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冰清,张昀,曾学军.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学背景[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19(1):61-63.
|
[2] |
王靖宇,常宝成.高尿酸血症/痛风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6(2):78-81.
|
[3] |
林淑凡.《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6):460-462.
|
[4] |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三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20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80.
|
[6] |
胡梁深,谈荣珍,范少勇,等.四妙丸加味方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痛风性关节(湿热蕴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1617-1620.
|
[7] |
赵向波,赵永凯,李兰英.四妙丸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4):58-60.
|
[8] |
姜楠,张晓琳,田金英,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之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21,56(5):1229-1237.
|
[9] |
展鹏,刘涛,刘新泳.以黄嘌呤氧化酶为靶点的新型非嘌呤类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2,22(5):403-415.
|
[10] |
黄幼霞,黄荣桂,郑兴中,等.迷迭香酸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6):19-20.
|
[11] |
徐静,商志伟,杨森,等.唇形科植物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生产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8):94-98.
|
[12] |
徐锐,张雪绒,郭巧生,等.9 个产地夏枯草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5):551-556.
|
[13] |
蔡艳芳,戴晖,张丽芬.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夏枯草中5 种活性有效成分的含量[J].临床合理用药,2020,13(11):136-138.
|
[14] |
王建,李正国,刘琳琳.夏枯草膏中异迷迭香酸苷水提工艺优化[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7):82-85.
|
[15] |
尚雁君,黄才国,蒋三好,等.迷迭香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189-191.
|
[16] |
周洁,孙超,李飞.中药活性成分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学通报,2018,34(1):19-22.
|
[17] |
黎莉,陈科力,方继德.中草药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6,29(12):1386-1389.
|
[18] |
黎莉,戴立珍,杨靖,等.中药提取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3):44-46.
|
[19] |
魏瑶,吴珍,杨玉娇,等.加味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研究[J].中药材,2021,44(9):2191-2195.
|
[20] |
曾丽莹,邓伊健,陈洁瑜,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4):579-587.
|
[21] |
吕耀中,胡庆华,王星,等.二妙丸水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失衡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草药,2010,41(3):418-423.
|
[22] |
丁丽敏,刘茜茜,苏超男,等.不同药材中迷迭香酸甲酯及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9,32(2):124-128.
|
[23] |
张丽娟,蓝献泉,郑锦坤,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鼻咽清颗粒中龙胆苦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含量[J].中国药业,2021,30(21):62-65.
|
[24] |
程伟,赵万隆,纪世彬.HPLC 法同时测定小儿麻甘颗粒中4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物评价,2021,38(3):209-212.
|
[25] |
肖健,刘旺培,郑锦坤,等.复方半枝莲胶囊应用HPLC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海峡药学,2020,32(7):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