了操作效率,保障了抢救物资的充足,规避了对抢救效果造成影响的物资短缺因素[14]。针对家属情绪问题,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疏导,避免因不良情绪影响救治效果的情况[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形成静脉通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究其原因,创伤中心的建立使院前急救、急诊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医技科室等急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同时也是一体化治疗理念落实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创伤救治体系得到较好发展,促进创伤急救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在严重创伤救治中应用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可以缩短救治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翔宇,韩天宇,项良碧,等.全流程序贯式救治理念对严重肢体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1):1295-1297,1300.
[2]王彧姣,何春来,高亚楠,等.基于创伤急救绿道软件的院前院内联动模式在创伤中心运行中的应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4):224-228.
[3]杜哲,都定元,黄光斌,等.综合医院创伤中心模式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疗效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8):703-706.
[4]王飒,陈水红,闫丹萍.创伤3“T”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7):999-1003.
[5]肖仁举,王忠安.实体化创伤中心建设提升严重创伤救治能力[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5):399-401.
[6]陈建萍,王洁,郑宁宇,等.急诊严重创伤救治“一键通”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9,18(12):79-80.
[7]李志芹,毕淑娟,吴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20-122.
[8]潘建.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67-69.
[9]周晓莉.创伤中心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94-198.
[10]江腊梅,黄春梅,张露.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重创患者救治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23):3667-3669.
[11]张飞.多发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196-198.
[12]陈雄辉,凌伟华,石翠翠.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在急诊创伤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9):69-71.
[13]李正刚.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9(14):59-62.
[14]王英杰.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4):87,89.
[15]罗自通.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3):231-233,237.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afety Analysis of trauma-centered emergency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
YE Qian-shu
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afety of trauma-centered emergency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 Methods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who received treatment a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August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visit time, 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emergency model for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the trauma-centered emergency mode for treatment. The time for forming venous access, emergency room treatment tim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venous access time and emergency room treatment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uma center emergency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t has high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uma-centered emergency mode; Severe trauma; Treatment; 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1)10(c)-0071-03
(收稿日期: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