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及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刘文东 李巧敏 王杰英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心内科,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及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就诊的65 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血脂情况、冠状动脉斑块大小变化情况及1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以稳定冠心病患者的炎症指标,改善脂代谢,缩小冠状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缬沙坦;冠心病;阿托伐他汀钙;血脂水平
针对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中常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调脂治疗以稳定血管斑块,进一步减少斑块刺激血管产生炎症反应,进而稳定病情[1]。但是阿托伐他汀钙对已经形成的斑块作用较小,导致其治疗过程中斑块面积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仍较高[2-3]。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厚度及直径对局部斑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缬沙坦是临床中应用于调节血压的药物,其主要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发挥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血管壁厚度及稳定管腔直径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阿托伐他汀钙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对稳定血管壁斑块及局部炎症反应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5-6]。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及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就诊的65 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龄55~75 岁,平均(62.25±5.78)岁;病程2~15年,平均(8.02±2.12)年;心力衰竭分级:心功能Ⅰ级9 例,Ⅱ级15 例,Ⅲ级8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冠脉狭窄程度(57.65±0.58)%。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5 例;年龄56~74 岁,平均(62.30±5.82)岁;病程2~14年,平均(8.08±2.15)年;心力衰竭分级:心功能Ⅰ级10 例,Ⅱ级16 例,Ⅲ级7例;合并糖尿11例;冠脉狭窄程度(57.71±0.6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等确诊为冠心病[7];②治疗前后资料完全;③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除冠心病以外的其他心脏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②平素大量饮酒及滥用药物的患者;③近3 个月出现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者;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死亡等意外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硝酸酯类药物及活血化瘀等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 mg×28 片)每次20 mg,晚睡前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7片)80 mg 口服,1 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血脂情况及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①炎症指标:包括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脂联素(serum adiponectin,AP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 采用ELISA 测定CRP 及APN,采用GC-911r 计数仪进行TNF-α 检测。②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 采用氧化物酶法进行检测。③冠状动脉斑块:包括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利用医院64 层螺旋CT 进行测定后通过其CT 值判定其治疗前后斑块性质及面积。④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APN、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APN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APN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的比较(±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斑块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斑块情况的比较(mm,±s)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心脏供血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引起的心肌损伤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脂的异常有关[8-10]。临床中对于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常应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维持治疗,通过调节血脂控制斑块,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但是其仅仅通过稳定斑块进行治疗,未直接针对血管治疗,已经形成的斑块产生一定炎症反应对血管仍存在一定的损伤,增加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11-13]。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直接针对血管壁肌细胞产生作用,其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血管斑块从而抑制炎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 还原酶从而减少TC 及脂蛋白发挥调脂作用,其作用于肝细胞时可增加LDL-C 的受体,从而增加LDL-C 的分解及摄取,对减少LDL-C 有利。另外,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有效抑制单核细胞CD11b 的表达,对阻碍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有效,可以减少炎症因子分泌。缬沙坦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活性降低,增加血管紧张素Ⅱ与巨噬细胞结合,进而增加对抗炎症的效果。在作用过程中,其可以抑制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壁肌肉的收缩,对已经形成的稳定斑块有利。
CRP、TNF-α 均是评价血管炎症反应的指标,水平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重。APN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作用,水平越高说明机体对抗动脉粥样斑块产生的炎症效果越好。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CRP、TNF-α 低于对照组(P<0.05),APN 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可以更好地稳定炎症。分析机制,阿托伐他汀钙通过抑制肝脏中HMG-CoA 还原酶减少TC 的生成,从而减少血液中TC 对心脏动脉血管的刺激,进而减少了动脉粥样斑块的生成,从病因方面减少了对心脏血管的刺激,对稳定炎症有利。在此基础上,缬沙坦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的结合,增加血管紧张素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结合增加其抗炎作用,减低炎症因子CRP、TNF-α 的活性,从而降低CRP、TNF-α 水平,通过增加APN 的表达进一步升高APN。
TC、TG、LDL-C、HDL-C 均是评价血脂的指标,TC、TG、LDL-C 水平越高,HDL-C 水平越低,提示患者血脂水平越差。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 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 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可以更好地调节血脂水平。分析机制,缬沙坦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炎症因子CRP、TNF-α 的活性,对促进TC 的分解有利,故对调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冠状动脉斑块面积是判断冠心病炎症程度的指标,斑块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14]。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可缩小冠状动脉斑块。分析原因,缬沙坦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从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与巨噬细胞相结合,此种反应可以抑制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壁肌肉的收缩,从而降低炎症进一步破坏斑块组织,其未完全形成的斑块得到缓冲,从而被吸收,故其面积均缩小。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在李萍等[15]的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4%,低于对照组的21.74%,提示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原因是在缬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过程中,其对血管壁肌肉的收缩及运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已经形成的斑块活动从而降低斑块脱落的风险,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降低。
综上所述,缬沙坦可以稳定冠心病患者的炎症指标,改善脂代谢,缩小冠状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奕真,蔡震文.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1):26-28.
[2]任欣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9):797-799.
[3]于海港,岳欣峰.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90-91.
[4]洪敏,邱彬.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炎症状况改善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38-40.
[5]许三雄,程蕾群.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77-81.
[6]佟彤.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5):75-76.
[7]张循明.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9):32,34.
[8]曲鹏展.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4):4512-4513.
[9]姚翡,郁秋荣,龚叶,等.缬沙坦联合他汀类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其对PPAR-γ 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8,17(7):663-666.
[10]袁美芳.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及炎症状况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19-820.
[11]蔺红梅.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32,35.
[12]王永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2):50-51.
[13]王珊珊.缬沙坦联合PAS 疗法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Hcy 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0):1385-1387.
[14]石辉进.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IMT 厚度及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1):1733-1735.
[15]李萍,王少敏,陈俊清,等.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4):427-430,434.
Influence of Valsartan on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lipid metabolis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U Wen-dong LI Qiao-min WANG Jie-y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ardiology, Binhaiwan Central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Valsartan on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lipid metabolis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65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Binhaiwan Central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2)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alsartan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flammatory indexes, blood lipids, changes in the size of coronary plaqu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events within one year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otal cholesterol, triacylglyc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adiponectin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reas of fibrous plaques, lipid plaques, mixed plaques and calcified plaqu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one year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can stabilize the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lipid metabolism, reduce the area of coronary plaqu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Valsarta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orvastatin Calcium; Blood lipid level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1)7(a)-0082-04
[基金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7 50715025148)
(收稿日期: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