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旭东.人促黄体生成素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6):1057-1062.
|
[2] |
吉品健,万庆.AIA-2000型全自动荧光酶免分析仪故障案例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2):163-164.
|
[3] |
陈思恬,宋宁,田力,等.竞争酶免疫分析法用于抗-D 浓度检测及其与效价值相关性[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4):373-375.
|
[4] |
谢丽华,陈文新,杨周榕,等.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和c-肽的比对试验[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1):60-62.
|
[5] |
刘新登,周延美,程克兰.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85-87.
|
[6] |
张真真,李艳波.甲状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9):186-188.
|
[7] |
陈燕.化学发光免疫法在临床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81-182.
|
[8] |
蒋艳,余姓鸿,谢礼,等.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0):7603-7609.
|
[9] |
孙梅,刘鹏,耿建利,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的研发介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6):89-91.
|
[10] |
刘云艳.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1):143.
|
[11] |
丘耀梅.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157.
|
[12] |
黄飞.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263.
|
[13] |
马敏,颜秉翔.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实践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0):198.
|
[14] |
石正琪,伍启康,李炜煊.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筛查例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2020,41(9):947-950
|
[15] |
汪紫晶.用于免疫分析的磁微粒的制备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1-63.
|
[16] |
张元颖.基于纳米颗粒的胃癌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1-117.
|
[17] |
袁兆林.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0):1633-1634.
|
[18] |
Borlido L,Azevedo AM,Roque AC,et al.Magnetic separations in biotechnology[J].Biotechnol Adv,2013,31(8):1374-1385.
|
[19] |
杨琦.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区别是什么[J].饮食保健,2020,7(15):255.
|
[20] |
刘进,朱晓丽.两种方法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