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及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部组织缺氧性坏死或软化,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脑干梗阻、血管闭塞等症状,当栓塞发生时,易出现吞咽困难、失语、偏瘫等。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可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其致病因素主要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关,血栓由血小板组成,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烷A2 等产物促进血液的凝固,形成血栓。因此,阻断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关键。氯吡格雷能够阻断诱导剂构型变化,降低结合纤维蛋白原能力,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也可以抑制凝血酶、胶原等活化途径。阿司匹林同样也有抗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作用[3-5]。本研究采用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31~73岁,平均(66.5±2.2)岁;其中颞叶脑梗死患者20例,顶叶脑梗死患者19例,额叶脑梗死患者11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65.3±2.1)岁;其中颞叶脑梗死患者20例,顶叶脑梗死患者20例,额叶脑梗死患者10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6-8];②经脑部CT 或者MRI 确诊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为初次患病;③发病时间均在24 h 以内;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免疫性、外伤、肿瘤等疾病;②药物过敏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给予脑保护剂和脑活化剂,降压、降脂、降颅内压;服用阿司匹林(Bayer S.p.A,国药准字J20080078,生产批号:2019041012),1次100 mg,1日1次。治疗时间为2 周。 观察组的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542,生产批号:2018081148),1次75 mg,1日1次,治疗时间为2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3.1 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0~1级病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减轻;有效:2级病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得到改善;无效:3级患者病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 采用卒中量表,共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严重。 1.3.3 认知功能评分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总分为0~30分,0~18分为重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27分为正常。 1.3.4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分,总分为0~100 分。得分为100分,无需他人照顾为正常;得分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顾为轻度依赖;得分41~60分,大部分需他人照顾为中度依赖;得分≤40分,全部需他人照顾为重度依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脑梗死是心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局部血管壁病变导致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者停止,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组织细胞死亡,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9-11],临床表现为感知障碍及注意力、空间感知力障碍,有极高的复发率,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2-13]。脑梗死的主要诱因是脑栓塞和脑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是一种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抑制乙酰化环酶的活性,减少PG合成酶的形成;其能够阻止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临床发现单独使用效果不佳[14]。氯吡格雷能够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结合,也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可阻断其他造成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氯吡格雷作用于人体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加快蛋白酶的溶解和释放,促进磷酸蛋白酶的酸化过程[15]。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以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过程,缓解炎症反应,在提高治愈的同时改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都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1]张小红,贺鹏,罗奎,等.增量氯吡格雷对中重度脑动脉狭窄CYP2C19 中间代谢型脑梗死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5):1566-1569. [2]任孝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5-16. [3]谢静,叶明,刘东亮,等.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09-1011. [4]陈勇,陈道文,陈飞,等.血栓弹力图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31(5):348-350. [5]孙小雯,李巧,鲁陆,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5):19-20. [6]林键恒,欧列斌,刘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2):1663-1664. [7]常升,刘少华,李艳敏,等.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与FⅫ基因46C/T 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2):202-206. [8]刘洋,姜盼盼,杨佳,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量表的建立及其效果的初步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9,18(11):1136-1141. [9]杨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轻度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9-101. [10]张玲玲,马松华.脑梗死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高危因素及氯吡格雷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24):58-61. [11]何文,谢燕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3):42-43. [12]张丽,巩晓英,王继恒.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J].贵州医药,2019,43(12):1945-1947. [13]袁国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4):67-69. [14]王新明.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与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9,25(35):105-107 [15]王涛,宋昌军.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3):75-76. 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