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
于 娜 张云海 马明远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G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S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自制吴茱萸穴位贴敷在中脘穴、足三里和大肠俞。测定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1、3、5天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肠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可降低SCI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术后G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脊髓损伤;胃肠功能;炎症反应
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是由于高处坠落、车祸、运动等外伤因素导致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部分或全部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和全部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类患者的发生率越来越多,且致残率高,给患者生活、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超过40%的TSCI患者伤后有胃肠功能障碍(GD),主要表现为功能性肠梗阻、便秘、大便失禁等[1]。现代医学的进步及脊柱外科的发展,更多SCI患者得以存活下来,但对胃肠功能康复问题仍关注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TSCI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在功能性胃肠功能康复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和前景,尤其在针灸、穴位贴敷方面已被证实有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2-4]。本研究通过观察自制吴茱萸穴位贴敷中脘、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治疗TSCI术后GD患者的效果及探讨其相关可能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1月~2018年 12月我院诊断为TSCI90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03±10.16)岁;损伤部位:颈髓 12 例,胸髓 17 例,腰髓16例;脊髓损伤程度:不完全性33例,完全性12 例;手术时间(160.25±52.11)min;出血量(217.31±122.50)ml。 观察组中,男 31例,女 19例;平均年龄(43.48±12.37)岁;损伤部位:颈髓 9 例,胸髓 19 例,腰髓17例;脊髓损伤程度:不完全性30例,完全性15例;手术时间(158.72±49.78)min;出血量(209.92±118.53)ml。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SCI的诊断[5];②术后有GD患者,胃肠症状评分>16分。排除标准:①急慢性胃肠疾病、胃肠系统肿瘤或胃肠系统手术史者;②严重脏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后控制效果不佳者;③术中出血量>1000 ml;④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缩血管药物者;⑤精神疾患而不配合者;⑥对吴茱萸及药物贴敷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心电监护、吸氧、预防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吴茱萸丸贴敷中脘穴、双足三里和大肠俞。具体措施如下。每次贴敷12 h,更换2次/d,疗程5 d,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疗效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胃肠症状评分[6]。评定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肠鸣音正常,大便正常,胃肠能接纳正常饮食量为痊愈;腹胀、便秘等症状改善,胃肠功能评分较前改善为有效;胃肠症状无好转,胃肠功能评分无变化为无效;胃肠功能评分增加为恶化。胃肠功能评分[7]: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为1分;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接近消失为2分;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性出血为3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炎症指标:采用免疫扩散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 1、3、5 天的 C-反应蛋白(CPR)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胃肠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肠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肠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3、5天的CP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第3、5天的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3、5天的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的比较(m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TSCI是由各种创伤引起的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从而引起损伤部位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对急性SCI治疗水平和手段有显著的提高,包括脊柱外科手术方案和技术的改进,神经保护和促进生长的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等,对急性SCI患者的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治疗效果仍不能让人满意。尤其是对TSCI后患者常出现的腹胀、便秘、大便失禁、消化功能障碍等一系列GD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SCI患者GD的发生机制复杂,包括直接运动神经元损伤、伤后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胃肠细胞变化、肠道菌群失调等,其中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缺血缺氧和炎症为其基本病理机制。王明等[7]研究发现,SCI后炎症病理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SCI后功能恢复、组织修复非常重要。研究认为,TSCI患者的GD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所引起的胃肠运动功能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性失衡,其中肠道炎症反应是主要损伤因素[8-10]。本研究结果显示,TSCI术后GD患者的CRP水平显著升高,亦侧面证实炎症反应是导致GD的损伤因素之一。
