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 剑 史战明 温红霞 孙 蒙 沈 彦 刘家胜 陈登国▲ 黄彩虹
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重庆 400025
[摘要]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4月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住院符合ICD-10诊断的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15例住院患者中,单一用药163例(51.7%),联合用药152例(48.3%)。单一用药中,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158例,50.2%),联合用药以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合用为主(123例,39.0%)。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培酮(47.30%)、氯氮平(31.11%)和阿立哌唑(30.16%)。不同用药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病程显著长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病程是联合用药的危险因素 (β=0.047,OR=1.048,95%CI=1.021~1.077,P<0.01),病程长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联合用药,年龄是用药选择的保护因素(β=-0.029,OR=0.971,95%CI=,0949~0.994,P<0.05),年龄大的患者倾向于单一用药。结论 目前二级医院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并存。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现况调查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目前治疗仍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在药物治疗的选择上,国内外均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一线药物使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2006年,在全国第二次精神药物处方方式调查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为38.3%,四川患者、年龄较大、发作次数较多、从事农业劳动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1-2],在这些患者中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单一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式受到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要高于单一用药组[3-4]。随着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的出版,先进的治疗理念及增补的国内外新上市的抗精神病药物、新临床研究证据为临床医生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近年来,国内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的调查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三级大医院中,不同级别医院间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构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采集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病房用药处方数据,描述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并初步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二级医院临床医生规范合理选择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住院的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性别不限,目前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纳入的315例患者中,男224例(71.1%),女91例(28.9%);年龄 15~75 岁,平均(49.14±12.79)岁;26 例患者年龄数据缺失(8.25%);一级亲属有精神疾病史43例(12.7%),无精神病史 246 例(79.0%),不详 26例(6.7%),5 例患者家族史数据缺失(1.59%);病程 0~51 年,平均(20.74±12.38)年,5例患者病程数据缺失(1.59%),不详 1 例(0.3%);住院次数 1~11 次,平均(3.87±1.79)次,5 例患者住院次数数据缺失(1.59%)。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1.2 方法
本次调查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调查开始前,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研究目的,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住院用药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文字叙述;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均数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使用情况分布
315例住院患者中,单一用药163例(51.7%),联合用药152例(48.3%),其中两种用药146例(46.3%),三种及以上6例(2.0%)。单一用药中,使用第一代用药5例(1.6%),第二代用药158例(50.2%)。联合用药中,第一代与第二代联合29例(9.2%),第二代与第二代联合 123 例(39.0%)(表1)。
表1 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使用情况分布
2.2 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分布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利培酮(47.30%)、氯氮平(31.10%)、阿立哌唑(30.16%),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只有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在使用,共占9.52%(表2)。
表2 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分布
2.3 不同用药方式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住院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病程显著长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2.4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是否为联合用药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住院次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是联合用药的危险因素(β=0.047,OR=1.048,95%CI=1.021~1.077,P<0.01),病程长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联合用药,年龄是用药选择的保护因素 (β=-0.029,OR=0.971,95%CI=0949~0.994,P<0.05), 年龄大的患者倾向于单一用药(表4)。
表3 不同用药方式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为中位数数据;#不详人数未纳入统计分析
表4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5]:建议单一用药,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经济情况等因素尽可能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便于长期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本次调查中,二级医院的单一用药占51.7%,与我国2006年十个省市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的比例(70.7%)比较,有很大差异[3],推测原因可能是在三级医院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使用单一用药,且病程短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中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年住院,年龄较大、病情重、病程长,因此在二级医院中单一用药比例要远远低于10年前全国大规模调查结果。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由于症状未能完全控制等原因,临床医生选择了联合用药,国外Ruiz等[6]研究显示,仅对精神病性症状而言,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之间的PANSS得分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要充分掌握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单一用药中,使用的几乎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且略高于10年前全国大规模调查中住院患者单一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比例(48%),在联合用药中也多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一代或第二代药物的联合使用。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它们具有较高的5-HT受体阻断作用,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且临床作用谱广,引发椎体外系反应概率较小,死亡率较低[7],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前景更广阔。这也反映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能够体现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更新。
