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伍丽华 张杏莲 曾海燕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4 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的SAS、SDS、SDSS 评分分别为(57.66±6.82)、(56.25±7.15)、(15.89±2.14)分,对照组的SAS、SDS、SDSS 评分分别为(57.23±7.04)、(56.64±7.22)、(16.02±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SDSS 评分分别为 (38.48±5.29)、(37.36±6.12)、(7.54±2.31) 分,低于对照组的 (43.26±5.06)、(41.28±6.45)、(12.16±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SDSS 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依从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其负面行为,提高护理依存性,可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诊治护理方式。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负面情绪;护理
精神发育迟缓是临床常见严重精神类疾病,是患者在生长发育中多方面因素所导致,主要表现为智力下降、生长发育不成熟、社会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及行为障碍等[1]。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妄想谵妄,具有强烈的破坏、攻击欲望[2]。由于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当出现不利的社会因素时易于出现精神方面的障碍[3]。导致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发病的原因繁多,尚有不少病因不详,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3]。目前,本病的治疗原则为以教育训练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2]。随着生物医学、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个性化护理防治措施并改善社会环境能使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愉悦状态,取得较好的效果[4]。本研究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4 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中,男10 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5±8.87)岁;平均病程(4.86±1.17)年;轻度10 例,中度8 例,重度4 例。观察组中,男10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4.6±13.94)岁;平均病程(4.88±0.92)年;轻度11 例,中度8 例,重度3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 版)》[2]关于精神发育迟缓与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均>1年;③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存在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健康宣讲、一般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基本健康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主动了解,对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原因进行评估,采用简洁语言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疾病知识、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等。
1.2.2 家庭情感健康护理 引导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患者疾病,切忌产生嫌弃、排斥、厌烦情绪,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尽可能耐心倾听患者需求,给予回应与支持。指导家属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精神发育迟缓方面疑惑和问题,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而使患者加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1.2.3 心理健康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及不适之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指导患者学会面对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和应对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措施以转移患者对疾病注意力,如组织患者唱歌、跳舞、看电影、朗读等,以减轻负面情绪[3]。让患者找到力所能及的方法进行情绪排遣,可帮助患者找回自我价值和克服疾病信心。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感、了解患者负面行为危险性,同时加强对患者监管,保持高度警惕与自我保护意识,时刻防止患者负面行为的发生[4]。若个别患者心理压力超出承受范围,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中的矛盾并予以疏导,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SAS 包括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分值为20~80 分;SDS 包括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分值为20~8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评分,SDSS 包括10 个条目,每项评分为0~2 分,总分值为0~2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缺陷状况越严重。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健康宣教、临床护理、用药、饮食4 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完全依从(4 个方面全部依存)、一般依从(2~3 个方面依存)、不依从(≤1个方面依存)来进行评价,总依从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52,有较好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DS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D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DS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DSS 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护理总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依从性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护理总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论
精神发育迟缓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与行为不同程度的活动异常,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不成熟、生活处理能力差及行为障碍等。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除了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行为异常,难以控制自身心理情绪,易出现急躁、易怒、抗拒等负面情绪,还具有攻击、破坏及自残等行为[6],当自身需求无法满足时会出现伤害他人等不良行为,严重增加患者与家庭的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7-9]。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配合度较差,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损害患者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健康[7]。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方式十分重要[8]。个性化护理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充分关注患者情感和需求,在了解患者身体健康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的健康与情绪稳定,给予患者最大理解与尊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个性化护理主要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生理心理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11],制定合理护理方法,关注患者情感和需求,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理解、尊重和关怀,对其实施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改善患者的状况[12-14]
本研究通过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者护理前后情绪与行为的变化,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的负面情况及行为是否有改善作用,以此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诊治护理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SAS、SDS、SDSS 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多种精神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化,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障碍,有效地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控制患者负面行为的发生[15],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个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反复漫长病程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行为,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与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6]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控制其负面行为,提高护理依存性,也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诊治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梅双燕,徐琼.综合性护理在改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665-66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 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李桂云,张伟聪.流浪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10):1008-1010.
[4]陈燕玲,汤丽敏,朱洁英.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46-347.
[5]林卓婷,谢巧玲,刘振寰.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6):741-744.
[6]王淑荣.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104-106.
[7]龚翔,杨建农,宋春花.福利机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9):157-159.
[8]林婵娇.护理干预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63-166.
[9]陆莉莉.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人文关怀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3):707-708.
[10]磨丽莉,周芳珍.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病人行为障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617-619.
[11]陈丽娟,谭艳芳,覃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12):72-74.
[12]磨丽莉,潘巧淑,周芳珍.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805-1807.
[13]张芹,汤海蓉,蒯成伟,等.音乐疗法在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精细运动发育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7):2504-2506.
[14]梁艳,杨薇,龙霏.行为康复训练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生活质量[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1):4211-4213.
[15]李万辉.三级康复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2):77-78.
[16]彭殷慧.个性化护理改善精神障碍患者行为障碍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1):79-80.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behavior disorder
WU Li-hua ZHANG Xing-lian ZENG Hai-ya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behavior disorder.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August 2019, 44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behavior disorder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he scores of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scale (SDS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SDS and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57.66±6.82),(56.25±7.15), (15.89±2.14) p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7.23±7.04), (56.64±7.22), (16.02±2.05) points respectively,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SDS and SDS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8.48±5.29), (37.36±6.12) and (7.54±2.31) points,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3.26±5.06], [41.28±6.45]and [12.16±2.35]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AS, SDS and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8.1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ombined with behavioral disorder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control their negative behavior,improve nursing dependence, and provide new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Mental retardation; Behavior disorder;Negative emotio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9(a)-0205-04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2016AB 002151)
(收稿日期: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