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书霞,谢淑霞,车伟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5):516.
|
[2] |
周宇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34-36.
|
[3] |
许邦礼,康文清,孙慧清,等.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340-2342.
|
[4] |
林婕华.持续与间歇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111-113.
|
[5] |
刘郴州,黄碧茵,谭宝莹,等.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6-9.
|
[6] |
林云,贾雁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出院1年呼吸道感染情况随访[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2-103.
|
[7] |
黄晓玲,陈柏梁,房晓祎,等.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4):457-458. [8]赵小朋,宋燕燕,张炼,等.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6):1270-1274.
|
[9] |
韦艳,李晓阳,丁丽丽,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1):7-10.
|
[10] |
赵丹洋,郭巧芝,张穗平.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23-1525.
|
[11] |
赵小萍,陈蓉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的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69-371.
|
[12] |
程晨,包蕾.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8):734-737. [13]黄烈华,吴慧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患儿甲状腺激素、IL-6、TNF-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716-718.
|
[14] |
龚兆荣,王艳丽,陈运彬,等.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4):277-281.
|
[15] |
金瑄,赵宏.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 (19):2928-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