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门区某医院443例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张煌辉 刘宏伟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100
[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流行特征,为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ICD-10死亡原因分类,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医院因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死亡的443例病例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的主要指标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伤害诊断信息、住院信息、死亡信息等。结果2008~2015年珠海市某医院因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共计10 974例,其中死亡病例数443例,平均病死率达4.0%,各年度病死率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男性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4.4%)显著高于女性(3.1%)(OR=1.449,P<0.01)。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居各种伤害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构成比高达63.5%,各年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摩托车为首位道路交通伤害原因,占55.0%。男性摩托车伤害死亡构成比(88.1%)显著高于女性(11.9%)(P<0.01)。青壮年组摩托车伤害死亡构成比(76.4%)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以男性青壮年、骑摩托车人员为高发人群。应继续针对本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死亡原因;流行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工具的使用日益普及,由道路交通工具引起的道路交通伤害事件频发,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因道路交通死亡总数每年高达124万例,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第八大死因,预测到2030年,道路交通伤害事件将上升为全球第五大死因[2-3]。在我国,由于机动化程度上升较快,道路交通伤害引起的死亡已成为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的第1位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群健康和社会安全[4-6]。为更好地了解珠海市斗门区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珠海市斗门区某医院2008~2015年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本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资料和死亡病例资料均来源于珠海市斗门区某医院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以本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为基础抽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数,包括死亡病例。死亡病例资料同时来源于珠海市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系统,对象是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死亡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
1.2 道路交通伤害判断标准
道路交通伤害是指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当事人的身体伤害,包括死亡[7]。伤害及死亡原因的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分类,道路交通伤害包括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骑脚踏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骑摩托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乘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以及其他及未特指的道路交通事故。
1.3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病案首页询问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的主要观察指标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伤害诊断信息、住院信息、死亡信息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和SAS 8.01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不同率、构成比及其年度趋势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按0~14岁(少年儿童)、15~44岁(青壮年)、45~64岁(中年)、≥65岁(老年)进行分组。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8~2015年本院总计伤害住院病例数29 481例,其中伤害死亡病例数698例,占0.23%;道路交通伤害总计住院病例数10 974例,其中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病例数443例,占4.0%(表1);男性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为4.4%,女性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3.1%,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232,P<0.01),男性是女性的1.449倍(OR=1.449,95%CI为1.153~1.820)。2008~2015年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分别为3.7%、5.0%、4.5%、4.0%、4.5%、3.3%、3.8%、3.4%,各年度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96,P>0.05),提示各年度道路交通伤害病死率变化不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2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占伤害死亡的年度构成比分布
2008~2015年各年度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数占伤害总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7.1%、70.2%、70.1%、63.1%、60.1%、66.6%、66.6%、54.8%,平均为63.5%(表2)。2008~2012年道路交通伤害构成比呈增加趋势,至2013年起出现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变化趋势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31,P>0.05),提示各年度道路交通伤害占总伤害死亡的构成比变化不大,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达54%以上。
表1 珠海市斗门区2008~2015年某医院道路交通伤害的住院人次数、病死数和病死率分析
表2 珠海市斗门区2008~2015年某医院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死亡数占住院伤害死亡的构成比分析
2.3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性别分布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中,摩托车、行人、其他、脚踏车和乘客的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44、89、62、28、20例,其构成比分别为55.0%、20.0%、13.9%、6.3%、4.5%(表3),摩托车事故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首位死亡原因。不同性别死因构成中,男性死因依次是摩托车、其他、行人、脚踏车和乘客,女性死因依次是行人、摩托车、其他、脚踏车和乘客。男性在摩托车伤害死亡的构成比中达88.1%,显著高于女性的11.9%(χ2=10.232,P<0.01)。
2.4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年龄分布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中,少年儿童、青壮年、中年、老年人群的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1、263、113、46例,其构成比分别为4.7%、59.4%、25.5%、10.4%,其中青壮年及中年人群占了伤害总死亡数的84.9%(表4),其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而且青壮年摩托车伤害死亡的构成比高达76.4%,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χ2= 96.200,P<0.01)。在少年儿童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为行人、摩托车、其他、脚踏车和乘客;在青壮年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为摩托车、其他、行人、乘客和脚踏车;在中年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为摩托车、行人、其他、脚踏车和乘客;在老年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为行人、摩托车、其他、脚踏车和乘客(表4)。
表3 珠海市斗门区2008~2015年某医院443例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性别分布特征
表4 珠海市斗门区2008-2015年某医院443例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年龄分布特征
3 讨论
道路交通伤害是指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当事人的身体伤害,包括死亡。2008~2015年珠海市某医院443例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的流行特征如下。
