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刘明阳 罗邵涵 谢丽娜 粟泽升
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康复科,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康复科住院54 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 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治疗3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评分和徒手肌力测定(MMT)的级别,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MBI 评分和MMT 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 评分和MMT 等级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好于单纯电针治疗。
[关键词]中风偏瘫;电针;头针;董氏奇穴;Fugl-Meyer 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徒手肌力测定
目前,中风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患病病种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抢救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也由高致死率向高致残率转变,因此中风后适宜康复治疗的患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更是加强了对脑中风的公共宣传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卒中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中风偏瘫的认识。而对中风偏瘫治疗方法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恢复的概率,有效减轻了中风偏瘫对患者和家庭造成的各种影响。在各种治疗措施中,针灸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随着中医现代研究的发展,电针、头针、董氏奇穴等针灸技术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经过广泛的临床应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体现出明确的疗效,本临床研究从电针、头针、董氏奇穴的原理和操作出发,将其进行结合,采用电头针刺激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探讨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康复科住院54 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 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中,男15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8.15±3.84)岁;平均病程(2.33±0.20)月。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19±4.02)岁;平均病程(2.24±0.3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1]及西医诊断标准[2];②年龄45~83 岁;②神志正常者;③经头颅CT或MRI 检查确诊为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者。排除标准:①伴精神异常、凝血障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伴癫痫及脑肿瘤者;②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头部外伤或手术造成头部施治区域结构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取患侧肩髃、曲池、内关、合谷、环跳、风市、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予直针刺并手法催气,得气后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加大至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同时TDP 照射患肢(上海跃进医用光学仪器厂)。每日1 次,6 d 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平卧位,取偏瘫肢体对侧头针运动区、平衡区和足运感觉区,刺法:使用0.30×25 mm 一次性环球无菌针灸针平刺进针,针刺深度在键帽下层,每区一般刺3 针;再取偏瘫肢体对侧灵谷、大白、九里三穴、下三皇(肾关、人皇、地皇)、足三重,肾关需向肾经方向斜刺1~2 寸,以上穴位予倒马刺法。再予对照组同法针刺,体针及头针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逐渐加大至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同时TDP 照射患肢(上海跃进医用光学仪器厂)。每日1 次,6 d 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调控血压、血糖、调脂、护胃、改善微循环等,护理方面良肢位摆放指导,即以患侧卧位及健侧卧位为交换体位,预防关节挛缩、压疮及循环功能异常,增加患侧肢体感知力。患侧卧位以高于胸部的头枕及翻身枕支撑的躯干后旋姿态为主,使患侧上肢前伸>90°,前臂后旋并背伸腕关节,掌心向上伸手指;患侧下肢迈步前伸,髋后伸,膝踝关节屈曲约90°,健侧下肢屈髋屈膝位并下垫枕头。健侧卧位以平胸头枕及躯干略前倾姿态为主,患侧上肢前伸放枕头上,肘稍屈曲,掌心向下,手指休息位;患侧下肢前屈髋屈膝约90°放软枕上,健侧肢体舒适放置。常规康复训练及进行饮食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activity function,FMA)[3]、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4]、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MMT)[5]的变化。
采用FMA 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共50 项评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总分<50 分表示肢体严重功能障碍,50~84 分表示肢体明显功能障碍,85~95 分表示中等程度功能障碍,96~100 分表示肢体轻度功能障碍。
采用MBI 评价患者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修饰、大小便控制、行走等10 项内容,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总分<20 分表示极严重功能障碍,25~<50 分表示严重功能障碍,50~<75分表示中度功能缺陷,75~100 分表示轻度功能缺陷。
采用MMT 评价患者肌力:将肌力分为0~5 级,分别计0~5 分,主要对偏瘫侧伸肌进行肌力评定,总分5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肌力越好。
