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对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
邝日红 柳素霞 郑利云
广东省东莞巿樟木头医院院感科,广东东莞 523633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对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266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2813 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通过风险评估筛选出感染高风险环节,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防控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手术室环境物表监测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24%,低于对照组的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实施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估;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管理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高危科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是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因此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是提高手术室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3]。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4-5]。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有较高感染风险的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本研究对手术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高感染风险环节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266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2813 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①行择期手术者;②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②研究者认为其他不符合本次临床试验的情况;③其他禁忌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感染防控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的护理感染防控措施,消毒铺巾,健康宣教,手术护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感染防控干预。①成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小组。科室成立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感染防控员、手术护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掌握风险评估方法及工具。②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应用检查表法与头脑风暴法两种风险评估的工具,建立《手术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清单》,重点环节: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人员的手、口、鼻携带病原微生物、血糖控制、患者抽烟、患者术前宣教、耐药菌定植或感染、年龄、疾病、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手术室环境的保洁与维护、术中环境控制、外科洗手、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手术技巧、时间、手术部位有植入物、保温、伤口饮料、术后手术切口维护、换药室环境等。③风险评估。采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因素评估。最终筛选出手术室高风险环节为手术室环境的保洁与维护不到位、无菌技术操作欠规范、外科洗手合格率不达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低四项高风险环节。④风险干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理小组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制订高风险项目管理计划表,每季度进行总结与改进,实现持续质量改进。⑤效果评价及分析。风险管理小组每季度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订持续改进措施。每季度院感科进行督导评价,并为科室持续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与建议。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评估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防控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高危因素评估: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人员的手、口、鼻携带病原微生物、血糖控制、患者抽烟、患者术前宣教、耐药菌定植或感染、年龄、疾病、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手术室环境的保洁与维护、术中环境控制、外科洗手、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有植入物、保温、伤口引流、术后手术切口维护、换药室环境。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风险评估[10]:针对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风险因素清单,对发生风险的高危因素,采取风险因素标准评定。风险水平判定标准具体如下。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 值越大,风险越高。
感染防控质量评估:包括手术室环境物表监测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因素评估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低、手术室高风险环节为手术室环境的保洁与维护不到位、外科洗手合格率不达标、无菌技术操作欠规范是手术室高风险因素,具体见表2。
2.2 两组感染防控质量的比较
干预组的手术室环境物表监测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3 两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7 人次,感染率为0.24%,对照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3 人次,感染率为0.86%,干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容易导致医患矛盾、护患矛盾。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管理理念,建立“零缺陷”的护理目标,积极参与到风险护理管理中,了解护理重点,并在护理后查看是否出现差错[6-9]。
表2 高危因素评估
表3 两组感染防控质量的比较[n(%)]
为了落实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我院术前皮肤准备,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院感科于2018年开始开展了术前皮肤准备质量改进,并制定了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标准操作规程,各科按要求制定本科手术术前皮肤准备标准[10-14]。年度合格率同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各手术科室对手术术前皮肤准备流程进行了细化管理,按科室手术种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便于医务人员掌握。对于术前皮肤准备不合格现象进行及时反馈,认真整改,有效提高了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主要存在问题为:手术部位皮肤未进行清洁处理;腹部手术未清洁处理脐部。各科室应对个别不合格现象均进行有效整改[15-17]。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操作指南(试行)》[14],规范落实我院手术人员外科洗手操作,手术室联合院感科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年度外科洗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手术科室合格率均呈现上升趋势。院感科每季度对外科洗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不合格医生予以通报,督促整改[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筛选出手术室高风险环节为手术室环境的保洁与维护不到位、无菌技术操作欠规范、外科洗手合格率不达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低,并制订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组的手术室环境物表监测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外科洗手合格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24%,低于对照组的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17-2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文仙.探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3):568-569.
[2]金燕,吴燕燕.流程风险评估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5):157-158.
[3]何艳,白玲.护理风险紧急预案与手术室护理整体质量的相关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0):131-133.
[4]卢先枝,尚晓辉.手术室实施应急预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531-3533.
[5]贾芳玉,杨建风.风险管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16-17.
[6]黄艳.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1):71-72.
[7]陈雪霞.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7):29-30.
[8]刘勤荣,张忠兰.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1-112.
[9]王越,杨婧.手术室护理中施行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对护理工作整体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3):181-182.
[10]Sawant A,Dieterich S,Svatos M,et al.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based quality assurance for dynamic MLC tracking systems[J].Med Phys,2010,37(12):6466-6479.
[11]徐艳,胡秀丽,蒋金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0):1343-1345.
[12]郁蜀莹.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93-95.
[13]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
[14]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北京,2010.
[13]柯胜男.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95-198.
[14]李敏.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62-164.
[15]陈伟丽,程锐,柳王美,等.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缺陷的分析与防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60-161.
[16]钟伟华.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117-119.
[17]加子芹,熊金梅.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88-90.
[18]李高艳.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5-16.
[19]李旭明,张青云,沙金,等.风险意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198-199.
[20]谢远霞.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107-108.
Influence of risk assessment on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
KUANG Ri-hong LIU Su-xia ZHENG Li-yun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Dongguan Zhangmutou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6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isk assessment on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Methods A total of 2668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2813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igh-risk links through risk assessment were selected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adop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t the surgical si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urface monitoring on the operation instruments, the standardization rate of aseptic operation,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urgical hand washing and preoperative skin prepara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t the surgical sit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24%,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0.8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on key link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room,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Risk assessment; Operating room; Quality of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9(c)-0158-04
[基金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一般项目(2014105101266)
[作者简介]邝日红(1973-),女,汉族,湖南郴州人,副主任护师,科主任,研究方向:护理、医院感染控制
(收稿日期:2019-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