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钩支抗与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对比
赵旭春 李 琴 王明朗 彭 怡 李媛媛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萍乡 337000
[摘要]目的 比较J钩支抗与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J钩支抗)和B组(种植体支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治周期及牙相关指标。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矫正周期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B组患者的上颌磨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6C-PP)、鼻唇角(Cm-Sn-UL)水平高于A组,上唇突点-RL 距(UL-RL)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J钩支抗相比,采用种植体支抗方法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的周期更短,矫治效果更好。
[关键词]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J钩支抗;种植体支抗;矫正周期
双颌前突畸形主要表现为自然咬合、颏部后缩、开唇露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更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1-2]。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多伴有深覆牙合、深覆盖等,一般临床多采用Ⅱ类颌间牵引,但易导致患者的上颌前牙伸长,上齿龈外露过多,对患者的容貌造成较大的影响,且会导致下颌磨牙伸长,出现下颌顺时针旋转,不利于矫正。而采用J钩口外牵引可将上前牙最大限度的内收,但这种口外的支抗效果,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如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则难以保证支抗效果,矫治效果不佳[3-4]。而微种植支抗可将骨骼作为支抗的承受者,支抗稳定高效,为患者提供一种稳定、高效舒适的支抗力[5]。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J钩支抗与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J钩支抗组)和B组(种植体支抗组),每组各40例。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32岁,平均(24.53±3.48)岁;病程3~6年,平均(4.23±1.22)年。B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9~31岁,平均(24.46±3.74)岁;病程2~6年,平均(4.25±1.2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牙周状况良好者;③面中1/3 明显前突,磨牙中性关系,上下前牙唇倾,安氏Ⅰ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者。排除标准:①有全身系统疾病者;②依从性较差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埋伏牙、融合牙者;⑤有正畸治疗史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取模型、拍摄X射线头颅定位的曲面断层片和侧位片,测量和分析用Winceph 9.0 进行。选用0.022"×0.028"MBT 直丝弓上、下颌托槽,用矫治弓丝在排齐阶段,0.019"×0.025"的不锈钢方丝在排齐整平后应用。
A组患者采用J钩矫治,向后结扎尖牙,对牙列排齐,整平牙弓后,用I 类牵引+口外J钩滑动法将拔牙间隙关闭,传统加强支抗方法,上颌第1、2 恒磨牙均上带环,口外支抗配戴时间>12 h,以夜间为主。
B组患者采用微种植体矫治,在上颌植于双侧第1 恒磨牙与第2 前磨牙之间龈缘下5~8 mm 牙槽间隔内植入常规微型自攻型种植体(浙江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钉长11 mm,骨内钉长9 mm,直径为1.6 mm。常规消毒浸润麻醉后,采用专用植入器将种植体直接植入,方向与牙长轴呈300~450°,术后拍摄牙根尖片,确认种植体未触及压根,种植体做尖牙向后结扎,牙列排齐,牙弓整平,装置中等长度牵引钩在上颌侧切牙远中,用弹性牵引种植体与牵引钩间关闭拔牙间隙。上下颌每侧引力约为150 g 左右,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将种植体去除。
两组患者整体内收前牙用橡皮链牵引滑动法,将拔牙间隙关闭,每月加力1次,共牵引6~8个月后两组前牙内收均完成。持续佩戴支抗,直至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拆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正周期(支抗开始至最终矫治结束拆除所需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及矫治2年后的牙相关指标,X线投影测量分析,具体指标:上切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lC-PP);上切牙抗力中心-RL 距 (U1C-RL),RL 线为通过翼上颌裂点(Ptm)所作的腭平面的垂线;上中切牙角(U1-SN);上颌磨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6C-PP);上颌磨牙抗力中心-RL 距(U6C-RL);鼻唇角(Cm-Sn-UL);上唇突点-RL 距(UL-RL);上唇倾角(A′UL-F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矫正周期的比较
B组患者的平均矫正周期为(21.22±2.35)个月,短于A组的(25.23±2.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6,P=0.000)。
2.2 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牙相关指标的比较
矫治前,两组患者的牙相关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的U1-SN、U1C-RL、UlC-PP、A′UL-FH、UL-RL均低于矫治前,U6C-RL、U6C-PP、Cm-Sn-UL均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B组的U6C-PP、Cm-Sn-UL水平高于A组,UL-RL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牙相关指标的比较(±s)
3 讨论
目前,最大限度的内收前牙成为临床矫治上颌前突的关键[6]。因此,临床医生经常采用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用最大支抗内收上前牙的矫治计划[7]。正确的支抗设计和控制是矫治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抗包括J钩和种植体,均可有效防止上切牙垂直暴露过多,开唇露齿的情况,两者的疗效相似[8]。J钩支抗通过头帽将支抗的受力部位转移到头枕部位,在间隙关闭过程中有保护后牙支抗的作用,在临床中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增强支抗的办法,在种植体支抗出现前被大量应用[9]。但牙齿矫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容易松懈下来,对牙齿的矫治及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对矫治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在临床采用种植体支抗的患者难以全程配合,导致支抗效果较差[10]。而采用种植体支抗矫治的患者可减少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可早日达到支抗的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形象,恢复自信。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平均矫正周期短于A组(P<0.05)。且矫治后,B组U6C-PP、Cm-Sn-U 水平高于A组,UL-RL水平低于A组(P<0.05),提示与J钩支抗相比,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周期更短,矫治效果更好。J钩通过头帽转移到支抗的承受力至头枕部,关闭间隙过程保护后牙,有效增强支抗[11]。