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以“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等,介绍了我国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郭燕红强调,核酸检测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技术手段,核酸检测对于及时发现感染者、锁定感染范围、降低传播的风险和落实早发现的各项措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华庆表示,儿童是建立群体免疫的重要人群,为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是必要的。
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郭燕红说,核酸检测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加强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核酸检测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能力建设和质控工作方面多措并举,通过开展工作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全国可以开展核酸检测的机构数量达到11 581家,比2020年3月提高了4.6倍,每天能够检测的数量达到单管单检2910万份,比2020年3月提高了22.1倍。以上数据表明通过一年多的建设我国核酸检测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中应用5∶1混样或10∶1混样的检测方法,实现了整体检测效率和能力的倍增。
郭燕红介绍了在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方面采取的四项主要措施:第一,及时制定完善相应技术规范,2020年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用于指导核酸检测机构规范整个检测流程,工作手册现已经过两版修订。工作手册对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以及标本的单采或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全流程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工作规范,并且很多都是细化的技术性要求。
第二,持续开展核酸检测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培训大纲》,内容涵盖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反馈等全流程,通过对涉及到的从采样、转运到检测全过程的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以保证核酸检测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强化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一方面要求各个实验室都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每一批检测都至少要有弱阳性和阴性的质控品投放到临床样品中一起参与提取和扩增,通过室内质控工作加强实验室每批次核酸检测的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和各省的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工作,从2021年初到目前已经开展了9批次室间质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室间质评结果合格率均保持在98.5%以上。
第四,建立了质控监督员参与质量监督的工作制度,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要求派驻质控监督员,24小时全天候对承担核酸检测的机构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的质量和结果准确。
提高核酸检测便利度
郭燕红说,核酸检测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及时发现感染者、锁定感染范围、降低传播的风险、落实早发现的各项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医疗救治组对于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特别是保证质量和效率,多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做出部署,近期为提高核酸检测的服务便利程度再次提出了“三化”的相关工作要求。一是布局的合理化,要求地方以辖区为单位对核酸检测点进行网格化布局,让老百姓、人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核酸检测服务。二是信息公开化,要求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公共服务小程序等,向社会公布辖区内所有核酸检测机构的名称、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地址等,鼓励开发可视化地图以便公众查询。三是服务的便利化,要求核酸检测机构要向社会提供24小时检测服务,原来对“应检尽检”人群要求4~6小时以内反馈检测结果,现在要求对“愿检尽检”人群也要力争要在6小时内及时反馈检测结果。
郭燕红介绍,为保证上述要求的落实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对核酸检测工作进行再部署和再要求,近期各地对核酸检测各项工作都进行了部署和检查,同时各地也都成立了工作专班或专门的工作组以加强对核酸检测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督导。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核酸检测工作的调度,2020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核酸检测机构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各地核酸检测服务情况,并动态了解检测服务的数量变化。此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并不断完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加强了对核酸检测从样本采集到转运再到实验室检测和报告结果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全流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核酸检测工作进行及时调度和指导。三是适时开展抽检工作,今后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适时对部分地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的抽检,重点检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情况和检测优化情况,督导各项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启动儿童预防接种
吴良有说,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重要措施,前期我国已经为12岁以上人群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在前期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加快了新冠病毒疫苗在3~11岁人群中使用的相关研究。根据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的专家论证意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3~11岁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18岁以上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
王华庆介绍说,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儿童感染率不低,过去我们认为儿童感染率比较低,但随着全球流行尤其一些国家出现的持续传播,儿童感染率在不断上升。二是过去认为儿童的病情相对较轻,现在看来随着持续传播儿童感染率在上升,儿童出现重症或者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国外有研究已经发现,目前儿童的住院率超过了今年早期的10倍。三是儿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作为传染源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儿童在幼儿园、托儿所或者学校和一些其他机构人群接触密切,如果出现病例将可能会造成聚集性疫情发生。四是建立群体免疫的目的是期望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降低或者阻断疾病的流行,儿童同样是建立群体免疫人群的重要一部分,因此为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是必要的。
