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李恒飞 李 勇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6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敷贴组采用睡眠贴贴敷双侧涌泉穴,西药组予艾司唑仑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敷贴组的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西药组(63.33%)(P<0.05);与西药组比较,敷贴组治疗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QSI总分均较好(P<0.05);敷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肾不交;穴位贴敷;失眠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失眠的原因诸多。伴随我国民众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不但会对人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1]
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将失眠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为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主要体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无法达到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以及体力的目的。轻者难以入睡,或者寐而不酣,醒后无法入睡。重者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在此同时,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发生。例如心悸、中风等。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该疾病,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2],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6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8岁;失眠时间4个月~11年;治疗1~12周。入选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敷贴组和西药组,各30例。敷贴组年龄19~65岁,病程2.5~22个月;西药组年龄20~63岁;病程3~20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SQI七项因子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敷贴组:中药吴茱萸20 g、合欢皮10 g、酸枣仁10 g打碎成极细粉,10 ml醋调贴敷双侧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具体方式为:将敷贴贴在涌泉穴,晚8点在护士帮助下,患者使用60℃温水泡脚,时间为15 min。后擦干双脚,使用胶布固定妥善在敷贴。在次日早8点揭除。在使用敷贴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全面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发生红肿、水泡、瘙痒应立即停止贴敷,如水泡较小,可以待其自然吸收,或者涂抹烧伤膏以减轻疼痛等不适感;较大的水泡应该使用经消毒后的针,挑破水泡,排出水泡内积存的液体,涂抹碘酒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伤口被感染,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心理疏导,令患者放松身心,避免受到内心不良情绪的影响。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好PSQI记录表。西药组使用艾司唑仑(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33020353,)进行治疗,1 mg/次,于睡前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效果判定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量表和以及最新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的中医症候治疗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评价[3]。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总分数]× 100%。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痊愈:减分率=100%;显效:减分率=70%~<100%;有效:减分率=30%~<70%;无效:减分率<30%。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敷贴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3.33%(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n(%)]

 
与西药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与西药组比较,敷贴组治疗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QSI总分均较好(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分,±s)

 
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内,西药组发生嗜睡3例、视物模糊4例、便秘2例、头晕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敷贴组发生嗜睡1例、视物模糊1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敷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要想获得正常的睡眠,必须做到心平气和。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衡,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最终导致夜不能寐,引起失眠。古代医书《类证治裁·不寐》中记载[4],“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痞;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主要是指阴虚无法纳阳,阳盛无法入阴。患者疾病位置在心,其发生和肝脏,脾脏以及肾脏存在一定关联性。心脏主神明,若心得养,则神寐。素体阴阳气血的来源,经由水谷所化,统筹于脾,生化不息。藏于肝,肝脏柔和,则邪火不入侵。调节得当,藏于肾,化为精,上奉在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
有学者指出[5],针灸和中医药虽说就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中医针药同源,治疗方式运用以及观点,均立足于当代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之上。就整体而言,失眠的治疗均以驱邪扶正、调和气血为主要原则[6],就这一点来讲,各家理论没有太大差异。针药同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无矛盾之分。
中药敷贴综合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可以实现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发挥药理作用[7-8]。就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将其视为针药结合的主要方法,是一种极具特点的中医疗法。
吴茱萸性热,有微毒,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9],具有安神定志的效果。合欢皮归心经以及胆经,味甘苦,具有解郁安神以及活血消肿的效果,在治疗失眠,心神不宁方面,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10]
涌泉穴为人体位置最低的穴道,该穴可使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主管升降的重要穴位[11]。刺激涌泉穴,可以起到安宁心神的效果。穴位敷贴为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12]。方式简单,安全有效。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具备临床推广价值[13]。对于失眠患者,使用穴位敷贴疗法加以治疗,可以起针灸与中药双重作用[14]。除了能够对穴位刺激外,也能够全面激发药物治疗效果,具有调节脏腑的功效[15]。本研究中,吴茱萸20 g、合欢皮10 g、酸枣仁10 g打碎成极细粉,10 ml醋调贴敷双侧涌泉穴位置,药物吸收迅速,全面调节脏腑功能,具有扶正祛邪以及调节气血阴阳的效果,进而取得预期目标。利用醋调上述药物,方便吸收,药物和穴位合理配合,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其寐则安[6]
本研究结果显示,敷贴族组的总有效率(76.67%)高于西药组(63.33%)(P<0.05);与西药组比较,敷贴组治疗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QSI总分均较好(P<0.05);敷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失眠患者,使用中药敷贴法治疗,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避免使用西药而引致的不良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王轶蓉.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07-109.
[2]史华伟,邢佳,王嘉麟,等.节气穴位贴敷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1):135.
[3]房彩平,陈琰,牛凝,等.交泰丸穴位贴敷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6,45(2):61-62.
[4]周大平.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初步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4):24-25.
[5]鞠娅,岳妍.吴茱萸穴位敷贴运用药穴相配法的临床进展[J].光明中医,2015,30(11):2490-2492.
[6]樊春华,陈文剑,卢燕霞.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4):257-259.
[7]王晓玲,唐勇,陈亮,等.酸枣仁汤合二至丸加味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更年期失眠5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22(4):52-54.
[8]祝滢.眼外伤失眠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J].辽宁中医杂志,2015,24(4):852-853.
[9]周燕.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失眠3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2):36-37.
[10]王芳,李海英.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82例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5,30(3):616-617.
[11]胡来.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00-101.
[12]盖海云,聂亚娥,吕富荣.安神足浴散足浴与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8):1009-1010.
[13]章松娟.中医护理进社区的实践与讨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5(5):795-796.
[14]丁倩.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高位足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4,29(4):840-841.
[15]胡金霞,杨帆.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45-1446.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insomnia
LI Heng-feiLI Y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somnia)treating insomnia.Methods6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sticking group was given sleep stick sticking bilateral yongquan acupoint,while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given oral Estazolam.One month wasa cours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icking group(76.6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63.33%)(P<0.05).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fall a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daytime dysfunction,and PQSI total score in the sticking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stick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insomnia is significant,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Imbalance between heart-yang and kidney-yin;Acupoint sticking;Insomnia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5(c)-0117-03
(收稿日期:2017-03-06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