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志(一卷)[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9-100.
|
[2]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
[3] |
孔增科.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
|
[4] |
占帝,李达,贾波,等.绿升麻和绿色升麻品种考证[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30-31.
|
[5] |
韩维恒.中药正别名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46-47.
|
[6] |
肖浩.广升麻质量标准的研究[D].广州:广东中医药大学,2014.
|
[7] |
黄广欣,龚苏晓,许浚,等.升麻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51(10):2651-2660.
|
[8] |
凌铁军,马文哲,魏孝义.华麻花头根中的蜕皮甾酮类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2):143-147.
|
[9] |
凌铁军,吴萍,刘梅芳,等.华麻花头根中的神经酰胺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5):403-407.
|
[10] |
叶华,周瑾,张文清.广东升麻挥发油的GG-MS 联用分析[J].福建中医药,2006,37(3):50-51.
|
[11] |
唐海姣,范春林,王贵阳,等.广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45(7):906-912.
|
[12] |
徐玉琴,王志辉,周日宝,等.HPLC 法测定广升麻植株中不同部位蜕皮甾酮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6,27(15):2146-2149.
|
[13] |
蔡巧燕,曾建伟,林珊,等.广升麻有效成分蜕皮甾酮的提取工艺优化[J].福建中医药,2010,41(6):54-55.
|
[14] |
吴佳,匡艳辉,刘湘丹.不同采收期广升麻产量及其蜕皮甾酮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0):81-84.
|
[15] |
夏西超,张庆远,梁桂娜,等.20-羟基蜕皮甾酮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412-415.
|
[16] |
朱玉霞,孙丽莎,杨矫,等.蜕皮甾酮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IRS-2 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33):10-12.
|
[17] |
王刚涛,张旭辉,张卫东,等.蜕皮甾酮对脂多糖诱导兔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天津医药,2015,43(6):587-589.
|
[18] |
张可青,赵忠华,王建华.麻花头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0,14(47):93-94.
|
[19] |
国家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
[20] |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二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
[21] |
蔡巧燕,曾建伟,林珊,等.广升麻质量标准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4):38-41.
|
[22] |
肖浩,严小红,江英桥,等.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广升麻药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5):506-509.
|
[23] |
肖浩,严小红,江英桥,等.广升麻HPLC 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14,15(4):262-265.
|
[24] |
李毅然,陈玉萍,黄艳,等.升麻与广东升麻挥发油成分的GC-MS 分析[J].广西中医药,2012,35(4):56-59.
|
[25] |
肖浩,严小红,江英桥,等.ICP_MS 法测定广升麻中18种元素[J].中药材,2013,36(6):883-886.
|
[26] |
杨春欣,沈熊,刘力.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国专利文献回顾[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85-89.
|
[27] |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一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28] |
梁颖超,钟燕珠,李思怡,等.关于岭南地产药材临床使用情况及研究热度的调查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2):285-288.
|
[29] |
孙立亚,高文远,刘新桥,等.升麻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719-1721.
|
[30]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EB/OL].(2021-02-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14/content_558706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