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提高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
刚 君 杜亚琼 张立荣 仇建云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科教科,北京 102600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级的27名学生和2012级的31名临床医学实习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同伴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和教师、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实验效果。结果实验组全体学生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总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教师对实验组学生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应用于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巩固,提高了教师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同伴教育;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满意度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文化、经历、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人或者具有共同话题、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易沟通可接受性,花费少、效果好的经济性等优点[1]。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同伴教育具有可接受性和文化适宜性两方面的优势[2]。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示范来学习,当榜样与个人有年龄、背景、文化等较多相似性时,个人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正面影响[3]。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将医学生培养成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4]。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的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的质量。临床实习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医学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常会有错误的诊疗操作,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5-8]。当前,由于部分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不强,或是对临床实习恐惧心理,多出现迟到、早退、甚至逃班现象;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带教师资力量和精力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兼顾学生带教和患者服务。如何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毕业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将同伴教育的模式,应用于探索三年制专科医学生临床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实习的2013级全体的27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作为实验组,运用同伴教育法组织教学,以2012级全体的31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组年龄(22.2±0.84)岁;男 10 名(37.04%),女 17 名(62.96%)。对照组年龄(22.3±0.67)岁;男 10 名(32.26%),女21名(67.74%)。两组所学专业基础课程成绩、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同伴教育模式 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的带教老师上课、临床入科实习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实行同伴教育干预,遴选在本院实习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表现突出的2013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员,设置交流、讨论题目,如怎么写好入院记录、实习笔记,经典病例讨论,如何把握临床实习的黄金时光,合理备战专升本,积极迎接“3+2”以及互动性的德育课程等,每次安排5~7名学生,每2周开展一次主题交流讨论活动,共同交流分享学生实习经验、解决实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交流前,邀请相关科室的教学干事、带教老师对同伴教育员交流内容进行指导,纠正病历交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交流后,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同伴教育员,给予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后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考试成绩比较,了解同伴教育对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情况。通过对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脱产教学干事、班主任)和患者对实习学生满意度情况评价,分析了解同伴教育对学生临床实习的影响。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脱产教学干事、班主任)发放教师满意度调查问卷40份(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科室中服务的患者,发出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400份(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实验组199份,对照组197份),有效率为99%。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五站式出科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实验组27名和对照组31名全部参加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实验结果显示,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分高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学生五站式出科考试平均成绩比较(分,±s
2.1 教师与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及教师的满意度分值[(91.22±4.74)、(95.48±4.69)分]均高于照组[(85.45±6.14)、(90.24±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2.04,P=0.000、0.004)。
3 讨论
3.1 在临床医学生实习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大专生毕业后多进入社区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作为基层全科医师的重要力量,将承担着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卫生保健的重要职责、作用巨大,不可忽视[9]。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与本科临床医学生相比,存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卑情绪较强等问题。因此,提高医学大专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强化其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是提高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实行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宗旨的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师、书本三个中心,是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10-11]。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完成从学生到医师的转变。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是专业课程,而人文社科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对外交流的时间亦相对较少,这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12-14]。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医学大专生要在1年的时间内轮转内、外、妇、儿、中医等科室,短时间内接触不同的带教老师和患者,使其面临较大压力。对于其在学业、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有研究显示60.1%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的是同学[15],可见,在学习、心理上,学生群体内部相互影响很大,因此学生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到青年学生的之间的“圈子文化”生成。这种“圈子文化”,消除了大学生群体之间的隔阂,能够促进相互交流。同伴间的友谊关系是安全感的催化剂,同伴之间分享经验、兴趣、分担压力、肯定自身价值,能够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因此,为他们提供同伴群体学习的机会,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关于同伴教育的研究,有的学者将其用于健康教育、医学生营养教育、残障儿童融合、人际交往的报道,以及在心理卫生、青少年体育运动等领域也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16-18]
3.2 开展同伴教育对学生临床实习效果良好
同伴教育有助于医学实习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社区是医学生临床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等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本研究中,实验组的五站式出科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开展同伴教育对提高医学实习生对理论知识和时间技能有一定效果。传统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多是以老师为主体,往往形式、内容单一,学习的氛围不够活跃,入科实习的讲解因各种原因无法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对实习缺乏兴趣,甚至迟到、早退、缺勤等情况出现。而同伴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它采用情景还原、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优秀同伴的带动引领作用,这种学习形式多以学生为主体,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发现解决自身实习中的问题,增强新鲜感及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回顾,不断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效果。同伴教育模式下,实习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带教老师对其学习效果和患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师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伴教育有利于增强同伴教育者的个人能力和个人成就感。同伴教育模式中选拔出优秀的同伴教育者,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并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同伴。每两周一次主题交流讨论活动准备过程,不仅是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同伴教育者与老师、与其他同伴教育者通力配合的过程,其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多次练习,自己熟练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学生们的“共同语言”将相关知识与技能共享给其他同学,共同交流分享学生实习经验、解决实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同学共同提高,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对同伴教育者的访谈显示,他们对能够做好这些主题交流讨论活动感到非常自豪,个人成就感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模式对提高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医学生实习效果有一定作用,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个人成就感,与传统的临床教学与实习模式相比,能让带教老师和患者获得更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吕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4(11):5-8.
[2]左燕,吴蓓蓓,张泽萍.同伴教育在冠心病支架术后的运用[J].医学前沿,2017,7(3):342-343.
[3]蒋海萍,朱开梅,覃耀飞,等.大学生信息素养同伴教育模式初探[J].华夏医学,2009,22(6):1137-1138.
[4]罗放,吴小建,王学虎,等.PBL教学模式联合临床路径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581-583.
[5]杜亚琼,周海清,刚君,等.“5S”管理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3998-4000.
[6]高素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43-144.
[7]肖满田.临床实习生实习前心里感受分析及培训需求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100-101.
[8]吴晓娟,姚立斌.临床实习医生现存问题及建议[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93-394.
[9]张大卫,孔凡宏.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17-119.
[10]罗放,吴小建,王学虎,等.PBL教学模式联合临床路径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581-583.
[11]徐理华,刘端磊.PBL教学法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62-164,168.
[12]马俊卿.基于内化过程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245-248.
[13]钟秀,蒋士美.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谈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711-713.
[14]蒋丽,张俊.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困境与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8):615-616,620.
[15]陈来仪.医学大专生的人生观与成长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22-126.
[16]郝秀芳,马延祥.浅谈同伴教育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8,29(20):1831-1832.
[17]赵田.同伴教育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J].中国商界,2010,12(212):271-273.
[18]王锋,吴秋云,邵继红,等.同伴教育模式在医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4):8,62.
Application of peer education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hreeyear medical students
GANG Jun DU Ya-qiong ZHANG Li-rong QIU Jian-yu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Daxing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model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three-year medical students.MethodsTwenty-seven students at grade 2013 and 31 clinical interns at grade 2012 were classifi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y were provided with peer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ccordingly.The experimental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scores of after-department examinations in 5-stop type including inquiry,physical examination,auxiliary examination,writing medical records,and oral test in students from majors of internal medicine,external medicine,gynecology,pediatric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ommunity,and satisfaction from both teachers and patients.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otal scores of all medical students from 6 majors in 5-stop type examin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satisfaction from both patients and teachers were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eer education model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reeyear medical student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ment of master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well as satisfaction both from teache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Peer education;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 quality;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6(c)-0140-04
(收稿日期:2017-04-20 本文编辑:任 念)
[基金项目]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科研课题(4201504117)
[作者简介]刚君(1978-),女,硕士,主治医师,科教科科长,主要从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教学、科研及妇产科临床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