J钩增强了后牙支抗,对前牙有一定的压低作用,但J钩佩戴时舒适性欠佳,患者难以全程配合,影响支抗效果[12]。微种植体支抗是绝对的支抗,在内收上前牙时,牙槽骨承担支抗,磨牙区不受任何矫治力,选择弓丝,降低系统的摩擦力;牵引力方向后上,前牙的抗阻中心更接近,小弓丝摇椅曲的曲度降低,减小矫治力的力值,牙齿接近生理性移动;前牙内收的过程中,有倾斜和整体移动并存的移动控制方式,可将上前牙压低,调整牵引钩的高度,牵引力方向改变,可控制不同唇倾度患者的转矩。微种植体矫治方法承受正畸的力量,可最大程度的对磨牙支抗进行保护,有超强支抗的作用,利用拔牙间隙将前牙内收,对面型及磨牙的关系有较为理想的改善,进而获得理想的支抗效果[13]。且种植体依靠机械固定,无需种植体与骨性完全结合,因此在将种植体置入后进行加力不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微种植体的微种植控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垂直方向能否得到良好的控制非常重要,而微种植体对于牙齿的整个三维方向的移动控制十分有力,能帮助正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使用时,一般常将其植于后牙区,采用中或低位牵引,有效防止后牙的支抗丧失,关闭间隙的同时能避免前牙覆牙合的加深,能够在矫治矢状向同时纠正垂直向的问题[14]。且微种植体支抗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依从性较差患者依然适用,相对于J钩便捷性与舒适性更好。同时种植支抗作用更强,磨牙支抗能够有效保护,缩短正畸疗程并显著改善前牙位置[15]。微种植体属于微创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也存在一定创伤,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及种植体脱落等。因此在手术中应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并注重无菌操作,且在术中尽量轻柔。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J钩支抗与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J钩支抗相比,采用种植体支抗方法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周期更短,矫治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金晶,卢海平.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滑动杆后移磨牙临床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2):176-178.
[2]吕晨星,杨柳,陈璐璐,等.支抗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11):778-782.
[3]张洪涛,雷志敏.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106-108,112.
[4]邹双双,温兴涛,徐卓,等.微种植支抗压低成年人上颌伸长磨牙的CBCT 分析[J].口腔医学,2019,39(5):436-438.
[5]朱丹,姜秀,孙启俊.成人骨性Ⅱ类错运用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效果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4):456-459.
[6]翟俊辉,王明锋,王茜.种植钉远移Ⅱ类高角病例上牙列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67-71.
[7]查建鑫,李长青.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慢性牙周炎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5):101-103.
[8]李薇,于世德,文静,等.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8):3617-3621.
[9]许辉明,陈雪芬,孙晓峰,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28(12):724-727,732.
[10]刘鸣,高振,吴光宇,等.用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9):84-87.
[11]肖聪,葛伶伶,赵同平,等.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397-400,247.
[12]萨日娜,陈岩,周颖,等.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5):439-443.
[13]谭宇,黄丽,杨四维.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8):1266-1268.
[14]谭宇,赖文莉.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和J钩矫治安氏Ⅱ1 错牙合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34(6):782-785.
[15]李汶汶,郑琳琳,别苗苗,等.种植体支抗压低下前牙的矫治效果和牙根吸收的CBCT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5):281-284.
Effect comparison of J-hook anchorage and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ass Ⅰ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ZHAO Xu-chun LI Qin WANG Ming-lang PENG Yi LI Yuan-yu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J-hook anchorage and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ass Ⅰ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lass Ⅰ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who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7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J hook anchor group) and group B (implant anchorage group) by random data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cycle and tooth-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mean treatment cycle of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the rectification, the distance of center of resistance of maxillary molar to palatal plane (U6C-PP) and the level of nasal labial angle (Cm-Sn-UL)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and the distance of upper lip to RL (UL-RL)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J-hook anchorage,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ass Ⅰ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has shorter cycle and better correction effect.
[Key words] Angle class Ⅰ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J-hook anchorage;Implant anchorage;Treatment cycle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8(b)-0117-03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4419)
[作者简介]赵旭春(1983-),男,江西上饶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正畸
(收稿日期:2020-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