疗效标准按照肌力分级0~5 级,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肌力。基本痊愈:肌力恢复正常;显效:肌力水平提高≥2 级;有效:肌力水平提高1 级;无效:肌力无改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 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 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T 肌力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T 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T 评级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MMT 评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T 肌力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6]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后世医家又把中风分为闭证和脱证,认为其病机为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逆乱,上冲犯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有关。“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头脑主导人的神志、思维、肢体运动等功能,气血逆乱上冲则发为中风,以头痛头晕,肢体乏力,二便失控,言语及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传统中医治疗中风依据辨证论治,以针灸和汤药为主,特别是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上,针灸治疗具有明确的效果,在治疗中占据重要作用。常用针灸有传统体针、电针、头针、董氏奇穴等。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循行至头部,六阴经除手少阴经、足厥阴经直上于头部,其余阴经通过经别“别合”于六阳经而上于头面,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空窍”[7],说明头面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故而刺激头部穴位则可以起到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焦氏头针[8]从大脑皮层的功能与其对应的头皮投射区的联系出发,根据头部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提出了14 个头皮刺激区域,以针刺为手段,临床治疗脑源性疾病有着明确的疗效。这14 个区域密布六阳经及督脉穴位,针刺于头部穴区,可同时刺激多个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实邪渐祛、脑窍肢节得养、肢体功能得以改善的目的[9]。研究[10]发现,针刺头部穴区能有效增强脑细胞的电活动,迅速恢复受抑制的脑神经细胞兴奋性,具有即刻效果[11],其机制可能在于刺激头皮“功能区”激活了脑内固定神经通路[12],使脑神经核团间的反射联系得以加强,同时减少了脑神经元的凋亡[13],促进了神经递质的分泌[14],加速了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脑血流量,改善了脑的氧代谢,减少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更快的恢复自主神经血管功能的失衡,进行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15],促进中风偏瘫的康复。
焦氏头针操作上要求以每分钟200 次的速度捻针,达到充分刺激穴区的目的,但实际治疗中,因不同操作者捻针手法或手疲劳的原因,并不能长时间持续以高频率捻动针体,故而疗效不稳定性较大。电针疗法通过脉冲电流经毫针刺激腧穴,选用兴奋效应较大的疏密波波形,可促进针刺区域气血循环及组织代谢,加强经气的传导。本研究中将头针与电针疗法相结合,利用电脉冲高效稳定的特点以强化头针的治疗效应。临床治疗时分别针刺偏瘫肢体对侧运动区、感觉区等穴区,一般针刺三针,在第一针和第三针连接电针机,利用电针机脉冲电流输出,使头针对大脑功能区的有效刺激量既足量又稳定,和手捻头针相比更具量化特性。临床研究证明,电头针以电子控制的精确时间和可控的稳定刺激量为主要改进,相对常规头针操作手法而言更容易提高头针的疗效,而且疗效的可复制性强。
董氏奇穴对于中风偏瘫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其常用穴为灵骨、大白、九里、下三皇、足三重。灵骨、大白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线上,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也契合“治痿独取阳明”之说[16]。大白穴即手阳明经输穴三间穴,董氏奇穴改名为“大白”,寓意为本穴与肺经之间的联系密切,治疗肺病尤效,而肺主治节,辅心以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患者中风偏瘫后由于大脑损伤,对脏器功能、肢体运动感觉的调控均存在障碍,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实际上整合了脑的功能在里面,故大白(三间)可通调肺气助心之功能恢复,也即助神志之恢复。董氏奇穴中大白单用即可治疗头痛,可见此穴功能实际上可直达脑部[17]。灵骨位于原穴(合谷)及经穴(阳溪)之间。原穴者,脏腑元气经过和留止之处也,经穴者,“所行为经”,有疏通本经经气的功能,其位于原经两穴之间,具有两穴之性,故功能补气、行气,且阳溪在五行属火,故灵谷具有温阳助运气血之效。临床常用倒马针法针刺二穴,倒马针法指相邻两穴同时下针以增强疗效的方法,故两者倒马相配,大白功效直达大脑,灵谷助之而活脑部血气,功在调气补气,温阳活血。且两穴进针讲求贴骨进针,根据中医学“以骨治骨”,“肾主骨生髓”,“脑为髓府”的原理,故两穴合用治疗中风偏瘫理通用明,效果出众。
九里穴组即上九里(风市前1 寸半,近阳明经)、中九里(风市穴,足少阳胆经穴位)、下九里(风市后1 寸半,近太阳经),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经典穴位,此穴组倒马针法,相当于足之三阳同刺,既能沟通三阳为一体,又激发三阳经气,加强疏通肢体筋脉之作用。研究表明,针刺九里穴组可增大患者髋关节屈伸及内收活动度[18]。
下三皇(肾关、人皇、地皇)中肾关穴为补肾要穴,人皇穴即三阴交,地皇穴即内踝上7 寸之漏谷,三穴合用可脾肝肾三经同治。由于中风患者常伴随吞咽障碍,在一定时期内靠胃管注食注药,后天生化不足,常导致脏腑虚衰,故取下三皇补脾调肝益肾,先后天并补,开阖枢并重,使气血畅达经络,濡养经络肢节而改善半身不遂症状。
足三重穴位于胆经悬钟、光明、外丘前1 寸,胫腓骨之间,近阳明经,可治少阳阳明之并病,胆经主风,胃经主痰湿,丰隆为化痰要穴,三重穴在丰隆下1 寸,根据腧穴邻近穴位主治相近的规律,足三重穴亦主治风痰之症。中风之病机为“上实(脑窍闭塞)下虚(肝肾亏虚),窍闭神匿”,上实往往因于肝肾亏虚,风痰上逆,气血逆乱而成。邱雅昌[19]认为本组穴对脑部有强烈作用,能活血破血,行气而化痰化瘀,配合温阳补气之灵骨、大白,补脾调肝益肾的下三皇,舒筋通络的九里穴,对中风偏瘫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FMA、MBI 评分和MMT 等级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联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较常规电针治疗方法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更好,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占利,王顺道.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9(1):55.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199.
