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研究
王金生 黄光墉 邹伟洋 黄玉佳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03
[摘要]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新生儿凝血功能5项参考区间及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生的2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妊娠周是否达到37周将新生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每组各125例。比较足月组、早产组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并比较不同日龄(出生后1~<3、3~<7、7~<14、14~<21 d) 新生儿的上述各指标水平。 结果 早产组新生儿出生后的 PT、APTT、TT 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PLT 明显低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 14~<21 d 的PT、APTT、TT 均明显低于出生 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 14~<21 d 的 Fib、PLT 均明显高于出生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早产儿中PT、APTT、TT时间与大于足月儿相比均较高,而FIB、PLT均较低。
[关键词]凝血功能;新生儿;日龄;凝血时间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9(c)-0126-03
Study of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 in neonates in Bao'an District,Shenzhen City
WANG Jin-sheng HUANG Guang-yong ZOU Wei-yang HUANG Yu-jia
Clinical Laboratory,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Shenzhe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five reference intervals and the change rule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neonates in Bao'an District,Shenzhen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50 neonates born in our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from June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gestational cycle reaching 37 weeks,the neonates were divided into full-term group and preterm group,with 1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rothrombin time(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hrombin time(TT),fibrinogen(Fib)level and platelet count(PLT)within 1 day after birth in the full-term group and the preterm group were compared,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the above-mentioned indicators of newborns at different time such as 1~<3,3~<7,7~<14 and 14~<21 days.Results The postpartum PT,APTT and TT in the preter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ull-term group(P<0.05),while the levels of FIB and PL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full-term group (P<0.05).The levels of PT,APTT and TT of neonates on 14~<21 days after bir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n 1~<3 days(P<0.05),while the levels of FIB and PLT of neonates on 14~<21 days after bir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n 1~<3 days(P<0.05).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neonatal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 in this reg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levels of PT,APTT and TT of preterm infants are longer than those of full-term infants,while the levels of FIB and PLT are lower.
[Key words]Coagulation function;Neonates;Days of age;Blood coagulation time
不同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流行病学研究对于相关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的研究,可以为揭示本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为本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诊疗、危重症新生儿疾病的抢救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均作出一定的贡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是临床上主要评估的凝血功能指标,在早产儿或者足月儿以及不同出生日龄的新生儿中,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均可以出现显著的波动或者凝血时间的异常。部分研究探讨揭示了临近省份或者地区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范围情况[1],但对于本地区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波动情况的分析研究不足。为了进一步指导本地区的新生儿的诊疗、重症疾病的抢救等,本研究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250例新生儿,探讨了不同凝血指标时间范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生的2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妊娠周是否达到37周将新生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每组各125例。足月组男80例,女45例;孕龄37~41周,平均(38.2±2.2)周;出生质量(3209.4±226.3)g;顺产77 例,剖宫产48例。早产组男77例,女48例;孕龄32~36周,平均(34.2±2.3)周;出生质量(1823.6±211.9)g;顺产80例,剖宫产45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孕龄≥32周;②出生体重>1500 g;③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签字证明。
排除标准:①随访21 d内病情恶化明显;②使用了可能影响到新生儿凝血功能的药物;③随访不可靠或者统计数据缺失;④合并有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或者家族三代直系亲属中具有血液系统异常性疾病病史。
1.3 检测方法
所有采集血液标本的护士均经过统一的培训,避免因为采集血液不当导致的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用109 mmol/L枸橼酸钠真空管进行采血2 ml,采集标本的过程中采集动作尽量轻缓并且来回混均抗凝剂,避免发生凝固和溶血,然后送检,标本用TDZ4-WS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3500 r/min(最大相对离心力2200×g)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进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采用凝血仪器SysmexCS-5100仪器(购自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检测,并且严格按照科室操作规程操作,整个检测过程控制在2 h内完成。
