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朱艳清1 聂 莎2▲ 邓少玲3 何婉仪4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区,广东广州 510430;2.广州市惠爱医院护理部,广东广州 510370;3.广州市惠爱医院院感科,广东广州 510370;4.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男三区,广东广州 510430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但在整个研究周期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从研究中脱落,最终研究组92例,对照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精神科医生,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以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和药物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维持其治疗期间的治疗态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态度;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社会上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同时具有迁延性、易复发等特点。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工具,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2]。然而,目前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明显存在依从性较差的问题,据统计,其不依从率约为50%,这也成为诱导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3-4]。因此,为了改善这方面问题,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CBT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信念、思维以及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患者现有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甚至消除其不良情绪、行为等。本课题选取在广州市惠爱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BT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住院患者进行干预,并展开精神科知识教育和进行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出院后,仍然进行追踪观察,期限是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在出院回归社会这一期间,药物治疗依从性是否有所改善,以及改善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以ICD-10为标准,患者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符合[5];②患者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③患者均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化水平;④患者急性期精神症状在药物治疗后基本被控制;⑤患者处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测评时,总分35分;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重大躯体疾病、存在严重交流障碍以及精神发育异常者。②被诊断为器质性病变、活性物质及非依赖性物质而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在整个研究周期中,研究组患者总共脱落8例,其中男5例,女3例,脱落原因为6例失访,另外2例患者或者家属拒绝接受随访。对照组患者总共脱落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脱落原因为1例入组错误(修正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另有8例失访,还有4例患者或者家属拒绝接受随访。因此,本研究中实际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79例,其中研究组92例,对照组87例。研究组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 20~38 岁,平均(28.54±7.45)岁;病程 1~10 年,平均(5.93±3.24)年;受教育年限 9~18 年,平均(13.78±3.44)年。对照组中,男63例,女24例;年龄20~40岁,平均(29.92±8.12)岁;病程 1~11 年,平均(6.76±4.20)年;受教育年限 8~15 年,平均(11.68±2.7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1.2 方法
在整个研究周期中,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以进行维持治疗。入组前,由研究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试验的具体细节,在充分了解本实验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全部患者入组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学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包括精神疾病常识、压力调节、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预防、康复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神科住院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清醒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安抚,与其保持沟通,做好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正确服药;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等,让其接受现状。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CBT,由干预小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干预方案,每周干预1~2次,每次45 min,整个周期共干预6~8次。干预小组由6名精神科的临床护师组成,对这6名成员是有一定要求的,要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才可入干预小组。具体干预方案如下,(1)认知治疗主要分为5个步骤进行:①认识自动思维,对疾病的不合理认知有可能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找出相关的不合理信念和不良情绪,搞清楚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缘由。②列举出现存在的认知歪曲例子,如非此即彼、任意推断这类绝对化思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使错误的思想得以矫正[6]。③改变极端的信念原则。鼓励患者去探索不良的认知影响其生活的程度和深度,使其产生新观点,并促进其新的合理信念的产生[7]。④检验假设,在知道患者存在病态的信念之后,并不马上给予否定,而是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如果其观点正确,需用事实证明其合理性,从而鼓励患者验证其观点[8]。⑤布置作业(即三栏笔记法):教导患者使用两条竖线将其笔记分成三栏,第一、第二、第三栏分别记录自动思维、对自动思维的分析(认识歪曲)、正确的思维或对情况的重新分析。(2)行为治疗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①和患者一起商量讨论,写下每天的生活计划,例如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的具体时间,都制定相应的计划。对患者这些计划的执行状况,护理人员给予监督。奖励表现好的患者。当患者遇到困难时,实时与患者聊天,认识到完成欠好的缘由,激励其坚持下去。②指导患者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在住院期间与患者一起商讨,其对哪些生活技能感兴趣,如看书、学习、运动、写作、绘画;同时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应对技能,如学会拒绝某些人或事、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等等。可根据患者的能力和心情来设置活动的难度以及标准。对使命难度和完成后的兴奋水平加以打分,进行测评(分5个级别,0级为轻易、无兴奋感;5级为很难、非常愉悦),并将以上打分实时记录下来。这样患者就可自我发现感兴趣的事,同时还可以检查认知情况。③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放松疗法的技巧,在患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使用这方法进行放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干预前、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精神科医生,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9]、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10]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评定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和用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BPRS评分、ITAQ评分及服药完全依从率。
评价工具如下,①BPRS量表:总共有18项,总分(18~126 分)、单项分(0~7 分)、因子分(0~7 分)和廓图。总分和疾病是否严重性呈正相关性,得分高的患者,其病情越严重。该量表的评定工作需由通过相关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才能开展。②ITAQ问卷:总共有11项,主要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服药态度的评价,根据回答的完整程度,分成3个等级,0分=没有认识;1分=部分认识;2分=完全认识。得分范围为0~22分。③自编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其标准最要分3个层次,完全依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都能按医嘱主动服药;部分依从:不管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都不能完全按医嘱服药,偶尔有自行减少服药剂量甚至停止用药的现象;不依从:不管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都不遵医嘱服药,且对服药表现出抗拒。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执行人员总共有6名,这6名人员均为精神科护师,且均已通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资格。参与研究的所有执行人员均参加业务技术培训,为期2个月。还有执行人员也要参加各评定工具联合测查的一致性训练,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经检验,执行人员之间的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80~0.9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BPR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BP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 3、6、12个月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ITAQ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T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 3、6、12个月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BPR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ITAQ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服药完全依从率的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服药完全依从率的比较[n(%)]

 