目前针对TSCI术后GD的治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饮食管理:通过日常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从而改善粪便的性状以利于排出。②大便软化药物:该类药物只能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湿润度,不能改善对胃肠道的蠕动功能。③按摩:在排便前按摩腹部以协助排便。④应用导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小肠运动及减少水份吸收,从而达到辅助排便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有引起巨结肠、顽固性便秘等远期并发症。⑤促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胃肠蠕动,但增加心律失常风险。⑥清洁灌肠:主要用于各种方法无效时,但长期应用亦会引起依赖。⑦对大便失禁患者,可通过结肠造瘘手术治疗,该手术便于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虽然SCI术后GD的治疗方法很多,均有不足之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TSCI患者的GD属于祖国医学 “腹胀”“胃脘痛”“便秘”“腹泻”等范畴。中医认为,创伤及手术打击对机体产生伤害,加之伤后卧床,使患者气机失调、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肠道气机不利、上下不通,故而出现腹痛、腹胀、纳差、便秘等一系列胃肠症状。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体表相应穴位的刺激及药物的直接吸收,传往内脏,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驱邪的作用。现代动物模型研究证实,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炎症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豚鼠血清炎性因子[11]。多项研究表明穴位贴敷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12-14]。钟喜艳等[2]在胃肠手术后予四磨汤贴敷于天枢穴、足三里穴、大肠腧穴的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足三里归足阳明胃经,具有行气导滞,健脾和胃,养血活血,益气升阳,温经通脉,可促进胃肠蠕动。研究表明,中药贴敷足三里穴可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15]。大肠俞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之功效,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等疾患。吴茱萸辛温、芳香的药性,贴敷中脘、足三里、大肠俞,以达暖胃温脾、行气止痛、通腑下气之功。现代药理发现吴茱萸对消化系统有明显作用,包括胃肠黏膜保护和双向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16]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自制吴茱萸丸贴敷中脘、足三里及大肠俞,其炎症指标CR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胃肠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吴茱萸穴位贴敷可有效控制TCSI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胃肠症状,利于术后康复。该方法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ezer N,AkkuSs S,Ugurlu FG.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spinal cord injury[J].World J Orthop,2015,6(1):24-33.
[2]钟喜艳,周雄儿,江玉英.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6):58-59.
[2]许阳贤.针灸对dixon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5):446-448.
[3]陈金玲,陈淑琴.蒙药给喜古纳-3汤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8):21-22.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25-1429.
[5]陈薇薇,陈尔真.重症病人胃肠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6,21(2):177-180.
[6]张淑文,王超,阴赦宏,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6):328-332.
[7]王明,陈铁戈,杨新乐,等.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8):723-726.
[8]Matsuura T,Masumoto K,Ieiri S,et al.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fter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J].Transpl Int,2007,20(7):616-624.
[9]洪丽莉,连至诚,杨红旗,等.脊髓损伤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及其可能机制[J].胃肠病学,2012,17(7):404-407.
[10]杨立瑜.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豚鼠炎性机制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11]陈迪,江洁.中药穴位贴敷对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147-148.
[12]王佩,陈亮.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90-91.
[13]邹品芳.LC病历回顾性分析及穴位贴敷对LC患者胃肠功能和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14]郑金玲,钟丽贞,朱敏玲,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的腹部手术患者护理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2):1457-1458.
[15]张鹏,毕超然,朴春丽.吴茱萸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19,39(2):177-180.
[16]Bai YP,Fu JY.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obesity of gastrointestinalexcessiveheat by puncturing acupoints of stomach meridian[J].Zhen Ci Yan Jiu,2007,32(2):224-229.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YU Na ZHANG Yun-haiMA Ming-yuan
ICU,F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odia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D)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SCI).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90 case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ith SCI after surger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monitoring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vodia rutaecarpa acupoints(zhongwan,tsuanli and dachangshu acupoint).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were measur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vels of CRP in D1,D3and D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s(P<0.05).Th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score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82.22%)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3.33%)(P<0.05).Conclus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I after operation,and has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GD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oint application;Spinal cord injury;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9)6(b)-0160-03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题目(2017 0066)
[作者简介]于娜(1985-),女,广东湛江人,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
通讯作者马明远(1963-),男,本科,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主任,研究方向: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
(收稿日期:2019-01-18 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