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德振,翁深宏,姚丽华,等.情绪稳定剂和苯二氮■类药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诱导癫痫发作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1):9-12.
|
[2] |
范桂红,何俊,庞高峰,等.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脑内及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325-330.
|
[3] |
柏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导致麻醉后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1):63-65.
|
[4] |
钟建炯,张利红,郑瑶,等.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2):212-216
|
[5] |
程悠笛,曹晓华,王斌红.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2):383-394.
|
[6] |
苏日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合并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对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26-2328.
|
[7] |
徐杨,王惠玲,兰燕.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4):383-385.
|
[8] |
张华,徐振兴.心理护理干预在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8):1408-1411.
|
[9]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
[10] |
双梅,党为民,郝晓楠,等.中文版神经精神病学评定表2.1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2):890-895.
|
[11] |
蒲丽,汪艳,严国建.奥氮平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BPRS和CGI-SI评分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2):69-72.
|
[12] |
李艳茹,姜玮,赵希希,等.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对心脏节律性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6):482-484.
|
[13] |
郑玉玲,张少霞,熊灿标,等.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229-232.
|
[14] |
权敏芝,李蒙蒙,王为为,等.人文关怀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与QOL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478-480.
|
[15] |
牛艳,杜娟.优质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3):545-547.
|
[16] |
魏冉敬.护患沟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73-3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