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侧上肢训练对偏瘫肢体上肢功能的影响
伯丹花 魏丽萍 江 丹 许青翠 朱菊清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康复科,广东东莞 523290
[摘要]目的研究健侧上肢训练对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3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及内科住院的44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等治疗,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利用健侧上肢进行代偿性ADL训练,对照组则只针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训练,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疗程为30 d。采用MAS量表中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FIM)自理能力中的穿衣、梳洗、进食等项目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FIM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上肢训练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健侧上肢训练;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随着神经内外科医学的不断进步和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相对增高。临床医生已逐渐意识到康复治疗的作用,早期正确、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还改善了远期生活质量。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上肢的康复速度相对缓慢,患者往往行走功能已经部分得到恢复,但偏瘫侧上肢的功能却迟迟得不到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大约有1/3是用来控制上肢功能的,上肢的投影面积大,说明其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损伤后恢复的速度要慢。如何最大限度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的功能,成为每一个康复医生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健侧上肢的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及内科住院的44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7 例;年龄 29~86 岁,平均(57.23±13.03)岁;病程 36 d~14 个月,平均(8.24±1.87)个月;脑梗死 13 例,脑出血9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0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 8 例;年龄 42~85 岁,平均(57.95±12.62)岁;病程 38 d~15 个月,平均(8.27±1.85)个月;脑梗死 12例,脑出血10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11例。两组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新发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2.2 纳入标准 ①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②起病在3个月内;③年龄29~86岁;④一侧肢体偏瘫;⑤偏瘫侧上肢近端肌力至少为1+级;⑥改良的Ashworth上肢肌张力0~1+级;⑦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得分≤50分(总分66分)。
1.2.3 排除标准 ①未控制的癫痫患者;②既往曾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③认知功能严重障碍不能配合康复治疗者;④不能执行治疗指令的听理解功能障碍者;⑤脑外伤、脑肿瘤患者;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⑦其他疾病导致的健侧肢体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控制血压、血糖,并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等治疗,在上述内科治疗、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通过对称性训练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也就是说健侧的训练项目、强度及频次同患侧相同;对照组则只针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训练,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疗程为30 d。
1.4 观察指标
采用MAS量表中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FIM)自理能力中的穿衣、梳洗、进食等项目进行测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M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IM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AS、FIM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康复治疗的原理是根据脑的可塑性,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通过功能再训练使传入的神经冲动增多,继而促进大脑皮层功能重塑,使丧失的功能再获得。
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直接决定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脑卒中后早期康复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内的肢体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仍有超过60%的患者在进入慢性期后上肢功能障碍持续存在,尤其是手功能的障碍[2-4]。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有很多,比如予以患者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5-6]、予以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7]、予以患者谐振治疗[8]、予以患者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9]、予以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心理疗法[10]、予以患者运动视觉反馈训练[11]、予以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12]、予以患者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13]、予以患者垂直振动训练[14]、予以患者镜像疗法[15],均获得良好效果。常规的康复治疗,焦点往往集中在偏瘫侧肢体功能的重建,而窦祖林教授[3]则认为,脑卒中后损伤同侧的肢体功能也受累及,特别是同侧上肢的感觉运动控制可出现缺损,因此治疗时也应当包括对这些缺损的干预,在不影响对侧上肢运动再学习的同时,重视损伤同侧上肢的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对脑卒中患者双侧肢体的康复训练进行了报道,如田景绘等[4]对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双侧及单侧训练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对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双侧训练优于单侧训练。郑雅丹等[5]的研究显示,对于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患侧上肢,尤其是上肢近端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通过双上肢同时进行功能锻炼,并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肢体进行功能训练)进行对比,以了解双上肢康复训练是否会提高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显示,经过30 d的训练,治疗组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FIM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因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需要康复的时间较长,短期的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改善,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偏瘫侧上肢功能逐渐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才能逐渐凸显出来。通过本临床观察提示,双侧上肢训练较常规上肢训练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样本量不足,未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很多患者因为自身经济状况无法长期在院进行康复训练,因此无法观察远期康复疗效。随着社区康复的不断普及,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扩大样本量,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追踪评估,找出一种既能提高偏瘫侧上肢功能又能缩短住院天数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2]贾杰.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应评价和治疗并重[J].上海医药,2014,35(2):6.
[3]窦祖林.中风后的健侧上肢问题[J].现代康复,2000,4(4):498.
[4]田景绘,靳淑慧.脑卒中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06,12(6):494-495.
[5]郑雅丹,胡昔权,李奎,等.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2011,26(1):523-528.
[6]吴运景,刘晓霞,韩丽雅,等.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86-88.
[7]廖亮华,方玮,刘木朋,等.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1):826-829.
[8]梁天佳,龙耀斌,周开斌,等.谐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0):1628-1630.
[9]陈健安,郑禹,余康潮,等.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15-717.
[10]杨雷,沈德根,荣积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并抑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5):585-587.
[11]张秋梅,高春华.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4):278-280.
[12]杨雷,朱洁,王传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5-286.
[13]侯红,王彤,范亚蓓,等.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3):191-193.
[14]陆绍勇.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35-38.
[15]郑银花,许卓,李品梅,等.镜像疗法提高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776-777.
Influence of uninjured upper limb training on upper limb function of hemiplegic limbs
BAI Dan-hua WEI Li-ping JIANG Dan XU Qing-cuiZHU Ju-q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Qiao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29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uninjured upper limb training on upper limb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Methods44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22).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including hemiplegic limb comprehensive training,hyperbaric oxygen,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electroacupuncture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compensatory ADL train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body f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did not allow healthy side compensation.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ained 45 min each time,1 times a day,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30 d.Using the MAS scale in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functional independence(FIM)self-care ability in dressing,grooming,eating and other items evaluated.ResultsThe score of MA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IM index sco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Upper limb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Key words]Uninjured upper limb training;Stroke;Hemiplegia;Upper limb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11(c)-0039-03
(收稿日期:2017-09-07 本文编辑:祁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