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李 斌 刘文荟
济南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济南 250013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7例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一组起病突然、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是脑卒中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原因。减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康复治疗技术体系,推动了康复治疗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研究。本院近3年采用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7例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和脑出血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IR证实;③首次发病且病程<30 d;④存在偏侧肢体功能障碍;⑤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②有意识障碍或明显认知功能障碍;③TIA、可逆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大脑半球病变、小脑病变、脑干病变、腔隙性脑梗死;④存在骨关节疾患或影响患者关节活动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关节畸形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23±9.22)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29例;右侧瘫22例,左侧瘫1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1.71±10.23)岁;其中脑出血7例,脑梗死25例;右侧瘫20例,左侧瘫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偏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溶栓、营养神经细胞、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等及相应的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以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为主,配合以Brunnstrom运动疗法和Rood治疗技术,遵循个体化治疗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异常姿势的控制、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体位变化、坐位平衡、坐位起立、站立平衡、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每天训练100 min,每周训练5 d,共4周。
观察组每天在康复训练前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方法如下。选穴:头针取穴以胆经和督脉为主,取双侧风池、水沟、上星、百会;上肢取穴以手阳明经为主,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穴以足阳明经为主,取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并根据辨证分型选择不同配穴,如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痰热腑实加内庭,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溪等。操作手法:针刺入穴后采取提插捻转复式手法,患侧补法、健侧泻法,刺激量要求强刺激且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共4周。针刺操作由同一针灸师完成。
1.3 评定标准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由同一名未参与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师独立进行,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分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从反射活动、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和速度评价各关节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能力越强。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平衡功能,包括坐、站、转身等14个评分项目,总分56分,分数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强。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共10项,从大小便控制、如厕、进食、穿衣、上下楼、转移等10个方面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BBS、MBI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起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第一死亡原因和第一致残原因。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2],而偏瘫是患者致残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为使偏瘫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目前认为早期康复可以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及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 h即可开始早期康复治疗[3]。近年来,各种治疗方法不断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传统中医的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早在2002年,郭泽新等[4]即指出,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在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治疗的切入时机也相同,两者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有极强的互补性,并由此提出了针灸与康复医学有机结合的观点。王恒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病程在1个月内效果最好,3个月内次之,3~6个月效果差,故提出脑卒中患者应早期接受针刺治疗。张罗键[6]对37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头针取病灶运动区,体针取患肢,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针刺足三里、风池、曲池、合谷等穴,20 min/次,1次/d,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林强等[7]对3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根据病情上肢选肩髃、天泉、尺泽、曲池、手三里等穴,下肢选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留针2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共4周,结果显示,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提高。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中医理论认为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内结血瘀、气血不畅、经脉瘀阻的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①针刺可以通过改善脑血管弹性、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8]、改善微循环[9]和血液流变学[10]等多个环节来增强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增加脑组织供血,从而改善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的状态。②针刺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通过增加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以促进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1]。③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因子[12]、抗自由基损伤[13]、调节血脂水平[14]、稳定纤溶系统[15]等作用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和血管的损害。④针刺可改善脑卒中皮质抑制状态,激发和促进正常有序的脑电活动。目前,针灸治疗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展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蛋白组学等层面,为针灸治疗脑卒中提供了科学有力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朝民.脑卒中的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3.
[2]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
[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8-212.
[4]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J].中国针灸,2002,22(4):268.
[5]王恒,李海辉,刘海潮,等.针刺导引治脑梗死36例即时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316.
[6]张罗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23(7):37-38.
[7]林强,陈安亮,程凯,等.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9):898-901.
[8]赵旺,罗勇.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脑缺血的相互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5):272-276.
[9]林丽娇,许金森,朱小香,等.针灸影响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35(2):203-206.
[10]彭兴,甫彭英,朱德军,等.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9):1334-1335.
[11]周莉,张晓艳,张红星.头针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3):138-141.
[12]罗文舒,吴永刚,杨卓欣,等.针刺督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72-573.
[13]徐晶,张蓓,张青川.针药结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实验中医药学,2010,11(3):25-27,31.
[14]刘迈兰,张佳丽,赵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11):972-977.
[15]刘洋,董杰,邓永志.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05,20(2):113-114.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PoPlexy hemi-Plegia
LI Bin LIU Wen-h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by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inan Hospital,Jinan 250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poplexy hemiplegia. Methods 67 patients with acute apoplexy hemiplegia from November 2012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admiss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score of motion function,balance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FMA,BBS and ADL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core of FMA,BBS and ADL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otion function,balance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the patient with hemiplegia caused by acute apoplexy,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cupuncture;Apoplexy;Hemiplegia;Motion function;Balance function;Ability of daily life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4(b)-0146-03
[作者简介]李斌(1970-),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2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