从2002年[8]、2006年全国调查数据来看,氯氮平的使用率在下降,利培酮的使用率在上升。本研究结果提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培酮(47.30%)、氯氮平(31.11%)和阿立哌唑(30.16%),与我国2006年十省市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调查结果相似[3],全国调查中利培酮使用率为31.7%,本研究中利培酮使用率为47.30%,可见利培酮的使用仍可能处于继续上升中,而氯氮平的使用率维持在了30%的水平。本研究中,有30%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而10年前的调查中尚未见到阿立哌唑使用率的报道,一方面可能由于国产阿立哌唑2004年才上市并应用于临床,2006年尚未开始大范围使用;另一方面可能也显示出了阿立哌唑强劲的治疗作用,其对精神病症状的改善作用不仅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当[9],同时可以改善情感症状、认知功能、控制体重[10-11],因此现在开始被广大临床医生接受使用。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不同用药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病程显著长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张云淑等[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张云淑等[3]的研究中,联合用药组表现出了年龄偏小的特点,这可能与样本来源有关,年轻患者可能更愿意去三级医院接受治疗,二级医院中更多的是病程长、年龄大、反复住院的患者,从平均年龄来看,本研究样本的平均年龄要高于张云淑等[3]的研究中样本年龄十多岁,住院次数同样高于张云淑等[3]的研究,这也显示出了二级医院患者群体的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联合用药的危险因素,病程长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联合用药,年龄是用药选择的保护因素,年龄大的患者倾向于单一用药。Aouizerate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用药的患者相比,联合用药患者出现静坐不能的风险更高,这也提示,对于联合用药患者,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加强血药浓度检测[13-15],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二级医院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并存。
[参考文献]
[1]张云淑,司天梅,栗克清.中国十省市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36-740.
[2]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1):31-36.
[3]张云淑,司天梅,栗克清.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4):207-212.
[4]苏允爱,李茜,舒良,等.2012年我国十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6):367-372.
[5]赵靖平,施慎逊主编.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2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55.
[6]Ruiz A,Branas A,Vicens M,et al.Antipsychotic monotherapy versus combination in schizophrenia: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J].Eur Psychiatry,2016,33(3):334.
[7]Tuanthon B,Suphat S,Piyameth D,et al.Hospitalization and cost after switching from atypical to 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Thailand[J].Clinicoecon Outcomes Res,2016,8(1):127-136.
[8]胡新伟,李燕平.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2):118-121.
[9]Yoon HW,Lee JS,Park SJ,et al.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addition of and switching to aripiprazole for resolving antipsychotic-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a multicenter,open-label,prospective study[J].Clin Neuropharmacol,2016,39(6):288-294.
[10]Frank GK,Shott ME,Hagman JO,et al.The partial dopamine D2 receptor agonist aripiprazole is associated with weight gain in adolescent anorexia nervosa[J].Int J Eat Disord,2017,50(3):447-450.
[11]Suzuki H,Sekiguchi G.Influence of aripiprazole once monthly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wo schizophrenia patients:preliminary results[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6,70(1):71-72.
[12]Aouizerate B,Berna F,Blanc O,et al.Akathisia: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a community-dwelling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Results from the FACE-SZ dataset[J].Schizophr Res,2015,169(1-3):255-261.
[13]曲衎衎,沈珍贤,张忠东.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3):3197-3200.
[14]蒋平,林治光,金一,等.联用氯硝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N-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6,28(6):318-325.
[15]黎伟金,黄焕麟,钟莉.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4):526-528.
Survey of antipsychotic drug use status in second-class hospita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e factor
ZHU Jian SHI Zhan-ming WEN Hong-xia SUN Meng SHEN Yan LIU Jia-sheng CHEN Deng-guo▲HUANG Cai-ho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Mental Healthy Center in Jiangbei District,Chongqing 4000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psychotic drug use status in second-class hospital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Methods A total of 315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diagnosed with ICD-10 criteria who admitted to the mental healthy center in Jiang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ssessed by the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Results Of the 315 hospitalized patients,163(51.7%)used single drug and 152(48.3%)used drug combination.The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were dominant in mono-therapy(158 cases,50.2%),double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were dominant in poly-therapy(123 cases,39.0%).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the frequency of drug use in the top three were Risperidone(47.30%),Clozapine(31.11%)and Aripiprazole(30.16%).The gender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medications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dur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dru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ru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urse was the risk factor of drug combination(β=0.047,OR=0.047,95%CI=1.021-1.077,P<0.01),longer disease duration was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drug combination,the age was the protection factor for drug selection(β=0.029,OR=0.029,95%CI=0949-0.994,P<0.05),older patients was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single drug therapy.Conclusion At present,second-class hospitals are mainly treated with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drugs,and single and combination drugs together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Key words]Antipsychotic drug;Drug combination;Status survey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5(a)-0173-04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8-02-02
本文编辑:孟庆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