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
汪 云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疗效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接近,均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压;不良反应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具有高发病率,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出现增高趋势。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血压长期处于异常增高状态,患者易伴发其他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2],故临床上需对高血压进行积极治疗。高血压在当前尚无法根治,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以控制血压为主,降血压药物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降血压药物有氨氯地平,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3],而氨氯地平有多种药剂类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上关于这两种氨氯地平药品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效果孰优孰劣尚未达成共识,还有待继续探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3.19±10.51)岁;轻度高血压10例,中度高血压18 例,重度高血压12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50~76 岁,平均(63.54±10.47)岁;轻度高血压11 例,中度高血压15 例,重度高血压14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4],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②神志清醒的患者;③年龄≥18 岁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既往对氨氯地平有过敏史的患者;④未完成治疗,中途脱落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生产批号:20170925;规格:5 mg/片)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经口服给药,1 次/d,初始剂量为每次5 mg。治疗4 周后监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 mmHg,即可判断为血压达标,如血压未能达标,苯磺酸氨氯地平增加剂量为每次10 mg。
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1;生产批号:20171019;规格:2.5 mg/片)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经口服给药,1 次/d,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治疗4 周后监测血压,如血压未能达标,苯磺酸氨氯地平增加剂量为每次5 mg。
4 周为1 个疗程,两组均持续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收缩压变异指数=(一个呼吸周期内吸气相收缩压最高值-呼气相收缩压最低值)/[(吸气相收缩压最高值+呼气相收缩压最低值)/2]×100%。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检测方法为比色法(检测试剂盒购自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内皮素-1 的检测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头晕。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舒张压达标,或舒张压未达标,但舒张压至少降低20 mmHg;有效:舒张压降低幅度<10 mmHg,但达标,或舒张压未达标,但舒张压至少降低10 mmHg;无效:未满足上述有效条件[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mmHg,±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的比较(±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内皮素-1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治疗前,内皮素-1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s)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悸2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发生头晕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1/4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P=0.3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中老年人群高发慢性病,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增多,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工作节奏加快,导致成年人罹患高血压的概率出现增高趋势[6]。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以血压异常增高为主,患者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血管内血流阻力增大,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成为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7-9],临床上需对高血压的治疗予以重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临床治疗目标以控制血压为主。钙离子拮抗剂是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是常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10]。临床上常用的氨氯地平剂型有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二者均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药物作用机制一致,其主要是对钙离子通道起到作用,通过阻断钙离子的跨膜转运通道,避免钙离子内流入心肌平滑肌细胞内,从而对血管的收缩进行抑制,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还可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合成过程进行阻滞,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风险[11-12]
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作用机制一致,但临床上关于这两种药物的降血压效果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降血压效果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这主要是因为氨氯地平由左旋氨氯地平与右旋氨氯地平组合而成,发挥心血管活性的有效成分主要来自于左旋体,左旋体的降血压作用约为右旋体的1000 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不同之处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去除了氨氯地平右旋体,仅仅保留了左旋体,可发挥更强的血管活性作用[13-15]。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均较少。
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疗效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均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β 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6):443-446.
[2]Mancia G,Asmar R,Amodeo C,et al.Comparison of singlepill strategies first line in hypertension:perindopril/amlodipine versus valsartan/amlodipine[J].J Hypertens,2015,33(2):401-411.
[3]杨天贵,牛铁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参数及血清胱抑素C、尿酸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8,58(11):79-8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7):42-93.
[5]魏景美,马玉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降压益肾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8,13(5):660-663.
[6]高红,李宁,韩丽华,等.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时间给药护理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4):3337-3340.
[7]Naito T,Kubono N,Deguchi S,et al.Amlodipine Passage into Breast Milk in Lactating Women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Its Estimation of Infant Risk for Breastfeeding[J].J Hum Lact,2015,31(2):301-306.
[8]杨静,李钰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与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224-226.
[9]刘继海,韩雅玲,张抒扬,等.小剂量硝苯地平滴丸舌下含服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5):374-380.
[10]沈正,刘兴德,陈云,等.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5641-5644.
[11]董福强,滕广帅.替米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5):254-256.
[12]林丽,肖华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101.
[13]何文文,何美青.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比[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193-194.
[14]靳珊.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39-40.
[15]陈立伟,韩凌,骆景光,等.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5):378-380.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Amlodipine Besylate and Levamlodipine B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ANG Yu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Besylate and Levamlodipine B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May 2019,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mlodipine Besylat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evamlodipine Besylate.The clinical efficacy,blood pressure leve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morning peak of blood pressure,standard devia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nitric oxid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level of endothelin-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is superior to Amlodipine B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 is similar,and both have good medication safety.
[Key words] Hypertension;Amlodipine Besylate;Levamlodipine Besylate;Blood pressure;Adverse reactions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7(c)-0130-04
[作者简介]汪云(1988-),女,汉族,湖北鄂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药物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