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邢璐璐1张 妍2
1.辽宁省抚顺市社会福利院护理部,辽宁抚顺 113007;2.辽宁省抚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护理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2017年4月纳入抚顺市社会福利院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5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5个月后,实验组患儿护理有效率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能力、智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5个月后,两组患儿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护理,能大幅度改善患儿的智力及生活能力,该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瘫;引导式教育护理;生活能力;智力
脑瘫是婴幼儿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患儿不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智力精神障碍、癫痫还可累及四肢[1],对其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影响巨大。传统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智力、生活能力的恢复上成效有限。引导式教育护理是一种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手段,据文献资料记载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被动性格,通过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患者的协调能力。本研究将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7年4月纳入抚顺市社会福利院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排除意识障碍及由其他原因无法配合的患儿[2],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员会会审批且征求患儿家属同意。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n=40),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3~7 岁,平均(3.9±1.4)岁;脑瘫类型:手足徐动型 21 例,痉挛型11例,混合型8例。 对照组(n=40),男25例,女15例;年龄4~7 岁,平均(4.0±1.9)岁;脑瘫类型:手足徐动型 20例,痉挛型12例,混合型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①详细告知家属,治疗和康复期注意事项;②遵照医嘱合理使用药物、调整饮食[3];③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并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④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⑤临床医师要求的其他护理行为。
实验组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护理。①引导式健康宣教:由于患者的年龄过小,不具备成年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在实施健康宣教时护理人员应更多的借助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等非语言方式,对于反应积极的患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其次,合理疏导家属的负性情绪,争取家长配合,避免家长将不良情绪传递给患儿,影响患儿的依从性;向家长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和康复期的注意事项,以提升家长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4]。②引导式心理干预:通过适度的抚触、听音乐等方式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③引导式训练: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有针对性的指导康训练。先从抬头、坐位、平衡训练以及简单的发音、说话等难度较小的训练开始;在训练期间为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可使用玩具摆放在患儿身体周围,通过诱导的方式让患儿被动完成训练动作,在完成每一个动作后可适当的给予鼓励和物质奖励;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可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但训练量须合理控制以免患儿出现抵触情绪。
1.3 评估指标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5个月的生活能力和智力康复情况进行比较,两表格均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则提示患儿单项康复越理想[5-6]。另在干预后5个月通过一对一咨询回答的方式比较两组家属的满意度,分为完全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完全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干预效果评估标准
①显效:患儿经5个月的系统干预,智力、生活能力和反应能力显著改善;②有效:患儿经5个月的系统干预,智力、生活能力和反应能力中的1~2项较干预前改善;③无效: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7]。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能力及智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两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率的比较(n)
3 讨论
小儿脑瘫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文献资料记载可能与胎盘前置、先兆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父母吸烟、酗酒、吸毒等因素有关[8-9]。由于脑瘫是导致幼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再加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而临床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来看,除了基本的孕前期、孕期健康知识宣教,当疾病发生后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是改善患儿预后的核心[10]。
研究所运用的引导式教育护理是集相关理论知识并专门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创造的一种新型治疗理念;相对于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脑瘫患儿不仅年龄较小、智力发育也相对较为缓慢,传统的健康知识宣教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通过科学的引导教育,则能够帮助患儿在周期性的学习中改变被动性格,最终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引导式教育护理相对于传统康复护理,其优势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尊重患儿的实际情况及脑瘫治疗的现状,通过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能够更好的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借助系统性的引导帮助患儿提升肢体功能和智力。②重视家属在康复期间的重要性,引导式教育护理的对象并不单纯局限于患儿,从过往临床实践来看,传统康复护理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儿的依从性较差,而家属的负性情绪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依从性[11-12],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宣教,让家属意识到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不仅可以规避该问题而且能够让家属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康复中来。③引导式教育护理严格遵循了“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核心理论[13],不同的患儿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运动能力和智力的康复中,以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康复进程合理调整康复措施,将大幅度提升康复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后5个月患儿智力、生活能力评分及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引导式教育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这与文献资料的记载基本吻合[14-15]。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康复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
[参考文献]
[1]涂淑华,彭雨燕,岳丽春,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70-72.
[2]任磊.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131-133.
[3]吴芳,符莎,陈艳.协同护理模式对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和家庭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25(2):88-90.
[4]安爱景,胡红梅,杜洪荣,等.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158-159.
[5]曾敏.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4):44-45,48.
[6]张雪梅.康复护理训练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5):72-74.
[7]陈雨,吴姣妍,姜明霞,等.Bobath护理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5):97-99.
[8]陈春秀,赖伟权,黄淑芬,等.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36):4521-4522.
[9]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等.引导式教育对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5):430-432.
[10]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42-946.
[11]张晓丽,钟晨.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护理与康复,2013,12(8):775-777.
[12]骆雪英.延续护理对脑瘫患儿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07-708.
[13]李玉秀,金炳旭,严晓岚,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45-46.
[14]饶玉琳.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52-54.
[15]吕复莉,王良红,谢晓凤,等.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4):391-393.
Application effect of guided education nurs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XING Lu-lu1ZHANG Yan2
1.Department of Nursing,Fushun Social Welfare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Fushun 113007,China;2.Fushun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disabled Persons,Liaoning Province,Fushun 11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guided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 promoting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s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who includ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April 2017 were grouped into the research,and 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ceived guided education and nursing.Then,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fter intervention for 5 month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5 moths,the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2.50% (33/4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62.50%(25/40).Before the nursing,the life 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5 moths,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family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2.50%(37/4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80.00%(32/40).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d education and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and life ability of children,an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erebral palsy;Guided educationNursing;Life ability;Intelligence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2(c)-0173-03
(收稿日期:2017-10-19 本文编辑:崔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