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崔文艳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老年病区,广东广州 510430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轻中度老年痴呆(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 例首发轻中度AD 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6 个月。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各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轻中度首发AD 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AD)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老年人群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尚无治疗AD的特效方法,而采取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2-3]。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鼓励照顾者充分参与到患者护理中,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照护,通过家庭协同护理充分发挥护士作为临床教育、协调护理和支持者的作用,建立高效的护理团队[4-5]。目前,该模式已应用于慢性病管理、孕产妇管理领域[6-8]。但其在AD 的临床治疗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运用于轻中度AD 患者护理干预,探讨其对AD 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确诊为老年痴呆[9];②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划分为轻度和中度AD 患者,10~26 分[10];③年龄>60 岁;④能有效沟通,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症状或器质性病变者;无法配合者。其中,有4 例中途退出,未能完成全部研究,予以剔除,最终完成研究的病例为56 例。其中,男21 例,女27 例;年龄62~87 岁,平均(72.32±5.94)岁;婚姻状况,已婚36 例,丧偶20 例;文化程度中,小学11 例,中学31 例,大学14 例;痴呆程度:轻度痴呆33 例,中度痴呆23 例。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家庭协同护理干预。成立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小组,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并邀请精神科医生指导,统一接受家庭协同护理培训。家庭协同护理内容。①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与患者和照顾者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其需求,并与患者及照顾者共同制定护理计划。②为患者及照顾者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及照顾者对医院环境和整个护理过程有了解和认识,指导照顾者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并发放健康手册。③解释照顾者照顾患者的重要性,提高照顾者对患者的积极态度,并能理解、接纳患者,增强其自我满足感。④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如药物管理、症状管理、饮食、生活技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照顾者对患者的照顾能力与信心。⑤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对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制定合理化的饮食结构和运动量,情绪变化管理的应对方式,防止意外的发生如坠床、走失等。⑥鼓励照顾者与患者间多表达关爱与需要,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表达,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干预时间,在入院第1 周进行1次健康教育,第2 周进行1 次个性化护理指导,每次干预患者及照顾者共同参与,时间为60 min,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室与患者及照顾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评估和指导。出院后随访,每个月护理人员通过微信或电话,及时与患者或照顾者沟通,询问患者身体状况,患者自我护理及照顾者护理状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前和干预6 个月后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①认知功能: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10],该量表操作简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量表包括5 个认识维度,分别为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共11 个条目。总分30分,<27 分存在认知障碍,其中,0~9 分为重度痴呆、10~20分为中度痴呆,21~26 分为轻度痴呆。②生活质量:采用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Alzheimer′s disease scale,QOL-AD),量表包含13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差、一般、好、非常好4 个等级,分别赋分1、2、3、4 分,总分在13~52 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由美国华盛顿大学Logsdon 等[11-12]在1999年研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AD 患者6 个月干预后,认知功能的各维度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1 干预前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
AD 患者干预6 个月后,生命质量中条目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痴呆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世界4750 多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2050年预计会有1.31亿痴呆患者[13]。AD 患者存在认识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照顾负担[14-15]。目前,AD 的照顾模式主要有居家照顾为主和机构照料为主的两种模式,居家照顾为主的模式包括日间照顾中心、喘息照顾服务、居家照顾服务、照顾者支持服务等方面[16]
表1 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分,±s)
表2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在我国,亲属照顾者是AD 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负责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AD 患者普遍存在一些挑战性行为,如缺乏自我照顾、言行重复、缺乏积极性、大声叫喊、烦躁不安,且因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愿意接受精神治疗及伴随多种疾病,导致照顾者的管理难度增大,给照顾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和负担[17-18]。家庭照顾者为痴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通讯者”或“中间人”,是促进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被纳入共同管理。家庭协同护理正是通过照顾者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与医务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与需求。研究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能减轻抑郁症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及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能有效管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CVA等,也能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4-7]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 个月的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干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照顾者的参与,让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能获得照顾者的陪伴和悉心照顾,而使患者的身体状况、精力状况、情绪状况、居住情况得到改善。拥有和谐的婚姻状况、朋友关系,对疾病的预后和生活充满信心,做家务的能力与娱乐活动能力也得到提升,让患者对自己和生活的整体感觉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一系列的显著变化可能是因为照顾者在家庭协同护理干预过程中掌握关于AD 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知道如何照顾患者,如症状管理、药物管理、日常生活照料、营养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通过提高照顾者对老年痴呆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而提高照顾质量。