“-”未进行统计学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性疾病,给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11]。现今,在国内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应用极其常见和广泛,虽然为数不少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大多数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很多症状缓解或自知力恢复后的患者,都会因担心病情复发、被社会歧视、缺乏自信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功能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12]。使用社会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性治疗,涉及康复干预、个人心理治疗这两方面,这对患者十分有利。CBT将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巧妙结合,已成为近年来使用最广泛的心理疗法。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进行过这方面的推荐,心理治疗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建议所有患者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接受CBT及家庭干预[13]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用药依从性与病情之间存在相关性,即病情越严重,其依从性则越差[14]。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BP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 3、6、12个月的 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I 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CBT有显著改善作用。也充分表明进行常规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一定缓解,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对控制患者精神症状有重大的作用。
另外,患者康复的关键以及维持病情稳定的必要条件均为治疗依从性提高。周锦泉[15]的调查研究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子,结果表明,复发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为服药依从性。本研究对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呈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知心理治疗让患者认识到维持治疗的必要性,而且在患者出院后的半年甚至1年内,效果仍旧比较明显。
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自知力与依从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知力缺乏往往会导致依从性较差。王长虹等[16]随访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知力评分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治疗组依然明显优于对照组,然而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不尽人意[17-22],这可能与研究人员仅使用药物治疗作对照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随访调查的这一阶段,患者的自知力与依从性这两者成正相关,自知力越高,患者的依从性则越好。与Byerly等[18]的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在CBT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认知重建等方法,干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住院患者。出院后仍然保持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恢复程度,还是其对治疗的态度及服药依从性均具有良好的改变,这对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都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Glover MS,Shi L,Fuller DR,et al.On the Split Personality of Penultimate Proline[J].J Amer Soc Mass Spectrom,2015,26(3):444-452.
[2]Romijn MD,Van Marum RJ,Emmelotvonk MH,et al.Mil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at a memory clinic[J].Int J Geriat Psychiat,2012,3(7):S135.
[3]Cox KH,Pipingas A,Scholey AB.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olid lipid curcumin on cognition and mood in a healthy older population[J].J Psychopharmacol,2015,29(5):642-651.
[4]Snowden M B,Atkins DC,Steinman LE,et al.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of Dementia and Depression[J].Am J Geriat Psychiat,2015,23(9):897-905.
[5]Mathers D,Bernard C,Iburg M,et al.Global Burded of Diserse in 2002:data source,methods and results[R].World 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meonEvidencefor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Programme on Evidence for Health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54.
[6]Owen MJ,Sawa A,Mortensen PB.Schizophrenia[J].Lancet,2016,388(10039):86-97.
[7]王永良.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00-101.
[8]张静.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194-195.
[9]黄先娥.认知行为疗法对武汉市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暴力行为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6,29(7):84-86.
[10]王小虎.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品质的影响[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5,24(6):351-355.
[11]龚建兵.阿立哌唑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8):813-814,819.
[12]马银芳.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514-1515.
[13]岳速萍,洪玲,Chow SL,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4):249-251.
[14]阮晓晶,周芳珍.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576-1578.
[15]周锦泉.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3):192-194.
[16]王长虹,李晏,赵峥,等.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200-202.
[17]Malek N,Greene J.Cognition enhanc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J].Scot Med J,2015,60(1):44-49.
[18]Byerly MJ,Fisher R,Carmody T,et al.A trial of compliance therapy in out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2005,66(8):997-1001.
[19]陈海萍,章秋萍,张丽娜,等.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54-157.
[20]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141-144.
[21]张荣荣,闫伟,吕兰兰,等.精神分裂症首发及前驱期认知功能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3):42-45.
[22]周有才,郝军锋,杨瑞,等.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25-28.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ZHU Yan-qing1NIE Sha2▲ DENG Shao-ling3HE Wan-yi4
1.No.6 Zone of Rescue,Mental Health Hospital of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of Guangzhou Municipal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430,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Hui′ai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370,China;3.Department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Control,Hui′ai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370,China;4.No.3 Zone of Andrology,Mental Health Hospital of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of Guangzhou Municipal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missio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Hui′ai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However,during the entire study period,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some patients were withdrawn from the study.The final study group was 92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3,6,12 months after discharge,led by psychiatrists who received relevant training,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the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and the self-developed medication compliance survey were used,and the patients′condition,self-knowledge,treatment attitud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assess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scores of BP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3,6,12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ITAQ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3,6,12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lete compliance rate to medic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3,6 and 12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treatment compliance,and maintain their attitude during treatment,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nhanc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Schizophrenia;Maintenance of treatment attitude;Compliance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215-05
[基金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一般引导项目(20161A010049);广东省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院内科研项目(GBH2014-HL01)
[作者简介] 朱艳清(1979-),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 聂莎(1972-),女,本科,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8-05-21
本文编辑:孟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