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5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魏建芳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发生的295份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5份ADR报告中,患者年龄在0~18岁68例、19~39岁86例、40~59岁68例、≥60岁73例;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73例、口服9例、其他13例;按药物类别抗感染药142例、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43例,抗感染药中,头孢菌素类72例,β-内酰胺抑制剂22例,其他抗感染药均不及20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中,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180例,累及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均为26例,累及其他器官及系统均未超过20例。结论我院19~39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出现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给药,出现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其中头孢类的抗感染药ADR发生率最高,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曰给药途径曰抗感染药
20世纪以来,药物应用日渐广泛,药物不良反应(ADR)也随之增多[1-4]。药物因为安全性原因而撤市的情况屡见不鲜,人们逐渐认识到药物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5-7]。我院自开展药品ADR监测工作以来,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ADR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5年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的295例ADR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的ADR有效报告共计2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分析方法
对发生ADR患者的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上报科室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2 结果
2.1 发生ADR的年龄分布
在295例ADR报告中,19~39岁患者发生ADR比例为29.15%,高于其他年龄组(表1)。
表1 发生ADR的年龄分布

2.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注射用药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表2)。
表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2.3 ADR与药物类别的关系
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其次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表3)。
表3 ADR与药物类别的关系

2.4 ADR与抗感染药物类别的关系
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的发生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4)。
表4 ADR与抗感染药物类别的关系

2.5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ADR主要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损害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表5)。
表5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2.6 发生ADR的临床科室分布
ADR主要发生于友谊输液室,其次是总院输液室和小儿外科(表6)。
表6 发生ADR的临床科室分布

3 讨论
3.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
本文ADR分析显示,中青年所占比例稍高于老年人及儿童,可能是我院患者年龄段主要为中青年患者,且用药剂量较大。儿童用药量较少,用药种类较谨慎,而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对药品ADR认知度不高,易掩盖ADR[8-11]。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中青年患者的用药剂量,同时应密切观察儿童及老年人用药ADR。
3.2 给药途径
本研究显示,静脉滴注引起ADR的发生率(92.54%)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可能是由于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产生毒副反应,较易发生ADR。提示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是有效减少ADR的方法之一[12]。原则上,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3.3 药物类别
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生素类药物(48.14%),其次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在抗生素类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的发生率最高(50.00%),其次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能原因是这几种药物抗菌谱广、应用方便,因而受到大部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13-14],部分患者虽不需皮试但仍有可能发生变态反应,联合应用抗生素更易产生ADR。此外,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抗菌药物应用过度的问题,中药注射剂因其提取工艺复杂,制备过程中药物成分不纯,变态源之类异物极易进入,易引起ADR[15]。中西医结合用药,药物配伍应用可改变溶剂性质,使药物的溶解性改变而引入微粒,提高了ADR的发生率。提示临床医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贯彻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注意用药指征。
3.4 临床表现
ADR主要是损伤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的损害,可能与这两种反应在临床易于被发现和诊断有关。提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详细询问高敏体质和特殊患者的用药史,密切监护其用药过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5 上报科室
ADR病例中ADR主要发生于友谊输液室(12.20%),其次是总院输液室和小儿外科。
综上所述,药物ADR在临床发生非常普遍。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自发报告ADR数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务人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向红,宁华,焦园园.2010~2011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4):82-84.
[2]谢乃集.1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53-155.
[3]贾毅敏,陈开杰,彭贵琴,等.我院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207-210.
[4]李艳.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9):3002-3003.
[5]梁炬赫.应重视苯妥英钠引起的不良反应[J].安徽医药,2000,4(3):46-47.
[6]谭守勇.重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2),85-86.
[7]李丽香.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中草药,2004,35(9):1086-1087.
[8]宫伟,陆萍静,刘丽丹.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6):3293-3294.
[9]李琰.药品不良反应社区老年人认知度调查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4):42-43.
[10]龙丽萍,周于禄,阳国平.309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26-30.
[11]金丹,杨乐,杨月明,等.2006年全国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2):112-115.
[12]苏明君.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10-112.
[13]杨秋敏.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07-109.
[14]于庆彬,王冬梅.重视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用药过程监督和合理使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164-164.
[15]张忠贵.中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因素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0,2(3):107-108.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2015
WEI Jian-f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Peop1e's Hospita1 in Kunshan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Kunshan21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our hospita1.Methods A statistica1 ana1ysis was conducted on 295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1 in 2015,according to the age,type of drug,drug de-1ivery and so on.Results Among 295 ADR cases,there were 68 cases for aged 0-18 years,86 cases for aged 19-39 years,68 cases for aged 40-59 years,73 cases for aged greater than or equa1 to 60.For administration route,there were 273 cases of intravenous drip,9 cases of ora1,and 13 cases of others.Anti-infective drugs were in 142 cases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as in 43 cases.For anti-infective drugs,72 cases were cepha1osporin,22 cases were β-1actams,other anti-infective drugs were 1ess than 20 cases.Among ADR invo1ved organs and systems,invo1ving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was 180 cases,invo1ving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circu1atory system,were a11 26 cases,invo1vement of other organs and systems did not exceed 20 case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aged 19-39 years o1d wer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R.The main administration route of ADR i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ost ADR drugs are anti-infective drugs,in which the cepha1osporin was the highest.Last1y,ADR is given priority to damage the skin and accessories.
[Key words]ADR;Administration route;Anti-infective drugs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c)-0090-03
收稿日期:(2016-05-06 本文编辑:王红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