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徐 红1 辛玉英2 殷红霞3 王瑛莉3 王笑丰2 谭永晶4
1.大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辽宁大连 116033;2.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大连 116033;3.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 116033;4.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医院注射室,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氏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DS、SAS、NIHSS评分为(41.19±7.02)、(40.57±7.66)、(6.05±2.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82±8.35)、(45.27±7.82)、(7.78±2.82)分;研究组护理后BI 评分为(74.31±9.11)分,高于对照组的(69.07±8.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利于改善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偏瘫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管阻塞致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的脑组织急性损伤[1]。大脑缺血缺氧30s即会发生脑代谢变化,持续缺血、缺氧则会致使大量脑细胞及神经元死亡,导致偏瘫、半身不遂、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压力[2]。康复护理是用于高致残风险疾病的护理模式,能够恢复患者部分功能或能力,减轻疾病或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3]。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能够接受到较为专业的护理服务,而脑梗死恢复期较长,出院后需仍长期进行康复训练,需设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护理程序,以促使脑梗死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4]。为此,本研究在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采取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组中,女20例,男29例;年龄48~75岁,平均(63.27±5.84)岁;梗死面积25~40 cm2,平均(32.46±8.75)cm2;病程6~14 d,平均(10.22±1.15)d;平均体重指数(22.21±1.43)kg/m2。对照组中,女21例,男28例;年龄49~73岁,平均(63.19±5.91)岁;梗死面积22~39 cm2,平均(32.42±8.79)cm2;病程6~14 d,平均(10.19±1.18)d;平均体重指数(22.23±1.45)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 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②处于脑梗死急性期,意识清醒,精神正常;③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为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萎缩等疾病者;②发病前丧失自理能力,或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者;③存在严重脏腑功能不全或血液、免疫、感染性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加强对患者生命指标监控,环境管理、用药护理、体位管理、压疮预防管理、膳食管理等,待生命体征完全稳定后根据患者障碍类型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前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要求患者定期复诊,为期6个月。
1.3.2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①建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社区医护人员,医院护理人员负责协调患者康复护理的整个流程,医院医生及康复治疗师负责病情评估、专业技能指导等。②住院期间康复护理。采用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及对疾病的认知,并据此对脑梗死、康复护理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生理状况等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且将此方案与患者、患者家属分享交流,并将最终康复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康复小目标;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伸展训练、抗阻训练、负重训练方法技巧,并将具体方法及示范图制成小册发放;出院前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及恢复状况,制定家庭饮食计划及康复方案;交代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并保存患者电话、微信联系方式,以便远程随访。③医院-社区康复护理。在患者出院时由医院护理人员将患者电子病例资料、信息档案及康复方案传至患者社区医疗机构,做好护理工作交接;医院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与社区医护人员每个月在社区举办1次咨询活动,定期检测患者血液、血糖、血脂,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训练、恢复情况,并将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绘制成折线图,评估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对病情控制不佳者共同讨论,调整康复护理方案。④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出院后1~2个月,社区护理人员每2 周随访1次,之后每个月随访1次,应用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评估患者居家环境,以护理安全为核心对可改造或调整的设施给出建议,并根据患者居家特点对行走、转移、洗漱、如厕、功能训练等进行指导,并要求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日常训练的监督、管理,同时指导患者家属(主要是照顾者)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发放联系卡,标注紧急电话及联系人,若出现意外事件及时电话告知,以便立即采取措施。
1.4 评价标准
①心理状态: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综合评价,每个量表各20个项目,用4级评分法计分(1~4分),总分乘1.25,评分越低则心理状态越好。②神经功能: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7],包括凝视(0~2分)、意识(0~7分)、忽视(0~2分)、视野(0~3分)、感觉(0~2分)、面瘫(0~3分)、构音(0~2分)、语言(0~3分)、上肢运动(0~8分)、下肢运动(0~8分)、共济失调(0~2分)等11 项,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则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③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后采用的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8],从穿衣(0~10分)、如厕(0~10分)、修饰(0~5分)、小便控制(0~10分)、大便控制(0~10分)、洗澡(5~10分)、进食(0~10分)、行走(0~15分)、床椅转移(0~10分)、上下楼梯(0~10分)等10 项评分,总分100分,评分高则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BI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在早期治疗后还需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控制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9-10]。因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及重组性,脑梗死后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相关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意义重大[11]。
常规脑梗死护理多侧重于院内护理,患者出院后多是门诊指导和电话、微信随访,护理人员难以实时、全面了解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情况。同时,脑梗死病程长、恢复较慢,患者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期间因功能限制及角色、责任的变化,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影响康复训练依从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DS、SA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丁蓉霞等[13]研究发现,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此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工作核心、多团队参与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从患者住院治疗至居家恢复期间提供完整、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14-15]。本研究在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理、认知、康复训练技巧等方面的干预指导,有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康复意识,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本研究还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建立具有可行性的护理方案及康复目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积极性和配合度,促进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出院后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交接、信息分享及合作,利于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此外,社区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并让患者家属参与日常护理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促使患者及各家庭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改善心理状态,确保康复训练的贯彻落实。但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会需要医院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配合,且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强度及工作压力,临床实施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林,朱兰,曹广文.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201-1203.
[2]陈爽.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0-113.
[3]万宏伟,王静,陈长香.家庭及社区环境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2):133-135.
[4]盛素琴,宋振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8):2288-229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6]张桂燕.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指标情况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70-973.
[7]胡雪峰,李娜,张世璇,等.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4):649-651.
[8]李苗苗,代永静.Barthel 指数评分量表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08-510.
[9]张冉,吴媛.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3):4065-4068.
[10]赵丹,徐传伟,李敏,等.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7):116-118.
[11]景赛春.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2):1911-1914.
[12]李利娟.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33-2135.
[13]丁蓉霞,戴琳峰.“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7):1003-1005.
[14]汪伊恋,张颖杰,罗少红.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人群二级预防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49-51.
[15]余敏,谭小金,古满虹,等.医院-社区-家庭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25(3):147-149.
Effect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XU Hong1 XIN Yu-ying2 YIN Hong-xia3 WANG Ying-li3 WANG Xiao-feng2 TAN Yong-jing4
1.Department of Nursing,Dalian Central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Dalian Central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3.Department of Neurology,Dalian Central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4.Inject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Ganjingzi District in Dalian City,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Ninety-eight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Dalian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49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the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for a period of 6 months.The psychological status,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6 months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re-nursi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and the Barthel index (BI) scores (P>0.05).After nursing,the SDS score,SAS score and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41.19±7.02),(40.57±7.66),and (6.05±2.29) points,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45.82±8.35),(45.27±7.82),(7.78±2.82) points;the BI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74.31±9.11) points,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69.07±8.54) poi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y.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Psychological state;Daily living ability;Neurological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2(b)-0239-04
[作者简介]徐红,女,汉族,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9-10-29 本文编辑:陈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