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卫生学校后示范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曹建芝
临沧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研究室,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临沧卫生学校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基础,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学校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成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办学的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后示范校建设;改革创新;办学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1]。为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2010~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 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2011年10月,临沧卫生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2]。经过3年多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10月,临沧卫生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通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验收,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示范校)[3]。学校立足于示范校建设基础、巩固建设成果,紧紧围绕临沧市“十三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4],专业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骨干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1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要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二要更好地符合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三要更好地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学生[5-6]。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企(院)业技术专家和学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能,走访调研行业企业、组织专题讲座、工作研讨会等,研究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聘请的行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赋予一定的教学管理与评估职能,深入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估,构建了护理专业、农村医学专业一主线(岗位能力)、两主体(学校和行业企业)、三阶段(第一年职业认知、第二年职业认同、第三年职业熟练)的“一线两体三段”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依靠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构建了适应药剂专业的“三双三方”人才培养模式(三双:校企双元、学生双重身份、双证书。三方:药物制剂、药品营销、药学服务三个方向);构建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与康复技术专业“三段三合”人才培养模式(三段:职业认知阶段、职业认同阶段、职业熟练阶段。三合:院校融合、工学结合、理实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知行统一,以应用为根本,以实用、实际操作为目的,围绕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7]。为此,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四个对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的实践课程纳入专业核心课程,动态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教师团队带动学生助教团队实施模块化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三基四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学校、企业、学生、行业)”考核与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1 名学生获“云岭大师”称号,多名学生在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4%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2%以上,学生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 个百分点,学习满意度达90%以上,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3%。
2 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8]。在示范校建设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进医院企业锻炼、高等院校深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等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选拔机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学习方式和“导师”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等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是制订《临沧卫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缺、培、用一体;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和导师制,组建学科工作室,建立学科工作室年度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实施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选拔培养计划,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四是坚持假期教师到医院(企业)实践锻炼,巩固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五是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人文修养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六是优化兼职教师库,聘请医院(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课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教育教学与工作业绩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9]。2018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近三年,共有18 名教师在云南省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1 名教师荣获“沧江名师”称号,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1 个,公开发表论文59 篇。
3 进一步推进校企(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水平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的战略抉择[10]。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在示范校建设六共同-即培养目标共同定、课程体系共同建、师资队伍共同培、实训基地共同建、校企文化共同融、教学质量共同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校企(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一是加强企业(医院)调研,创新订单培养新途径,把订单培养始终贯穿于招生-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企业实践-就业全过程,拓展订单培养专业,提高订单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二是深度融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把企业(医院)的专家请进来,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并依据岗位需求,深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建设,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三是建立教师企业(医院)实践锻炼制度,学习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做到“三熟悉”(熟悉工作岗位、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校企(院)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更多接触临床及岗位实践,培养实用技能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见习、实习教学,校企(院)共同承担育人职责;六是校企(院)合作共建就业服务平台,搭建就业直通车,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目前,学校与72 家医院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20 家医院和企业签订了校企(院)合作、订单培养协议,在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立“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 和2018年,企业(医院)提供就业岗位2233 个,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
4 进一步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建设一所现代化职业学校,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是学校逐渐成长、长期走下去的最根本保障[11]。学校始终把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作为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基本手段。一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制度标准。完善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标准,健全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制度标准落实。加大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严格管理制度、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使管理制度、标准执行确实落实到位;三是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勤奋敬业、敢于担当、具有管理能力的教师选拔到管理岗位,并为他们搭建继续学习平台,提高管理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其内在动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2017年学校被评选为 “省级园林单位”,2018年获云南省“双十佳”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被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授予“2017~2018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至2018年已连续4年获得临沧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维稳先进单位。
5 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与挑战。“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和新机遇,是深化教育服务模式改革的变革阶段[12]。在示范校建设基础上,按照现代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规范,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一是组建学校顶层网络架构;二是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科学规划智慧校园的建设、管理、维护,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安全;三是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引入数字化专业人才,增强应用指导培训力度,使全体教师掌握各类教学媒体使用和制作技术,着力提升了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学生能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了一套功能完善的集学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数字化校园平台,建有多功能报告厅、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共66 间,建有12门精品课程和3 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考核试题库,为教师录课、制作微课等以及学校“互联网+”教学改革与实践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适应“互联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化,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4-15]
6 进一步推进文化育人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文化育人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强化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16]。中职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适应社会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调查认为,现在中职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制约了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依托思想道德文化构建育人机制,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技能,更要培其职业道德素质[17-18]。学校始终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一是加强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学习和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能深刻领悟其内在含义和重要意义,引领和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二是提炼、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景观、文化设施(校史展室、宿舍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文化、走廊文化等),凝结母校情怀,增强母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是开展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活动,促进优秀企业(医院)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四是创新德育实践形式。组织升国旗仪式、学雷锋活动与五四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深入开展学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防范风险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文化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模范遵守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激励青年学子树立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9]。2018年,学校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 名同学荣获临沧市“优秀志愿者”称号,30 名同学在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获奖,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个,1 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67名同学被评为省级 “优秀毕业生”,7 名同学被评为省级 “三好生”,9 名同学荣获省政府奖学金,10 名同学荣获临沧市“思想道德先进青少年”称号,11 名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21 名同学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成果,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办学的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真正发挥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0.
[2]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Z].2011.
[3]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的通知[Z].201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5]易自力.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与破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14-16.
[6]詹祥元.“双创”背景下高职教师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55-57.
[7]廖敏霞.应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3:55-59.
[8]郑扬,李长驰.注重专业发展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34.
[9]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3-64.
[10]朱小军.多元合作共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路向选择[J].职教论坛,2016,(7):31-35.
[11]孙中升.现代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建设的四个维度[N].潍坊日报,2015-12-10.
[1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3-8.
[1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
[1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
[15]符丽馥.“互联网+”环境下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9-10.
[16]李睿淳.教学环境中的文化育人内涵剖析与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27-30.
[17]冉聪聪.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2):65-67.
[18]牟方燕.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德育课程改革新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52-154.
[19]朱爱胜,承剑芬,奚小网,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ost-model school construction in Lincang Health School
CAO Jian-zhi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Lincang Health School, Yunnan Province, Lincang 677000, China
[Abstract] Lincang Health School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odel schools,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cluding reform of training mode, teaching mode, school-running mode, evaluation mode, and innovating education content, strengtheningteam building, improving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etc. The various systems of school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and comple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achers has also been further improved.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result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has basically been formed, and the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scal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running schools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enhance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t-model school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School-run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2(c)-0206-04
(收稿日期:2019-07-12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