另外在照顾者参与患者的照护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照顾者间的沟通,可帮助其解决相关的疑问,获得有效社会支持,减少不良情绪,提高照顾者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既往研究也显示,照顾者对AD 疾病态度越积极,抵触情绪越小,越能提高照顾质量[19]。所以,医护人员应指导照顾者培养积极的态度,制定合理的照顾计划,以提高照顾者认知水平,而改善照顾质量[20]。朱蓓等[22]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在干预4 个月时发现协同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AD 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21]。国外的多中心、单盲随机临床试验,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通过电话为患者家庭提供健康教育、支持及护理协同工作。干预12 个月后,发现与常规护理比,协同护理改善AD 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急诊次数减少,照顾者抑郁程度和照顾负担降低[22]。说明让家庭照顾者参与到AD 患者的照顾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共同对痴呆症进行有效护理管理,可减轻痴呆症日益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本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减少了失访率,让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得到延续。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可以扩大样本分析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长期影响。干预后只评价患者的结局情况,尚未分析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照顾者是否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为患者及其照顾者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让照顾者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正确认识AD 疾病,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与照顾技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Gale SA,Acar D,Daffner KR.Dementia[J].Am J Med,2018,131(10):1161-1169.
[2]Mitchell G,Agnelli J.Non-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alleviate distress in dementia care[J].Nurs Stand,2015,30(13):38-44.
[3]Weller J,Budson A.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F1000Res,2018,7:F1000 Faculty Rev-1161.
[4]卢玉仙,温芬.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适应性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5):394-397.
[5]谢红芬,王桂梅,胡启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6):662-667.
[6]赵雪萍,薛小玲,苏翠红,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7]孙辉,杭洪霞.协同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11):826-830.
[8]杨宇婷.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 与治疗,2019,30(9):1571-1572.
[9]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3-165.
[10]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39.
[11]Logsdon RG,Gibbons LE,McCurry SM,et al.Quality of life in Alzheimer′s disease:patient and caregiver reports[J].J Mental Health Aging,1999,5(1):21-32.
[12]张慧敏,艾永梅,吴燕萍,等.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1):57-59.
[13]Mendiola-Precoma J,Berumen LC,Padilla K,et al.Therap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Biomed Res Int,2016:2 589 276.
[14]Pudelewicz A,Talarska D,Baczyk G.Burden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Scand J Caring Sci,2019,33(2):336-341.
[15]Maresova P,Klimova B,Novotny M,et al.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 Expected Economic Impact on Europe-A Call for a Uniform European Strategy[J].J Alzheimers Dis,2016,54(3):1123-1133.
[16]胡慧秀,王志稳.痴呆老人照顾模式及照料资源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36-1138.
[17]曾丽娟,陈瑜,许妹仔,等.老年痴呆患者挑战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2):210-214.
[18]Chen CT,Chang CC,Chang WN,et al.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lzheimer′s disease:associations with caregiver burden and treatment outcomes[J].QJM,2017,110(9):565-570.
[19]范皛,沈军.照顾者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情况及照顾态度的调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547-549.
[20]范皛.照顾者对老年痴呆症认知、态度及两者相关性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7.
[21]朱蓓,林征,何霞娟,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44(12):1780-1784.
[22]Possin KL,Merrilees JJ,Dulaney S,et al.Effect of collaborative dementia care via telephone and internet on quality of life,caregiver well-being,and health care use:the care ecosyste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Intern Med,2019,179(12):1658-1667.
Effect of family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senile dementia
CUI Wen-yan
Geriatric Ward,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senile dementia (AD).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first mild to moderate A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of family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was implemented for 6 month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Alzheimer′s disease scale (QOL-A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directionality, memory, attention and computation, recall, language in senile AD patients and total score of MMSE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each item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d its total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of family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with first mild and moderate AD.
[Key words] Senile dementia; Family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Cognitive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10(b)-0198-04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项目(20201423)
[作者简介]崔文艳(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病区副护士长,研究方向:老年精神病护理
(收稿日期: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