1.4 观察指标
比较足月组、早产组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PT、APTT、TT、Fib及PLT,并比较不同日龄新生儿相关凝血功能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早产组新生儿出生后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足月组,Fib、PLT水平明显低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s)

2.2 所有新生儿不同日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新生儿出生后 14~<21 d的 PT、APTT、TT 水平均明显低于出生后1~<3 d,Fib、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出生后 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所有新生儿不同日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s,±s)

 
与出生后的 1~<3 d 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中,由于其循环血中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性反应或者缺氧条件下的病理进程,均可能促进患者体内的凝血-抗凝机制的紊乱,增加新生儿脑出血或者肺部出血的风险[2]。特别是在合并有重度窒息的早产儿中,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更高,病死率也可显著上升[3]。对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范围的探讨,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①能够特异性指导本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防治和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具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倾向的早产儿,对于凝血功能指标范围的探讨,能够提高早期识辨异常凝血功能早产儿的能力;②对于凝血功能指标范围或者波动规律的探讨,可以为本地区的危重症新生儿抢救后的高危人群随访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不同孕龄新生儿的相关凝血功能范围的探讨显示,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范围与郭先锋等[4-5]研究报道的凝血功能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PT或者APTT及Fib等对于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差异较大,提示了明显的凝血指标地区性差异,但部分研究者并不认为相关差异的存在与区域性差异有关,认为相关指标的流行病学差别主要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的限制有关,样本量总体分布的微小偏移或者样本绝对数量不足500时,其参考范围可发生明显的波动。在早产儿中,相比于足月儿其PT、APTT或者TT等凝血时间指标均延长,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早产儿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的抑制,这主要由于早产儿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障碍或者病理性代谢产物对于凝血因子的消耗或者沉默左右有关,凝血因子活性的下降影响到内外源性凝血功能,导致PT或者APTT的下降。同时深入分析其原因,早产儿体内纤维蛋白的聚合能力较低,同时多数早产儿其抗凝血抗血栓物质、蛋白S、蛋白C等在出生时同样处于低水平,因此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能力往往较低,凝血功能较差、凝血时间明显延长[5]。相比于足月儿,早产儿Fib、PLT等下降较为明显,提示了体内凝血成分的相对不足,Fib的下降主要与早产儿肝功能不足有关,肝脏合成和分泌Fib的能力较差,而血小板的下降则主要由于缺氧条件下血小板的破坏增多有关,同时新生儿血小板的功能多数仍处于低反应状态,不仅数量偏低同时功能状态也往往不佳。赵娟等[6]研究也在探讨早产儿凝血功能变化的过程中发现,Fib的下降幅度可达25%以上,同时早产儿的孕龄越小、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的表现越为明显,Fib的下降也越为明显。对于不同日龄的相关凝血指标的分可见,出生后的新生儿PT、APTT、TT在21 d内逐渐下降,而新生儿Fib、PLT在21 d内逐渐上升,这主要由于出生后不同时间新生儿的凝血-抗凝系统的逐渐稳定有关[7-11],同时肝脏的分泌凝血因子的能力逐渐恢复,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凝血系统会逐渐趋于成熟,因此Fib等即可显著上升[12-15]。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能分别探讨早产或者足月儿出生后不同日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本地区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早产儿中PT、APTT、TT时间均较高,Fib、PLT均较低,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本地区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韩红卫,丁盛,陈红.出生后24 h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141-143.
[2]刘晨,刘建红,李晓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影响因素及预后[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8):1397-1399.
[3]於桃,邓俊耀.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186-2187.
[4]郭先锋,何柳芳,郭长根,等.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J].安徽医药,2015(10):1897-1900.
[5]Jerez Calero AE,Fernández Jiménez D,Molina Oya M,et al.Validation of a portable coagulometer for routine in-hospital use for newborns[J].Pediatr Crit Care Med,2017,18(11):569-574.
[6]赵娟,张丙宏.出生胎龄及体质量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8):686-689.
[7]李琦,杜昆.新生儿人群凝血管理的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5):1096-1098.
[8]乔国昱,何亚萍,张国栋,等.唐山地区健康新生儿凝血结果正常参考范围的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1):1839-1841.
[9]邹婷婷,徐颖.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与管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6):544-549.
[10]闫燕,尹晓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8):1815-1817.
[11]王文华,徐丁,韩亚梅,等.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4):341-344.
[12]黄彩芝,莫丽亚,杨娟,等.新生儿败血症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6):2181-2182.
[13]李琦,杜昆.新生儿人群凝血管理的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5):1096-1098.
[14]李宁侠,何雨峰,刘芳,等.新生儿凝血指标及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参考区间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295-3298.
[15]胡磊.胎盘早剥的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凝血指标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1924-1926.
(收稿日期:2018-04-03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