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及pH的测定分析
杨晋源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江门 529020
[摘要]目的 考察江门市人民医院经常使用的不同比例混合调配的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与pH 值变化,探讨其处方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江门市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7—2019年临床开具的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联合使用的静脉输液处方。统计常用的混合比例处方,并对其进行实验,观察6 h 内微粒、pH 值、颜色以及澄清度的变化,分析其安全性与合理性。结果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分别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以及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酚磺乙胺注射液2 g 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3 种常用配比的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混合输液,在0~6 h 内,其微粒、pH 值、外观基本稳定。结论 此3 种常用配比的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混合输液在6 h 内稳定,在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关键词]氨甲苯酸;酚磺乙胺;不溶性微粒;pH 值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在我国成为了医疗机构频繁使用的治疗手段。但是随着静脉输液使用量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2019年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通过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62.8%,而在注射给药途径造成的不良反应中,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占92.5%,其他注射给药途径只占7.5%。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以及pH 值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1]。输液在调配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各生产企业生产的药物质量参差不齐、药物本身溶解度的问题、输液pH 值改变以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后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辅料之间或者辅料与辅料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化反应所导致微粒的产生[2]。不溶性微粒给日常临床输液治疗带来严重危害,如:局部血管堵塞、引起静脉炎、过敏反应等[3],造成不同程度的输液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身体伤害以及经济损失。
临床医生在临床治疗术后出血以及咯血[4]时,经常会开具止血药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联合使用,由于厂家不一样,药物中所含的辅料不同,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配伍后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辅料之间或者辅料与辅料之间是否会发生理化反应,产生不溶性微粒或者造成pH 值的改变,导致输液不能正常安全使用,因此观察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配伍后不溶性微粒以及pH 值的变化,探讨其稳定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江门市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7—2019年三年内临床科室医生开具的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同一袋溶媒混合配伍一同输注的输液处方,并统计调配量,分析常用的输液处方。经统计得出,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分别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以及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酚磺乙胺注射液2 g 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此3 种输液处方调配量较高,分别为2544、1548 及1530 条,平均每天调配量为2.32、1.41 及1.39 包。因此,本研究对此3 种输液处方不溶性微粒、pH 值的监测以及外观变化进行观察。
1.2 研究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1.1 仪器 GWF-8JA 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雷磁PHS-3E 型精密pH 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1.2 试剂 氨甲苯酸注射液(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0.1 g,批号:A2007004);酚磺乙胺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0.5 g,批号:2009261);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规格:250 mL∶2.25 g,批号:2009303902);5%葡萄糖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规格:250 mL∶12.5 g,批号:2008293902);pH 4.00 缓冲溶液以及pH 6.86缓冲溶液(上海雷磁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1.2.2 方法
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普通药物调配间中的水平层流洁净操作台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调配上述3 种输液处方,每种处方调配5 包样品,在(20±2)℃环境下,于0、0.5、1、3、6 h 5 个时间点使用GWF-8JA 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中≥10 μm 微粒以及≥25 μm 微粒的不溶性微粒数值[5],然后使用pH试纸先预测溶液的pH 值大概范围,再使用雷磁PHS-3E 型精密pH 计测定各样品的具体pH 值,并同时观察其颜色变化以及澄明度[6-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 内微粒变化:≥10 μm 微粒均值为0.24~0.42 粒/mL,≥25 μm微粒均值为0~0.02 粒/mL,pH 值均值为3.65~3.80,微粒与pH 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颜色和澄明度也无明显变化(表1)。
表1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s)
2.2 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2.0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
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2.0 g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 内微粒变化:≥10 μm 微粒均值为0.24~0.48 粒/mL,≥25 μm微粒均值为0~0.02 粒/mL,pH 值均值为3.72~3.90,微粒与pH 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颜色和澄明度也无明显变化(表2)。
表2 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2.0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s)
2.3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 h 内微粒变化:≥10 μm 微粒均值为0.04~0.14 粒/mL,≥25 μm 微粒为0 粒/mL,pH 值均值为3.91~3.92,微粒与pH 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颜色和澄明度也无明显变化(表3)。
表3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结果(±s)
3 讨论
出厂检验合格的各组分药物的微粒、pH 值、外观应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药品混合配伍后,出现不溶性微粒并随着时间不断增加,可能是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辅料之间或者辅料与辅料之间发生理化反应[10]产生不溶性微粒,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粒不断增加。其次,如果药品配伍后,pH 值发生改变超出药品要求的pH 范围,也可能会导致药品的析出、不溶性微粒的产生[11]或者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还有一些输液外观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如原本澄清的溶液变浑浊或者有颜色变化等。因此观察药品配伍后输液的颜色、澄明度、pH 值以及微粒的变化,了解药品配伍后,是否发生一些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输液稳定性、安全性,从而判断处方是否合理,临床能否继续使用。另外,由于临床输液从静配中心调配完成到临床使用整个过程大概需要4 h,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配伍后的输液在0、0.5、1、3、6 h 颜色、澄明度、pH 值以及微粒的变化,从而分析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输注期间的用药安全。
