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黄美娜1 曾冰英2
1.福州儿童医院内科,福州 350005;2.福州儿童医院护理部,福州 350005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儿科患儿7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比较观察管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管理成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风险发生率为8.33%,满意度达到97.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3.956,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为(32.62±5.25)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为(43.61±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4,P<0.05)。 结论 使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可以较好地预防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提高科室满意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防范
儿科在临床中属于特殊科室,由于所收治的患者均为儿童,对疾病阐述困难,且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更惧怕疼痛,加之儿童患病后家属多出现更严重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比例较高[1],如患儿烫伤误吸、用药失误、仪器使用失误、无菌物品污染和儿童窒息等,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也较多,如入院宣教不到位,患儿没有家属陪伴,床挡失效等[2-3]。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往往与风险管理水平成反比关系[4],发生护理风险后会导致患儿身体和心理受到影响,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下降,甚至容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为了对儿科在这一方面的风险因素、防范措施之类加以研究,我院对儿科常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分析风险管理防范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儿科患儿72例,男37例,女35例,年龄(3~15)岁,平均(9.2±0.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3~15)岁,平均(9.02±0.34)岁;家属陪伴者包括:父母24例,姥姥姥爷(爷爷奶奶)10例,其他2例;体重8~56 kg,平均(24.51±4.21)kg。实验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9.34±0.64)岁;家属陪伴者包括:父母23例,姥姥姥爷(爷爷奶奶)12例,其他1例;体重8~55 kg,平均(24.64±4.25)kg。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及照顾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儿均为儿科所收治且需要住院治疗,有固定家属照顾者,住院时间在4~30 d,无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能够进行沟通,家属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
排除标准:无固定照顾者,患儿病情严重中途转院或死亡,有精神病家族史。
1.3方法
1.3.1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照组患儿给予风险分析,寻找其中的潜在风险因素。①客观因素:由于儿科自身特殊性导致的风险,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不具有自主意识或较薄弱,无法准确清晰地描述自身病情,只能靠家长描述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而且儿科的用药和药剂量也更加严格。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较快,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者突发状况都可能加重婴幼儿的病情或者导致病情反复。同时,患儿哭闹现象普遍,家长焦虑的情绪、喧闹的环境都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产生急躁的情绪[5]。以上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心理素质以及护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容易因不细心导致护理疏忽,容易因急躁与患儿家长产生摩擦,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或医患纠纷[6]。②主观因素:作为儿童专科医院,儿科病房常年床位紧张,遇到婴幼儿生病高发期,更是“孩”满为患,而每班的护士人员有限,护士就显得特别繁忙,还要在工作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就不可避免的会对个别患儿无菌技术操作不到位、“三查七对”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在交接班时交接工作不详细,对药物的使用也没有准确交接,部分护士生活情绪影响工作较大,工作细心和耐心度下降,与患儿家长沟通比较急躁[7]。新手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临床工作的经验和水平不足,静脉注射、穿刺等技术手法不娴熟,对潜在风险预见性不足,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不强。③社会环境因素:当前我国“421”结构的家庭比重占绝大多数,家长对患儿的关注度和紧张度较高,对医院的治疗结果期望度过高,心情较为急躁,对护理工作诸多挑剔[8],加之现在患儿在家庭中受溺爱程度增加,普遍较任性,对医嘱执行力较弱,这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另外,虽然现在社会对护理的认识态度有所提高,但仍显不足或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才是具有较高专业医疗知识,护理人员只是遵医嘱行使,或是认为护理人员就是服侍人的勤杂工,是医生抽不空时临时来应付一下的,这样的认识导致部分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不理解,对护理人员态度不友善,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摩擦和纠纷。
1.3.2实验组给予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①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控制护理风险的一项关键措施是要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自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的有效保证。要充分根据儿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实施细则、交接班制度规范、专科仪器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应急预案及流程、药品的管理和发放规范、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等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制度,同时要加强执行力度监督,制定详细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9]。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近年来,我们引进“品圈管理”等管理理念,通过开展QCC活动等,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②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从患儿入院伊始,就要细心地向患儿家属进行入院介绍及必要的病理宣传教育[10]。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地向患儿家属介绍病情、解释治疗及护理的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提前向患儿家属告知,以取得配合和理解。积极防范护理细节中存在的隐患,防微杜渐,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精、更准[11]。护理过程中因自身因素出现失误,应主动及时地与患儿家属沟通,以取得谅解。与患儿家属沟通过程中,语气要轻缓、语言要文明、态度要诚恳,解释要详尽易懂,体现较好的专业水平和护理水平。对部分情绪急躁的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尽量克制情绪,相互配合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进一步冲突和纠纷发生。护理人员优质的服务,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容易取得患儿家属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防范护理纠纷和风险[12]。