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沈翠山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广东深圳 518112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超重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2 例超重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予以阿卡波糖+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治疗。连续治疗2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胰岛细胞功能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情况。
[关键词]超重2 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糖代谢;胰岛细胞分泌功能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非胰岛素依赖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4]。肥胖作为T2DM 主要诱导因素,易使胰岛素抵抗作用增加,导致血糖控制欠佳。故采用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法是治疗超重T2DM 的关键[5]。阿卡波糖+中效胰岛素是目前治疗超重T2DM 的主要手段,其中阿卡波糖能可逆性抑制小肠系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达到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控制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可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对葡萄糖的主动转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其具有作用峰值,易增加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6]。甘精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药效时间长且作用平稳的特点[7]。或许与阿卡波糖合用有效,为此本研究将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超重T2DM 患者,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超重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中,男14 例,女7 例;年龄24~36 岁,平均(28.42±5.24)岁;平均病程(3.24±0.92)年;平均体重指数(27.45±0.73)kg/m2。观察组中,男15 例,女6 例,年龄25~35岁,平均(28.39±5.41)岁;平均病程(3.26±0.89)年;平均体重指数(28.12±0.80)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关于T2DM 的诊断标准者[8];②体重指数>25 kg/m2 者;②年龄20~40 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者;②严重胃肠道疾病者;③存在腹部手术史者;④脱落病例。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监测血糖、血压、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中效胰岛素治疗。口服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50 mg/次,tid,三餐同服+早晚两次皮下注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优思灵USLIN R N,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3A001)0.1~0.2 IU/k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且控制餐后2 h 血糖(2 h BG)在8~10 mmol/L。观察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治疗。阿卡波糖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BJA033)于睡前皮下注射0.2 IU/k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注射剂量,且控制2 h BG 在8~10mmol/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胰岛细胞功能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FBG)和2 h BG 下降幅度>40%为显效;FBG 和2 h BG 下降幅度20%~40%为有效;FBG 和2 h BG 下降幅度<2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糖代谢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分析仪(美国Beckman CXⅡ)检测FBG、2 h B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细胞功能:计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其中HOMA-IR=FBG×空腹胰岛素/22.5;HOMA-β=20×空腹胰岛素(FBG-3.5)。
低血糖发生情况: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BG 及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BG 及HbA1c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 BG 及HbA1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分泌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OMA-β 和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β 高于本组治疗前,HOMA-IR 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OMA-β 高于对照组,HOMA-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分泌情况的比较(±s)
2.4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 例低血糖,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6 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
3 讨论
T2DM 是以持续高血糖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肥胖已逐渐成为诱导T2DM 发生的危险因素[9],大多数超重T2DM 患者具有体内脂代谢失衡的现象。当游离的脂肪浓度升高将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发生高血糖,因此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控制体重的增长是改善超重T2DM 临床症状的关键[10]。以往临床多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阿卡波糖是常见的降糖药物,但其药效持续时间短导致血糖控制持续时间短,故补充中效胰岛素是长时间控制血糖的方法。但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短,具有峰值,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11],故选择合理的胰岛素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甘精胰岛素是通过DNA 重组技术合成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发挥与人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和功能的胰岛素类似物,其作用机制包括模拟生理性胰岛分泌,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糖糖进行主动转运;平稳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细胞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起效快且无作用高峰,能持久调节物质代谢。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好,与李冬玲等[12-13]的研究结果相似,支持本研究。另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安全性高。其可能与甘精胰岛素属长效胰岛素,通过改变胰岛素蛋白的氨基酸结构,平稳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细胞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作用持久且无明显峰值,故与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有关。
血糖是反映机体糖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状态[14]。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糖类结合后将产生HbA1c,作为结构稳定且为不可逆的糖化反应的产物,可准确衡量血糖控制程度[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 BG 及HbA1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改善糖代谢水平。此结果与牛海涛[19]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具有相似作用,可与人胰岛素产生相同的介导胰岛素作用,促进骨骼肌、脂肪等组织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葡萄糖产生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当机体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时,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发胰岛素抵抗。HOMA-IR及HOMA-β 是分别用于评价个体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岛β 细胞功能的指标,其值与胰岛抵抗水平和胰岛细胞功能成相关[20-21]。本研究对其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OMA-β 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水平,提高其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可能是因为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普通胰岛素,且其可以产生人体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介导作用。在肽链NH21 端增加2 个精氨酸,能使等电点提升,增加六聚体稳定性,进而稳定胰岛素单位的释放。另外,阿卡波糖能抑制小肠葡萄糖苷酶改善胰岛β 细胞分泌水平,两者协同作用,进一步减轻胰岛素抵抗水平。
综上所述,对超重T2DM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孙晓琳.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IL-6、IL-8、TNF-α 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2]张丹丹,孙娜,房辉,等.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3):251-253.
[3]殷安康,王逸,赵翔宇,等.肥胖与非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 水平差异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4):309-312.
[4]何圣清,郑晓斌,武红梅.新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胰岛β 细胞早时相分泌功能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9,59(24):79-81.
[5]孙红,查敏,郭雨亭,等.新诊断2 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8):582-586.
[6]张玮.探讨临床不同血糖水平下2 型糖尿病胰岛B 细胞分泌功能[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3):33-34.
[7]李俊男,于洋,杜红伟.胰岛β 细胞退分化在β 细胞功能衰竭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34(2):371-374.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9]杨帆,崔静,苑东敏,等.中年人群肥胖指标与新诊2 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0):1795-1800.
[10]姜含蕾,蒋潇婷,李小曼,等.2 型糖尿病中的胰岛β 细胞去分化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9,42(5):300-303.
[11]杨靖,赵志波,吴丽,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2 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血浆促泌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8):1288-1291.
[12]李冬玲,李远,陈燕铭.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和阿卡波糖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3):423-427.
[13]钟丽颖,孙叶海,王聪,等.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26-28.
[14]李承业,黄文龙,钱海.胰岛素和GLP-1 类似物长效化策略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8,49(6):660-670.
[15]洪岭,伍园园,唐传玲,等.IL-6 促进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在PCO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1):40-43.
[16]王岩.蓝刺头多糖B 对INS-1 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及胰岛素分泌影响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17]张宇,王鹏源,刘霞.肥胖2 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9,37(2):97-102.
[18]常瑾.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 细胞功能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0):1139-1141.
[19]牛海涛.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青年超重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2):1443-1446.
[20]李军,韩玲,董力,等.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E 含量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6):2200-2202,2206.
[21]马尧,姜维娜,江红.2 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102-1104.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Acarbose on overweigh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HEN Cui-sh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Acarbose on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 T2D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21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21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arbose + Medium-acting Insuli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arbose+ Insulin Glargine.After 2 month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changes in glucose metabolism-related indexes,islet cell function,and hypoglycem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2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1.4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BG)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HOMA-β)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76%)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5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For overweight T2DM patients,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Acarbose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improve islet cell secretion function,reduce hypoglycemia.
[Key words] Overweigh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sulin Glargine;Acarbose;Glucose metabolism;Islet cell secretio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7(c)-0033-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2015051430 01019)
(收稿日期:2020-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