本院临床比较常用的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联合使用的处方: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和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以及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2.0 g 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三种输液处方在(20±2)℃的环境下,6 h内≥10 μm 的微粒均值在0.5 粒/mL 以内,≥25 μm 的微粒均值在0.02 粒/mL 以内,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相对稳定,并且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说明此3 种输液处方中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辅料之间以及辅料与辅料之间,没有发生理化反应产生不溶性微粒。而在实验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可能是由于药品在调配过程中,溶药注射器穿刺输液胶塞时产生的微小颗粒、调配人员在掰开药品安瓿时产生的微小玻璃碎屑或者微粒分析仪在实验过程中抽取样品时产生的微小气泡等原因所导致的[12]。3 种输液处方pH 值均值在3.65~3.92,符合国家药典委员会对氨甲苯酸注射液的pH 在3.5~4.5[13]以及酚磺乙胺注射液的pH 在3.5~6.5[14]的标准要求,且pH 值在6 h 内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输液中的2 种主要成分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处于相对稳定的pH 范围内,理化性质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易发生变化。同时,输液外观颜色与澄明度也没有发生变化,6 h 内一直是无色澄清液体。
本研究结果提示,本院临床科室常用的三种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联合使用的输液处方,在(20±2)℃环境下,6 h 内的理化性质稳定,临床科室可以安全使用。但是由于输液从静配中心调配间到临床科室使用,是从无菌环境到有菌环境的变化,从院感角度来看,建议输液在调配后2 h 内尽快开始输注,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15-17]。
输液处方的合理性、临床输液的安全性,是静配中心药师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但一些多组分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处方的安全性、稳定性其说明书未提及到,且相关可查阅的文献较少,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室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解其稳定性,保证输液的安全性,确保处方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切实有用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要做好合理用药宣传,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给药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霞丽,王永丽,张爱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5):388-390.
[2]黎素梅.注射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检查的重要性[J].淮海医药,2002,20(2):176-177.
[3]冯湘玲,李芸,陈娟,等.不同基础输液与4 种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3):1438-1441.
[4]黄伟雄,郑智鑫,陈创坤.酚磺乙胺联合氨甲苯酸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91-9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4-115.
[6]焦红军,彭秀丽.注射用曲克芦丁与3 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45-146.
[7]甘美婵,谭振华,甄乐锋,等.4 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溶剂配伍后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2):197-199,203.
[8]魏照星,罗江秀,李强,等.探析胰岛素与不同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海峡药学,2020,32(6):4-5.
[9]曾菲,张成,杨雅莉,等.不同溶媒配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3):225-227.
[10]康玉斌.常用中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影响因素的探讨[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1:1-50.
[11]张雪花,李艳娇,宋燕青,等.注射用阿昔洛韦与多种药物配伍稳定性的文献分析[J].安徽医药,2021,25(2):417-421.
[12]周野,黄文远.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6,9(12):1163-1165.
[13]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氨甲苯酸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Z].2019 https://www.chp.org.cn/ydw/upload/userfiles/20191203/92611575341810606.pdf
[14]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酚磺乙胺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修订草案的公示[Z].2018 https://www.chp.org.cn/ydw/upload/userfiles/20181018/1541539843614515.pdf
[15]兰顺,范吕林,罗淑萍.氨甲苯酸、酚磺乙胺与维生素C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4,13(11):32-33.
[16]刘金女,谢燕贤,刘杰.不同浓度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氯化钠配伍液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260-261.
[17]伦新强.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配伍的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2):761-762.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and pH after compatibility of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and Etamsylate
YANG Jin-y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Jiangmen 529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and pH value of the mixed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Injection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and Etamsylate Injection in different infusions,and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often used in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Methods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prescriptions for the combined use of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Injection and Etamsylate Injection prescribed in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from 2017 to 2019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These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s in mixed ratios were counted,and the changes in particles,pH,color,and clarity within 6 hours were observed,and their safety and rationality were analyzed.Results 0.3 g of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Injection,0.5 g of Etamsylate Injection,250 mL of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r 250 mL of 5% glucose injection,as well as 0.4 g of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Injection and 2 g of Etamsylate Injection and 250 mL 0.9%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ere three commonly used ratios in combations.Within 0-6 hours,their particles,pH values and appearance were basically stable.Conclusion The mixed infusion of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ratios of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and Etamsylateis is stable within 6 hours and can be used safely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Aminomethylbenzoic Acid; Etamsylate; Insoluble particles; pH value
[中图分类号]R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8(a)-0042-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江门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20 YLC035)
(收稿日期:2021-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