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马 金1 张 艳2
1.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沈阳 110101;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6月确诊的66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和康复运动,连续治疗3周,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 WT)、代谢当量(MET)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各心功能指标、6M WT、MLHFQ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HF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指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增高,受到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该病主要是由于心肌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不能满足各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极大负担[1]。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西医虽然对CHF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提出了可行的以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但在改善CHF的远期预后和生存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在这种对抗CHF的大环境下,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近年的研究中凸显了优势。本研究通过中西医治疗CHF患者,着重从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方面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6月在我院确诊为CHF的患者66例,其中CHF的诊断标准参考文献[3],CHF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4]。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康复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7.2±11.1)岁;病程(7.2±1.5)年;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5例;NYHA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71.7±9.1)岁;病程(8.2±1.3)年;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1例;NYHA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18~80岁的患者;②符合CHF的诊断标准且NYHA分级为Ⅱ~Ⅲ级者;③无影响运动的严重关节性疾病者;④对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
参考欧洲心脏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CHF运动疗法的禁忌证标准[5]:①近期20 d内发生心肌梗死者;②最近3~5 d劳作时甚至安静状态有进行性气短加重者;③发生急性感染或者全身性疾病者;④有恶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者;⑤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2年对CHF的治疗建议[7],常规给予吸氧、休息、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同时对有合并症的患者给予对应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
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和康复运动。针灸每日取双侧心俞、肺俞进行针刺,每次留针15 min。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NYHA分级和活动情况以简化三阶段心力衰竭运动康复程序表为指导[8],进行代谢当量(MET)与行走长度的换算。具体如下:①心功能Ⅱ级的患者第1周首先进行室内廊行训练,300~500 m/次,在监护辅助下上楼梯,1~2次/d,如能耐受,第2~3周可监护下室外步行,500~800 m/次,热身,如无不适,每日可逐渐增加至2000 m,1~2次/d。②心功能Ⅲ级的患者第1周首先进行床边康复运动,从站立到辅助步行,350~700 m/次,2~3次/d,如可承受,可予室内训练,每次训练前200~250 m/次独立步行,热身,如无不适,可每日室内加至1000 m,1~2次/d。
1.5终止运动训练标准
①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②呼吸频率增加到40/min;③收缩压下降>10 mmHg;④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⑤发生休克、昏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
1.6观察指标
3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 WT)、MET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
1.7评分标准
MLHFQ包括躯体活动、情绪波动以及其他状况3个方面[6];MET根据心肺功能仪监测患者运动中的摄氧量来计算得出,1个MET等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摄氧量[7]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和BNP的比较
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其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和BNP的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MET、6M WT和MLHFQ评分的比较
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6M WT、MLHFQ均有所提高(P<0.05),且康复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ET、6M WT和MLHFQ评分的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后期的多发病,常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当代西医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了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并将常用于临床的药物归纳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几类,近年来醛固酮抑制剂和重组BNP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也受到了应用和重视[9]。虽然西医的研究日益进展,但在CHF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远期预后方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并且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身依赖药物治疗维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康复运动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持续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降低CHF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13年将运动康复作为治疗CHF的ⅠA类推荐[10],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亦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CHF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1]
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改善心功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通气模式,提高呼吸功能,改善骨骼肌功能;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心肌血液灌注,降低心肌耗氧量,使6 min步行距离得到延长;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骨骼肌血流量,提高周围血管的摄氧能力,显著改善LVEF;能够改善冠脉循环运送能力,增加冠脉血流容量,降低冠脉血管的阻力,促进了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冠脉毛细血管增生。相关研究显示,机体如能够坚持长期运动可以降低左室体积指数,可能是其对心脏左室重塑起到了抑制作用。针灸可以改善心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CHF的发病除心肌收缩障碍外,同时与自主神经系统及其传导物质失衡有关,研究显示针灸可以影响人的自主性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同时可抑制炎症[12]。《灵枢》有云:“按其处,应在其中而痛解,乃其俞也。”《素问》云:“迫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穴对内脏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并且反映各脏腑的病症,是疾病治疗之所在[13]。心力衰竭,相当于中医的“水肿”和“喘证”的范畴,两病主要病位在心肺,故该研究选取心俞穴和肺俞穴进行针刺。
BNP与LVEF能够直接反映心脏的相关功能,本研究选取这两个指标观察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14]。研究显示经过康复治疗后LVEF及血浆BNP水平均得到改善,说明机体心脏功能得到了提高,另外在对比CHF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和运动耐力的差异方面,以6M WT、MET、MLHFQ为标准[15]。本研究中,患者的6M WT、MLHFQ均得到了改善,说明机体的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用的常规西药联合中医针灸和康复治疗对CHF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良,李彬,朱明军,等.慢性心力衰竭辨治体会[J].中医研究,2010,23(10):56-57.
[2]毛春燕.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对策[J].河北中医,2002,24(11):823-824.
[3]Eugene B,Wilson SC,Willian G.心力衰竭的临床:高排量型心力衰竭、肺水肿[M].陈灏珠,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7-429.
[4]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韩玲,刘芳,周云,等.中药结合康复运动综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7):667.
[6]逯金金.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王瑞元,孙学川,熊开宇,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58-173.
[8]杨跃进,郭静萱.2002年欧洲心力衰竭专题研讨会亮点介绍[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4):319-321.
[9]伊东春树.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疗法[J].陈琳,译.日本医学介绍,2007,28(6):224-247.
[10]黄峻.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和中药治疗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2.
[11]张健.2013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解读(上)——新变化及药物治疗[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329-330.
[12]张健,邹长虹.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更新亮点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21-323.
[13]金末淑,陈思宇,徐杉,等.背俞穴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增刊):106-109.
[14]李寿霖,孟申.摄氧效率斜率:评价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指标[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97-100.
[15]付彩虹.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92-193.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A Jin1ZHANG Yan2
1.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Shenyang 110101,China;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F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a random number table.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recipe were added.They were treated for 3 consecutive weeks in both groups.Outcome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6-min walk test(6M WT),MET and MLHFQ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s After therapy,cardiac function indexes,6M WT and MLHFQ were all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P<0.05),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lay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F,and can improve patients′exercise tolerance,quality of life as well as indexes of cardiac function.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eart failure;Clin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b)-0152-03
[作者简介]马金(1976-),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
(收稿日期:2016-03-23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