③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护理水平: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是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重要保障。随着医院规模扩张,年轻护士逐年增多,新手护士上岗之前要加大岗前培训和考核力度,老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使新手护士能迅速适应岗位,降低护理的差错率。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不定期地培训,培训中,尤其要加强对护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应用到护理实践,降低护理风险。定期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通过理论知识笔记、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的留置、鼻导管吸氧等考核项目,检验护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13]。同时还要加大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行业,尤其是儿科护理针对婴幼儿特殊病人群体,要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的服务态度,真诚的沟通语气等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预防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1.4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风险发生率,具体方法包括:比较研究两组各自的风险问题数量以及其占比情况,其中患儿识别错误、护理不细致、用药不当之类风险问题占据主要地位。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100分,得分在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且评分越高为患儿家属焦虑程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2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为(65.62± 5.52)分,对照组为(64.98±6.0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8,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为(32.62±5.25)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为(43.61±5.65)分,两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4,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儿科出现的护理风险主要集中在护理工作疏忽、患儿护理文件信息识别、特殊用药应用失误等层面的问题,对两组患儿进行一系列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所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其获得了较高的护理质量,在满意度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儿科护理人员所具备的风险预防能力、专业能力等往往和顺利开展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有着颇为直接的关系。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鉴于这一情况,在本职工作和与本职工作相对应的各种活动中有效增强自身具备的风险管理防范意识,从而及时找寻对护理工作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尽可能有效、科学的诸方面防范措施[14-15],这样才能够真正对护理活动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加以及时、彻底地“清除”,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率[16]。作为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可以有效地对护理人员所拥有的责任、法律意识加以最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各种形式儿科护理活动中,应在对患儿的服务方面进一步“优质化”,以此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医护纠纷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姣.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6-117.
[2]张丽萍.连续性排班联合风险管理对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60-61.
[3]梁新.儿科门急诊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2):1293-1295.
[4]钟晓益.加强风险管理教育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153-154.
[5]张珍,顾军养,吴雅.儿科病区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155-156.
[6]张岫秀.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549-3551.
[7]徐化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5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8):122-123.
[8]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9]任嘉凝.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72-273.
[10]蓝爱婷.儿科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813-3814.
[11]王慧.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74-176.
[12]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04-106.
[13]宋凤美.风险管理教育在儿科护理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58-160.
[14]邱伟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6):94-95.
[15]徐云峰.儿科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207-208.
[16]黄爱娣,范圳南,刘晓芬.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2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3):116.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ediatric nursing
HUANG Mei-na1ZENG Bing-ying2
1.Department of Medical,Fuzhou Children′s Hospital,Fuzhou 350005,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Fuzhou Children′s Hospital,Fuzhou 3500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72 children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random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each group was 36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management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t using related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was 8.33%,the satisfaction degree reached to 97.2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χ2=4.600,3.956,P<0.05).Families anxiety level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32.62±5.25)points,which was (43.61±5.65)points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 8.624,P<0.05).Conclusion U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tter prevention the risks in pediatric nursing and enhance the department satisfaction degree.It is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 risk;Management;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b)-0195-03
(收稿日期:2016-04-08 本文编辑:顾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