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程 亮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影像科,辽宁鞍山 114036
[摘要]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采用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学检验确定为HCC的患者74例,按照术前实际接受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CT扫描检查;研究组术前接受CTP。比较两组血容量、灌注流量、检查操作时间、纠纷事件率、误诊率、漏诊率、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研究组检查期间血容量低于对照组,灌注流量高于对照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纠纷事件发生率仅为2.7%,少于对照组的13.5%(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7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采用CTP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缩短检查操作时间,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减少由此所导致的纠纷事件,使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升。
[关键词]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9(c)-0098-03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NG Liang
Departmentof Medical Imaging,Anshan Tumor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Anshan 114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CTP)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HCC who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eoperative inspection methods,3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CT scan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study group was received CTP before operation.The coincidence rate of blood volume,perfusion volume,operation time,incident rate,misdiagnosis rate,missed diagnosis rate,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during the inspection of blood volum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erfus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oper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Dispute incident rate was only 2.7%,less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3.5%)(P<0.05).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sults coincidence rate was reached 94.6%,higher than 70.3%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sing CTP to diagnose the condition of HCC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reduce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reduce the disputes caused by it,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T perfusion imaging;Diagnosis
在临床上所遇到的肝细胞癌(HCC)病例多数情况都属于扩张型病变,浸润型生长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多是单一病灶中心起源,分化程度较好者,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即便是弥漫型的HCC,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单克隆瘤细胞肝内门脉广泛转移的风险[1-2]。临床研究显示,HCC病灶的生长、变化速度相对较慢,自肿瘤发生至有程度明显的症状表现产生的时间达到几年,若是患者出现明显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则其病灶生长速率就会明显加快,一旦出现此症状,患者的存活时间通常也就只有几个月[3-4]。本研究分析HCC采用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学检验确定为HCC的患者74例,按照术前实际接受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7 例。对照组病史 1~14个月,平均(4.2±0.8)个月;男26例,女11例;扩张型HCC 29例,浸润型HCC 8例;年龄39~76岁,平均(53.7±7.5)岁。研究组病史1~17个月,平均(4.6±0.5)个月;男 28例,女 9例;扩张型 HCC 32例,浸润型 HCC 5例;年龄 36~79岁,平均(53.2±7.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知晓研究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HCC;②无影像学检查禁忌;③对所用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存在交流障碍;③患者神志状况不能理解相关操作指导。
1.3 方法
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CT扫描检查,在检查扫描操作开始前嘱患者禁食,取平卧位,反复进行吸气、闭气的训练,直至患者完全掌握。采用常规CT技术对全肝、脾脏展开平面扫描,随后将患者的第一肝门作为靶层面,给予患者注射高压注射对比剂,注射的速率控制在3~6 ml/s, 总体给药量控制在30~90 ml,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注射操作完成后的7 s内,实施全肝扫描,间歇扫描10次,间歇时间控制在4~7 s。在扫描操作期间患者保持呼吸平稳,减少腹部运动,减少扫描误差。
研究组术前接受CTP检查,在检查扫描操作开始前嘱患者禁食,取平卧位,反复进行吸气、闭气的训练,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在常规状态下,经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全肝及脾脏进行平扫,以第一肝门为主,包括脾脏、肝脏、主动脉、门静脉主干或大分支的层面。利用CTP,对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r-GT)、异常凝血酶原(APT)、甲胎蛋白(AFP)异质体、血清岩藻糖苷酶(AFU)等相关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检测。高压注射对比剂,注射的速率应该控制在3~6 ml/s,总体给药量控制在30~90 ml,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注射操作完成后的7 s内,实施全肝扫描,间歇扫描10次,间歇时间控制在4~7 s。
1.4 观察指标
①血容量、灌注流量、检查操作时间;②纠纷事件发生率;③误诊率和漏诊率;④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的符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容量、灌注流量、检查操作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检查期间血容量低于对照组,灌注流量高于对照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血容量、灌注流量、检查操作时间的比较(±s)
2.2 两组纠纷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7%,少于对照组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符合率的比较
研究组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符合率为94.6%,对照组为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符合率的比较(n)
2.4 两组误诊率和漏诊率的比较
研究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误诊率和漏诊率的比较[n(%)]
3 讨论
HCC属于目前我国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仅次于胃癌、食管癌[5]。HCC在发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病灶体积相对较小,通常不会有症状出现,即使出现也不具有特异性,仅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HCC病情发展迅速,脾肿大、肝肿大、黄疸、腹腔积液、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膜淋巴胸腔积液、血胸属于该病的主要表现[6-7]。
CTP技术的原理主要为:利用静脉团注的方式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对比剂,在同一区域实施重复、快速的CT检查扫描,利用相关的数字模型,计算灌注参数,绘制彩色函数图,对组织的灌注量、通透性情况展开相应的客观评价[8]。此外,对HCC患者的CTP的改变情况、临床价值展开相应研究,对于了解肿瘤血块情况,手术方式、治疗药物的科学合理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9-11]。
在医学领域,一般会根据HCC的具体分期与病情表现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案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①极早期病变:HCC在极早期阶段,肝内只存在单个病灶,且直径时间通常在2 cm以下,属于原位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无水酒精注射、肝移植、射频消融等方法实施相应治疗。②早期病变:肝癌病变早期阶段患者肝内存在直径超过2 cm,3个以下总直径水平不足3 cm的病灶出现,可采用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和处理。③中期病变:该阶段患者肝内会有多发结节病灶产生,由于没有门静脉癌栓,可对其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④晚期病变:这一阶段,患者肝内已存在门静脉侵犯或转移,仅能利用口服索莱非尼的方式展开相应的治疗。⑤终末期病变:该阶段通常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表现实施对症治疗[12-15]。
本研究结果提示,HCC采用CTP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可缩短检查操作时间,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减少由此所导致的纠纷事件,使HCC诊断的准确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靖翊,刘建滨,史凤霞,等.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 和 MRI杂志,2014,12(2):63-64.
[2]李妍卓,蔡权宇,贾宁阳,等.能谱CT碘基图对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非典型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35(5):413-417.
[3]赵一珺,郑丽荣,杨帆,等.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5):628-632.
[4]谢玉海,余永强,钱银锋,等.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6):887-890.
[5]朱志强,陈君秀,陈湘光.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病灶检出的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06-107.
[6]张学琴,陆健,王霄英,等.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6):831-836.
[7]项昆,赵鹤亮,张亚杰,等.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12(9):1137-1139.
[8]张晓宇,罗小平,赵建农,等.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 (7):808-809.
[9]王爱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0):1549-1551.
[10]赵越,谭宏文,蔡德总,等.无周围胆管扩张的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5):571-577.
[11]王娟,张曙光,孙颖,等.免疫组化检测GPC-3与CK-19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398-1401.
[12]王柏平,陈鹤.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2009-2011.
[13]陈枫,赵大伟,赵晶,等.硬化型肝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影像征象及病理学对比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375-379.
[14]张志.增强CT瘤内动脉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和低分化肝细胞癌的价值[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6,14(4):74-76.
[15]徐红梅.探讨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J].影像技术,2016,28(3):3-4.
(收稿日期:2018-01-29
本文编辑:崔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