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173例颌面部骨折回顾性分析
褚霄阳 袁孝林 王江拴
解放军第十八医院五官科,新疆叶城 844900
[摘要]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患者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等,了解颌面部骨折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2014年 12月收治的17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为 5.92∶1;20~29岁组(34.68%)为好发年龄段;交通事故伤占46.24%;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占67.05%;就诊时间较晚,24 h内就诊者占42.20%;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占30.64%。结论 本地区颌面部骨折患者中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居于首位;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患者就诊不及时;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较少。
[关键词]叶城县;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
颌面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损伤之一,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提高、交通事业发展,各种车辆增多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加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人体面部暴露在外,其解剖特点又明显突出于人体表面,故交通事故伤中以颌面部损伤最多,据统计占57%~60%。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部损伤的35%[1]。这表明交通事故是颌面部骨折的重要原因。因面部诸骨结构、位置的特殊性,颌面部骨折对患者面部外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以往的颌间固定、钢丝固定等治疗方法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术后效果差,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坚强内固定作为目前公认的颌面部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优点明显。笔者对我科室收治的173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本科室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颌面部骨折患者173例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1.2 方法
以患者的病史记录、影像学资料(X线片、CT片)及手术记录作为诊断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患者173例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及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7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48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5.92∶1;最大年龄者66岁,最小年龄者2岁10个月。其中以20~29岁居多,占34.68%;其次是20岁以下组,占27.75%(表1)。
2.2 骨折致伤原因
颌面部骨折的致伤原因较多,交通事故伤居多,占46.24%,但其他原因所占比例也不可忽视(表2)。
表1 173例颌面部骨折年龄段分布(n)
表2 173例颌面部骨折病因分布
2.3 骨折部位分布
骨折类型复杂,其中下颌骨116例,占67.05%,颧骨复合体占10.40%,上颌骨占6.36%(表3)。
表3 173例颌面部骨折部位分布
2.4 就诊时间
24 h内就诊的患者占42.20%(表4)。
表4 173例颌面部骨折就诊时间分布(n)
2.5 治疗情况
17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钢丝固定26例,占15.03%,钛板及不锈钢丝混合固定94例,占54.34%,坚强内固定53例,占30.64%。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本组173例患者中,男性148例,占85.55%,女性25例,占14.45%。男女比例为5.92∶1。周海华等[2]的报道显示:男女比例为3.52∶1。金松[3]的报道显示,男女比例为3∶1。兰雪松等[4]报道的男女比例为4.2∶1。杜立霖等[5]报道的则为5.07∶1,与本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组研究中男性比例更高些,这可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男性外出工作、劳动、驾驶车辆的概率明显高于女性。
在本组颌面部骨折患者中,高发年龄段为20~29岁,与薄斌等[6-7]的报道无明显区别,因青壮年外出机会多,且多为驾驶车辆外出,而其驾龄短、经验不足、处理突发情况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其受伤率较高;其次是20岁以下组,这与李生柏等[8-10]相关研究有所差异,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当地群众家中子女数量多,父母对其看护力度不够导致;二是儿童乘坐毛驴车、马车时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跌落所致。
3.2 致伤原因
随着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流动增加、城乡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及各类车辆数目的明显增加,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增高。而交通事故伤也成为本地区最主要的致伤原因,占46.24%,与薄斌等[6]的报道相符。排第二位、第三位的是摔伤、畜挽车辆事故,分别占 20.23%和 11.56%,与刘彦普等[1,11-12]的研究有差异。本研究中交通事故伤发生率最高与当地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法规不完善以及摩托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司机醉驾、驾驶经验缺乏、缺乏安全措施有关。摔伤可能与当地农村的劳动习惯有关,如盖房子、砍树枝等。畜挽车辆事故发生率较高与在当地农村畜挽车辆(毛驴车、马车等)仍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且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有关。
3.3 骨折部位
在本组173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最多,占67.05%,这与薄斌等[6,1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是颧骨复合体、上颌骨及颧弓,分别占10.40%、6.36%、6.36%。这是因为在解剖因素上下颌骨占面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位置突出且面积较大,受伤时容易受到损伤,并且结构上和力学上的薄弱区域多,如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部等,成为骨折的好发区域,故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占大部分,而颧骨、上颌骨、颧弓在面部位置突出且颧弓较细,受到较大外力时也容易骨折。
3.4 就诊时间