3.1 道路交通伤害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伤害住院病例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443例,占总伤害死亡的63.4%,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8-9]。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院覆盖珠海市西部农村地区,属于城乡结合部,道路规划和安全设施等还不完善,以摩托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使用较为普遍;另一方面该地区主要以农业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其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漠,超速超载、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等常酿成交通事故[10],尤其以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伤害较为突出,摩托车交通伤害事故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具有代表性[11]
3.2 不同性别和年龄死因构成不同
在性别分布中,男女性别比为3.5∶1,显示男性道路交通伤害明显多于女性,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较为一致[12]。不同年龄段分布显示,15~64岁年龄段交通伤害死亡所占比例最大(84.8%),青壮年男性是驾驶摩托车的主要群体,经常不佩戴安全头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是交通伤害的高危年龄阶段。
本研究显示,行人和骑脚踏车是交通伤害的弱势群体,死亡病例中女性和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交通伤害可能与目前多强调人在交通伤害中的作用,而道路因素未被充分重视有关,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总是有些滞后,难以保证交通质量[13-14],在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进行分离,尤其是在事故高发地段,可以减少大量行人和骑脚踏车人员受伤,能够总体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12,15]
3.3 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起本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交通法规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后,法律的约束使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危险驾驶酿成的事故明显下降。
本院开展伤害监测工作已经11年,对道路交通伤害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也协助当地政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过,仍需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尤其我国处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应加强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安全,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以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PedenM,Scurfield R,Sleet D,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3-12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2013[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1-2.
[3]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2013:支持行动十年(中文概要)[EB/OL].http://www.who.int/violence_injury_prevention/road_safety_status/2013/report/summary_ch.pdf?ua=1.
[4]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42.
[5]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5.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7]陆蓓蓓,陈长水,王爱红,等.宁波市2010-2014年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9):686-688.
[8]范为民,颜玮,吉路,等.江西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伤害死亡病例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5,50(1):84-87.
[9]梅丹,张莉梅,林红.2011年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资料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7):425-426
[10]黄开勇,杨莉.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17-220.
[11]龚思红,李德云,梁小冬,等.2008-2010广东省珠海市哨点监测医院交通伤害主要病例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4):335-337.
[12]董晓梅,彭淋,王声湧.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569-571.
[13]梁桥,胡美荣,刘筱娴.2006-2008年南宁某医院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77-979.
[14]段蕾蕾,邓晓,张睿,等.1995~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297-299.
[15]韩云飞,李得溪.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4):225-228.
Analysis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443 death cases of road traffic injury in a hospital in Doumen District of Zhuhai City
ZHANG Huang-huiLIU Hong-wei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Zhuhai)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519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ath cases of road traffic injury(RTI)in a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RTI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thods 443 cases information with RTI were collected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5.The main indicators of observation included patient basic information(name, gender,age,occupation,cultural degree,etc.),damage diagnosis information,hospitalization information,death information, etc..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ath cause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Results From 2008 to 2015,the inpatients of RTI in a hospital of Zhuhai were 10 974 cases,of which RTI death were 443 cases.The average fatality rate of RTI was 4.0%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nnual fatality rate trend(P>0.05).The fatality rate of RTI of Males was 4.4%,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3.1%)(OR=1.449,P<0.01).RTI was the first cause in any of the injure causes of death,its constituent ratio as high as 63.5%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nnual constituent ratio trend(P>0.05).Motorcycle was the first traffic injury reason,accounting for 55.0%.Male motorcycle injury death ratio(88.1%)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11.9%)(P<0.01).Group of motorcycle injury death in young adults(76.4%)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age groups(P<0.01).Conclusion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male youths and motorcyclist are high-risk groups,which should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TI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oad traffic injury and case fatality rate.
[Key words]Road traffic injury;Inpatient;Death cause;Epidemic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4(a)-0149-04
(收稿日期:2017-02-27本文编辑:祁海文)(
收稿日期:2017-02-08本文编辑:许俊琴)
[基金项目]广东省珠海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61027 E0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