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疗效观察
陈必达 吴海桂 吴 峰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的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FEV1、FVC、SpO2、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C、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持续性、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到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再加上免疫功能、抵抗力的下降,易反复发生急性加重发作,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阻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2],但临床中常规治疗往往不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56.00%),女22例(44.00%);年龄46~82岁,平均(68.3±2.4)岁;病程4~35年,平均(14.6± 1.1)年。对照组中,男30例 (60.00%),女20例(40.00%);年龄46~83岁,平均(61.2±3.1)岁;病程5~37年,平均(15.5±1.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次治疗、研究方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进行本次研究。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患者病史、体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②排除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以戒烟宣教为重点的教育和管理、吸入ICS/LABA或LAMA、祛痰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选用新松牌无创呼吸机,采用S/T双水平压力支持模式,吸气压力(IPAP)10~20 cmH2O,一般为(14± 2)cmH2O;呼气压力(EPAP)3~6 cmH2O,一般为(4±1)cmH2O;呼吸频率为10~16次/min;氧浓度为25%~30%;指脉氧监测SPO2维持在90%以上。辅助压力先从低水平切入,再逐渐调节到患者可以耐受的最佳水平。每日使用10 h,时间分配以夜间为主,一般早上2 h、下午2 h、夜间6 h。通气过程中可给予拍背协助排痰,鼓励咳嗽、咳痰,可正常进食、饮水。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胃膨胀,可口服吗丁林、改用鼻罩;如出现面部皮肤坏死,可停用面罩2~7 d,皮肤伤口常可迅速自愈,面罩与皮肤接触处涂抹糊膏或垫塞干净敷料。两组连续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比较两组的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检测指标,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的SpO2、PaO2水平;②症状评分:采用呼吸困难评分(MRC)和圣乔治评分(SGRQ)进行判定,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EV1、FVC、SpO2、PaO2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FEV1、FVC、SpO2、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FEV1、FVC、SpO2、PaO2水平的比较(±s)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MRC、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C、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中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本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可为分稳定期和急性期,稳定期病情较为稳定,但如不积极预防和干预,可增加急性期发作频次,加快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6]。无创呼吸机是临床中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常用辅助通气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SpO2、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研究[8]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由于肺部通气障碍,同样存在低氧、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气道高阻力、动态气道陷闭引起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呼吸肌群作功负荷增加等呼吸力学改变及呼吸肌疲劳问题。有研究[9-10]显示,吸气时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可以克服气道阻力和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起到提高患者肺泡气氧分压的作用;而呼气末正压则起到了外源性PEEP的作用,通过缓解呼气末小气道过早陷闭,改善氧合功能,保持呼吸的力量,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进而调节呼吸功能。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以减少患者呼吸肌耗氧量和做功,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吸气肌负荷,克服气道阻力,能够轻松吸入气体使肺膨胀改善,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情况,有利于呼吸肌休息,进而增加呼吸中枢的自主调节能力,减少无效死腔通气[11-12]。近年来,由于无创通气性能放入不断完善,临床经验及诊疗水平的不断积累与提高,无创呼吸机在家庭中的使用明显增多。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无创呼吸机使用率一般为40%~60%[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MRC、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C、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研究[15]显示,面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气促,改善用力肺活量,增加步行距离和吸气肌力量,提高膈肌的耐力。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小惠,叶彬,黄瑞珠,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2):172-174.
[2]王会芳,朱四民.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66-67.
[3]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33-135.
[4]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5]蔡明文.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74-475.
[6]钱利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43-2244.
[7]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158.
[8]谢俊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50-51,54.
[9]刘建民,Qiang Tu.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加重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2):79-80,83.
[10]孟庆华,江城,孔彬,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9):601-603.
[11]吴小玲,陈娟,陈姣,等.无创呼吸机防护垫的研制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71-372.
[12]王晓红,高颖.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81-83.
[13]李辉,杨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3):164-167.
[14]刘婷婷,康焰,许照敏,等.高频胸壁震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创通气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55-259.
[15]刘文琦,丁震,高峰,等.家庭无创通气对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疾病合并慢性呼衰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0):1902-1904.
App lication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 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
CHEN Bi-da WU Hai-gui WU Feng
Departmentof Respiration,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M ethods 10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ni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ulmonary function,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pO2),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and sympto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vel of FEV1,FVC,SpO2,PaO2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core of MRC,SGRQ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rapy can improve lung func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 at stable phase and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table period;Non-invasive ventilation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7(b)-0047-03
[作者简介]陈必达(1975-),男,广东省惠州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
(收稿日期:2016-05-07本文编辑:祁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