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孙盼盼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药学部,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103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 (性别与年龄)、涉及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等4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3例抗菌药物所致ADR中,男性(61.17%)多于女性(38.83%),≥61岁的老年患者更多见(40.78%);涉及的抗菌药物共8类、18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 (32.04%),其次为喹诺酮类 (24.2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94.17%);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斑丘疹、瘙痒、潮红等。结论 抗菌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原因有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10(c)-0113-03
Analysis of 103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our hospital
SUN Pan-pa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Dandong First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Dandong 11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caused by antibiotic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and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drugs.Methods A total of 103 cases of ADR caused by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llected,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sex and age),the types of antibiotics involved,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Among 103 cases of ADR caused by antibiotics,there were more males(61.17%)than females(38.83%).Elderly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61 years old were more common (40.78%).There were 8 types and 18 varieties of antibiotics involved,among which cephalosporins ranked first(32.04%)and followed by quinolones(24.27%).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highest(94.17%)by intravenous infusion(94.17%).It mainly involves skin and its appendages.,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rash,papules,pruritus,flushing,etc.Conclusion ADR caused by antibiotics is related to many reasons.Medical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clinical medication,rational use of drugs,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Key words]Antibacterials;Adverse reactions;Analysis;Rational drug use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涉及到临床各个科室。近年来,抗菌药物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及药源性的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多[1]。相关统计显示,每年数十万人发生ADR,抗菌药物所致ADR多见,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ADR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2017年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抗菌药物所致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各临床科室呈报的所有ADR报告,从中筛选出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共计103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与年龄)、涉及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等4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我院103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94岁之间,各年龄段均有ADR发生。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女性患者,ADR多发生在≥61岁的老年患者(表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例)

2.2 抗菌药物品种的分布
ADR涉及的抗菌药物共计8类,18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包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其次为喹诺酮类(表 2)。
2.3 抗菌药物用药途径的分布
抗菌药物所致10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发生率居首位,口服给药引发的ADR发生率极低(表3)。
2.4 ADR中临床表现的分布
抗菌药物所致103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发生率排名也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方面的损害,局部反应和循环系统损害发生率相对较低(表4)。
表2 抗菌药物品种的分布

表3 抗菌药物用药途径的分布

表4 ADR中临床表现的分布

 
同一患者ADR累及2种以上器官或系统分别统计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ADR的关系
从性别分布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与国内学者梁河等[3]研究报道一致。Shepherd等[4]连续8年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ADR,并且较严重,原因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从年龄分布情况看,21~40岁最不易发生抗菌药物ADR,说明该年龄段患者身体各项功能较为正常。老年患者的抗菌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其原因主要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发生减退,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发生很多改变[5]。老年感染患者具有3大特点: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程长、死亡率高;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大[6]。因此,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ADR监测,针对特殊人群,临床中应引起重视,重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3.2 抗菌药物种类与ADR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引发ADR居首位,与国内诸多研究报道一致[7-9]。头孢菌素类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安全性高、应用广泛、品种众多等方面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倾向性,而ADR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品种也与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有关。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抗菌药物品种,医院管理部门应重点控制使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3 用药途径与发生ADR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菌药物ADR发生与用药途径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因为这种给药方式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没有首过效应,对机体刺激较大,加上诸如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内毒素、杂质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ADR的发生[10]。所以临床选择用药途径时,不应单纯追求静脉给药起效快,还应兼顾静脉给药ADR发生率高的问题。提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秉承“能口服,勿静脉”的原则,以减少ADR的发生。
3.4 抗菌药物所致ADR与主要临床表现的关系
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和瘙痒等方面的过敏反应症状,消化系统反应次之,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1-13]。分析原因:一方面,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过敏反应最明显,容易引起注意,呈报的不良反应例数也最高。而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类型的ADR在临床上难于观察,呈报例数少。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更应细心观察,以避免严重ADR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相关。过敏反应多与患者敏感体质有关,针对这类ADR,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同时做皮肤过敏性试验,有助于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前期皮肤试验存在假阴性的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保持警惕,同时科室应常备严重ADR抢救性用药,保障应对严重ADR发生的情况,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针对消化系统ADR,需警惕伪膜性肠炎的发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长期使用。
3.5 不合理用药因素与抗菌药物所致ADR相关性分析
目前,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ADR发生的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4]。疗程长、滴注速度快等为主要不合理因素。有很多学者[15-17]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因素和ADR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不合理用药各因素与ADR发生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其结果均证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DR的发生率中,不合理用药为重要可控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注意使用疗程、控制药物滴注速度等方面因素,以降低ADR的发生概率。针对特殊人群,医护人员往往忽视其机体变化,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的特点,经常按正常成人用法用量给药,容易发生ADR,故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3.6 我院不良反应呈报情况
近年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明显增多,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也逐年增加。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工作者对ADR监测工作及意识的加强;②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患者对ADR的认识加深;③ADR监测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呈报者提供了方便途径;④盲目追求新药、广谱药、联合用药,导致ADR增多。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抗菌药物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意义重大。通过对ADR的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行为,有效降低ADR发生率,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廖燕玲,刘承统,陈治宇.2011-2013年312例医院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3):303-305.
[2]张程亮,高萍,赵丽,等.中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5年回顾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11):698-703.
[3]梁河,韦凤华,钟丽球.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233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5):632-634.
[4]Shepherd G,Mohorn P,Yacoub K,et al.Aderse durg reaction deaths reported in Uinted States vital statisitcs:1999~2006[J].Ann pharmacother,2012,46(2):169-175.
[5]吴永佩,蒋学华,蔡映云,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总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1-62.
[6]李娟,邓秋连,龙燕,等.浅析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 酶的检测及耐药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4):50-53.
[7]乐可佳,钟晗,施芳红.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6,35(s1):169-171.
[8]段晓玲,李明.270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0):1413-1415.
[9]林娟,旷南岳,李文军.249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8):1128-1130.
[10]卢明成,苗郁,孙冬敏.35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6):1441-1443.
[11]官检发,许鲁宁.150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12):279-281.
[12]张秋萍,叶飞娣,赖文杰,等.2014-2016年某院耐头孢吡肟大肠埃希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2):291-294,297.
[13]陈训军,张小敏,蔡敏,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基层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感染率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4):128-131.
[14]]姜培军.研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3):180-181.
[15]吴铁松,吴丽霞,谢展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策略[J].抗感染药学.2016,(6):1286.
[16]姚志红,刘英,詹煦旭,等.我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136-138.
[17]常先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7):1401-1402.
收稿日期:2018-05-14
本文编辑:刘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