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法联合应用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探讨
邱健静 朱细妹 李凤梅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门急诊,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9月于我科室处于实习期间的9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5名实习生采取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对照组45名实习生采用常规传统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的理论总成绩分值为(89.43±7.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实习生的病例分析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生的总满意率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8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联合应用产生的效果相比传统常规带教方法明显,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有助于医患满意率和医院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护理程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儿科;护理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护理模式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能熟练掌握护理程序,并且应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患者各种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过程是医学生由学生角色向医护人员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因此,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对实习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2]。为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护理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护理程序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是临床实践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其中,护理程序教学法是一种有计划地、系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培养科学素质。项目教学法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本文选择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联合应用,探讨其在儿童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9月于我科室处于实习期间的护理专业9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将所有观察对象的在校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中随机抽取15名。研究组实习生年龄 21~24 岁,平均(22.13±1.25)岁;男 3 名,女 42名。对照组实习生年龄 23~24 岁,平均(23.01±1.02)岁;男2名,女43名。两组在性别、年龄、在校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护理程序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前准备工作:老师指定教学理念,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并制定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案例。②护德教育:学生分角色扮演患者和护士,并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使德育贯穿护理程序。③护理程序的传授和实践应用:详细讲解护理程序各步骤和实施注意要素,让学生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分组,明确各自的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小组合作完成计划;师生共同讨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展示各组成果,并进行评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具体需在教学后完成的工作为,按要求完成婴儿体格发育指标检测、动作发育情况观察及合理喂养方式的指导工作。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带教方法。由科室带教老师专人负责实习生实习教学,以实习大纲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带教老师在护理过程中边口头讲解护理要领,边示范护理。实习生在掌握操作要领后,在带教老师的看护下进行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考试成绩 总分为100分,包含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四种题型,所占的分值分别为 35、10、35、20 分[3]。
1.3.2 实践教学结果 问卷调查采取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由患者、患者家属及临床带教完成问卷调查表的填写工作。其中的问卷内容包括课堂氛围、能力培养、知识运用能力、服务满意度等,评定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级,并计算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人数/总实习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
研究组实习生的理论总成绩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实习生的病例分析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分,±s)
2.2 两组实习生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研究组实习生的总满意率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 8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n(%)]
3 讨论
儿科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作为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作用,是实用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岗位的特殊需求,一直是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重点[4-6]。在众多改革的教学模式中,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因其独特的实施过程,相比传统带教方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7-10]。护理程序教学法通过对护生社会心理状态及学习情况的评估,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然后分别组织实施,最后做出综合评价。该种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了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带教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打下基础[11]。项目教学法的特征为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在处理项目困难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12]。本项研究基于此,将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联合应用,来研究其在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联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给予联合教学的45名实习生,在实习结束的理论考试中,平均理论成绩为(89.43±7.12)分,而对照组的实习生,成绩相对偏低。其中两组实习生的成绩差别主要在于病例分析方面。病例分析题考核的是学生驾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说明采用联合教学的实习生理论知识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程度强。究其原因,护理程序教学法目的性强,减少了带教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教学质量得以提升[13-16]。同时加以项目教学法的辅助,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教学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另外,本研究中,不管是临床带教和患者对联合教学实习生的评价均较高,具体表现在联合教学的实习生总满意率为93.33%,而给予常规的传统带教方法的实习生仅获得84.44%满意率。此研究与相关研究课题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联合的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值得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刚,侯宇颖,张珺,等.7种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60-966.
[2]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3种不同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605-3607.
[3]金玉梅,胡雁,张红意,等.以学生为中心儿科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29-233.
[4]兰华,章志红,李小鹏等.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育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70-974.
[5]冯杰,张敏.PBL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3646-3648.
[6]孙伟,范文娜.新式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6,11(b06):1945.
[7]杨淑玲.虚拟情境与P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79-3681.
[8]董菊,郭静,林素兰.以“患儿及家庭”为轴线进行《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18):2582-2583+2588.
[9]韦义萍,廖海涛,常维纬,等.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综合实验应用高端模拟人的实践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10):1919-1920.
[10]兰园淞,邓婷,李丽婵,等.项目教学结合高端模拟人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综合实验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3):2497-2501.
[11]洪永锋,刘奕,吴建贤,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83-385.
[12]周艳丽,史铁英,陆靖 ,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6):2291-2293.
[13]段爱旭,贾涛,范利国,等.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对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532-534.
[14]周虹.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9):2532-2534.
[15]王荣梅,史念珂,赵岳.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36-339.
[16]项俊之,季诚,许彬,等.TBL教学法对护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3):571-576.
Effect discussion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on practice teaching in paediatric nursing
QIU Jian-jing ZHU Xi-meiLI Feng-mei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East Hospital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i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gram teaching method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on pediatric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Methods Ninety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in 2016 working during the internship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istribution.45 stud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program teaching method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45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theoretical test score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heoretical total score of stud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89.43±7.12)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3.33%,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was 84.44%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utine teaching methods,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nursing program teaching method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pediatric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is obvious,and has certa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in the later practice teaching,which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the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ervice.
[Key words]Nursing program teaching method;Project teaching method;Pediatric;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4(c)-0167-03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803)
(收稿日期:2018-01-02 本文编辑:许俊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