[3]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4,160.
[4]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1-383.
[5]Pokharel RK,Brisco L,Mandal M,et al.Effect of sitting posture on development of scoliosis in Duchenne musculardystrophy cases[J].J Nepal Health Res Counc,2014,12(27):94-99.
[6]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1.
[7]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灵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517.
[8]焦顺发.头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44.
[9]雷旭露,肖蕾,冯必强,等.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9):75-78.
[10]崔方圆,邹忆怀,谭中建,等.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头针疗效水平的fMRI 与DTI 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4):34-38.
[11]Lee SJ,Shin BC,Lee MS,et al.Scalp acupuncture for stroke recov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UR J INTEGR MED,2013,5(2):87-99.
[12]张梦佛,董勤.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介入时机及选穴特点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116-118.
[13]杨敏.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影响的相关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14]周钰,牛相来,林子歆,等.头针结合艾灸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BDNF 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35(2):181-183.
[15]邢军,常丽静,王艳君.调督通脑针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90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0):1298-1299.
[16]时高波,白慧.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肢体麻木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9(30):1379-1380.
[17]杨伟杰.董氏奇穴穴位诠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71-75.
[18]刘婧,陈利芳,周杰,等.恢刺法调节中风痉挛瘫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度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10):1013-1017.
[19]邱雅昌.董氏奇穴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74-176.
Clinical effect on treating apoplectic hemiplegia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ong′s unique extra-ordinary points
LIU Ming-yang LUO Shao-han XIE Li-na SU Ze-she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Hospital of Qingyuan,Guangdong Province,Qingyuan 511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ong′s unique extra-ordinary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hospitalized stroke 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Hospital of Qingyua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27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27 case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ong′s unique extra-ordinary points.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Fugl-Meyer activity function(FMA),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score and manual muscle test(MMT)grad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MA,MBI scores and MMT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FMA,MBI scores and MMT grade of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groups,and the FMA,MBI scores and MMT grad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ong′s unique extra-ordinary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 is better than the simpl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Key words]Stroke hemiplegia;Electroacupuncture;Scalp acupuncture;Dong′s unique extra-ordinary points;Fugl-Meyer activity function;Modified barthel index;Manual muscle test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9(c)-0180-04
[作者简介]刘明阳(1983-),男,河南驻马店人,擅长使用董氏奇穴、腹针、颊针等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疼痛疾病、中风偏瘫、术后复健等。
(收稿日期:2021-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