在本组17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24 h内就诊的患者均为开放性伤口,而>24 h就诊的患者则是出现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后才就诊。这与当地群众医疗意识缺乏,就诊不及时以及当地地广人稀,部分群众居住边远,如沙漠、高原等,交通不便有关。本组173例患者中,直接专科就诊的62例,经乡镇卫生院转院的111例。基层医院专科医生缺乏,对疾病诊断不明确,也是导致患者就诊较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5 骨折治疗情况
173例患者中,均进行了手术治疗,这可能与无临床症状患者未就诊或未转专科治疗有关。其中坚强内固定53例(30.64%),钢丝固定26例(15.03%),混合固定94例(54.34%)。目前坚强内固定因其组织创伤小,固定材料钛板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强大的抗腐蚀能力、较低的致敏性、易塑形与生物力学的要求一致,手术实施方便,对患者早期恢复咬合关系、进行无痛性功能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视为颌面部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14-16],而颌间结扎和钢丝结扎固定的传统固定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17]或者成为颌面部骨折的辅助固定方法[8]。笔者的研究结果中坚强内固定的比例低于周海华等[2,8]的报道,这可能与当地医疗水平落后,坚强内固定应用于临床较晚(2007年),以及经济收入较低,部分患者因无力支付手术费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有关。
综上所述,叶城县因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比例高,家庭孩子数量多,父母对其看护程度不够以及畜挽车辆的使用及安全措施的缺乏,使20岁以下组成为受伤的第二高发年龄组。经济不发达,群众的医疗意识缺乏,专科医生缺少导致颌面部骨折后诊断不明确、就诊不及时;医疗水平差,其治疗方法的落后,致使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差,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卫生队伍和机构建设,普及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及配备相当数量的专科医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彦普.口腔颌面部损伤[A]//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等.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0.
[2]周海华,刘琦,杨荣涛,等.1131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5):424-428.
[3]金松.16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回顾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1):40-41.
[4]兰雪松,韩泽民.车祸致颌面部创伤980例临床分析及急救处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07-808.
[5]杜立霖,段晓峰.颌面部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8):101-103.
[6]薄斌,顾晓明,周树夏,等.169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60-62.
[7]蒋建平,危红应,吴建伟,等.口腔颌面部骨折183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10,3(12):755-756.
[8]李生柏.49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10-19.
[9]刘奕,张文君,毕玮玮,等.固定矫治器在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53.
[10]陈瑶,张志光,卢锦华,等.成人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5):352-353.
[11]张益.口腔颌面部损伤[A]//张震康,俞光岩,等.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49.
[12]史俊.损伤[A]//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8.
[13]张益,孙永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刘雨,孙世尧,李祖兵.颌面部骨折35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302-304.
[15]汤炜,田卫东.口腔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4):196-199.
[16]宋光宇,胡淑娜.不同固定方法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81-82.
[17]陈强.6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30.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3 cases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 in Yecheng County
CHU Xiao-yang YUAN Xiao-lin WANG Jiang-shu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the Eighteenth Hospital of PLA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Yecheng 844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ge distribution and cause of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fracture,and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Methods 173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fracture admitted into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4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5.92∶1,and the age group of 20-29 years old(34.68%)was the most commonly seen age group.Traffic accidents accounted for 46.24%.The incidence rate of mandibular fracture was the highest,and it accounted for 67.05%.The visiting time was late and people visited within 24 hours accounted for 42.20%.Internal rigid fixation technology accounted for 30.64%.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fracture in this area are more common in young males;traffic accident ranks in the first place;the incidence rate of mandible fracture is the highest in maxillofacial fracture and patients fail to get diagnosed timely;internal rigid fixation technology is not applied commonly.
[Key words]Yecheng County;Maxillofacial fracture;Internal rigid fixation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2(b)-0100-03
(收稿日期:2016-11-25本文编辑:许俊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