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春梅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广东中山 52842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予以患者ACEI+β受体拮抗剂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出院后社区心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6个月的6 min步行实验、焦虑自评量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社区心理;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步行实验;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因素所致的心室容量负荷过重致使的心肌收缩力降低,维持不了有效的心输出量而出现的系列体征、症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其发病率亦呈不断上升趋势[1]。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在同期心血管疾病占比40%以上,且患者的年龄、周围环境及心理因素均可导致疾病加重,故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2-3]。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心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6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执行。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者;②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者;③读写能力正常者;④心功能分级在Ⅱ~Ⅳ者;⑤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允许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③精神病者;④基线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 38 例,女 22 例;年龄 60~81 岁,平均(71.68±8.97)岁;心功能Ⅱ级者12例,心功能Ⅳ级者32例,心功能Ⅶ级者16例。干预组中,男41,女19例;年龄61~83 岁,平均(70.53±9.14)岁;心功能Ⅱ级者 14 例,心功能IV级者32例,心功能Ⅶ级者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ACEI+β受体拮抗剂治疗,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剂量及时间[4-5]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社区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系统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好自我的保健措施,协助其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认识,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升自我护理的技能,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健康指导,劝导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作息,控制情绪波动,缓解压力,维持乐观的情绪[6]。②交流、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的情绪较为低落,故对其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7-8],故医护人员需主动地与患者接触,告知患者该病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建立面对治疗的信心。③在社区开展讲座,对关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保健措施进行讲解,并支持患者在讲座开展时提问[9],对于患者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邀请身体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心得;可邀请心理医师,针对个别极度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使之建立乐观的心态[10]。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至社区指导活动中,动员家属共同监督患者的生活作息,以此维持科学的用药、规律的饮食及适度的运动,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10-1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6个月的6 min步行实验、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本研究依据生存质量SF-36(健康状况问卷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36个问题,其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及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呈正比,分数越低,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差。本研究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①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高。50~60为轻度焦虑;60~70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高。50~60为轻度抑郁;60~70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6min步行实验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6 min步行实验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CHF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症状,且不良的心理导致患者的发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显著提高[12-13]。情绪低落、消极悲观为CHF患者常见的表现,若不予以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为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1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干预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社区心理干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情况显著改善,且6 min步行实验更具优势,亦表明了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较好,说明了社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通过在治疗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予以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开展讲座的基础上指导患者的正常生活作息,不仅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还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此提高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亦使得护理满意度提高。姚丽等[15]的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负面心理,以此提高生活质量,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邱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105-107.
[2]刘洁.浅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干预[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2):86-87.
[3]姜红梅,刘传浩,贾曦,等.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9(10):1021-1024.
[4]郭姝.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心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2):1610-1612.
[5]王婧,曹旭华,陈春梅,等.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2):200-203.
[6]侯春菊,赵颖,刘爽,等.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工作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8):83-86.
[7]梁艺,张景昌,黄学成,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J].广西医学,2017,39(1):58-60.
[8]李淑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 b,2015,7(18):192-193.
[9]王宏,徐月玲,张振华.心理干预对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0):958-960.
[10]项颖卿,罗萍,章国良.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11]李云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学,2016,22(5):863-865.
[12]王丹丹.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190-191.
[13]王宁,刘翠,刘敏,等.D型人格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2):142-145.
[14]黎华娇.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心衰患者焦虑、忧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6,40(4):372-373.
[15]姚丽,胡晨萍,吕旺,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2):213-214.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EN Chun-mei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Zhongshan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A total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Ma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EI+β receptor antagonist,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6 min walking experiment,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core,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score,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program intervention for 6 months.Results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6 min walking test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For CHF patients,th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obtain a remarkabl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ommunity psychology;Chronic heart failure;Elderly;Walking test;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3(c)-0162-03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研项目(2016A020174)
(收稿日期:2018-01-02
本文编辑:白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