王华庆说,3~11岁儿童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虽然家长对儿童疫苗接种有一定经验,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家长要了解疫苗的知识,了解疾病的知识,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流程和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第二,儿童疫苗接种一般是按照预约接种的原则,家长一定要做好预约工作,接种时要准备好儿童的接种证、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第三,在疫苗接种现场要如实提供儿童目前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既往接种的禁忌证,让医生做出能否接种疫苗的判断。第四,家长要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完成儿童新冠疫苗接种。
王华庆提醒说,5岁以上儿童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心因性反应,家长要关注到这一点,如果儿童特别紧张的话家长要做好疏导工作。根据新冠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不论是家长还是儿童都要配合当地防控工作,做好个人的防护,尤其是在接种点,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大孩子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接种新冠疫苗后儿童出现了疑似与不良反应有关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王华庆强调,3~11岁儿童可能还要接种其他免疫规划疫苗或者非免疫规划疫苗,做为新冠疫苗预防接种的主要人群一定要遵守新冠疫苗接种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14天以上的规定。但如果遇到被动物咬伤或者有外伤情况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可不考虑时间间隔要求。
吴良有介绍,目前国药中生北京所、武汉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获准在3~17岁人群中开展紧急使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并综合考虑我国的疫苗生产能力、接种能力、临床试验情况和防控工作实际,进一步扩大了接种的范围,通过接种疫苗将为3~11岁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各地将继续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同时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对3~11岁人群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要求各地加强与受种者和监护人的沟通,规范接种的实施,做好耐心细致的科普宣传,要求接种点配备儿科急诊急救人员和儿童急救药品保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现在各地正在陆续启动这项工作,截至10月29日已接种超过353万剂次,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3~11岁群体的疫苗接种工作。
秋冬季需加强流感防控
王华庆说,2021年秋冬季我国流感防控形势和以往有所不同,流感可能会出现流行,另外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风险,给疫情防控带来影响。新冠肺炎和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表现出来的发烧、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基本相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再出现流感流行,叠加到一起将给疾病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并给各地医疗服务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秋冬季要特别强调加强流感防控的重要性。
王华庆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一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预防流感的发生,二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减少高风险人群发生合并症的风险,6月龄以上的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中国疾控中心最近出台的有关中国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也明确了一些相关的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王华庆介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第一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保护受种者本身,另外接种流感疫苗还能对周围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包括每天和患者打交道的临床医生、养老院服务人员、长期护理机构和福利院的从业人员。家庭成员和看护人接种流感疫苗,对6月龄以下的儿童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二是可减少因流感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如托幼机构、中小学在校师生,参加大型活动的人员等处于人群相对密集的场所,如果这些人群接种了流感疫苗可降低聚集性流感疫情的发生风险。
第三是体弱人群或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一旦罹患流感并导致出现合并症,症状多会比较严重,进入ICU病房比例和死亡率也比较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发生流感合并症和重症风险。
第四是小年龄组的儿童罹患流感后就诊率非常高,住院率也非常高,如2017~2018年流感流行时大量儿童到医院就诊,给医疗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另外小年龄组儿童如果患上流感,其携带病毒的时间比较长,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感病毒传染源,因此进入秋冬季要加强流感防控。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
吴良有说,社区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对遏制疫情在社区的扩散和蔓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区防控工作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实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和快速转换。各地在未发生本土疫情时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旦发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精准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统筹各方面力量精准实施分类管理。
傅卫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0~6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流感疫苗接种等的日常工作,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统筹好新冠疫苗接种与常规疫苗接种工作。
一、要科学制定疫苗接种方案,加强属地管理,落实各方责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疫苗接种方案,统筹做好3~11岁新冠疫苗和常规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医疗救治保障,做到“四有”,确保接种安全。乡镇、街道、社区要发挥组织动员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协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指导学校、幼儿园做好沟通告知工作,组织动员家长主动有序带领儿童到指定地点接种。
二、要合理规划疫苗接种门诊时间,设有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并承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安排好新冠疫苗和常规疫苗接种日期和门诊时间,有条件的可开展分时段预约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告知有接种需求的居民,方便居民合理安排接种时间。
三、要强化规范有序接种,承担疫苗接种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接种门诊的日常管理,改善接种环境,优化接种流程,做好疫苗接收、入库、存储、人员调配等接种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接种流程,严格接种操作,落实知情同意、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和接种后30分钟现场留观等要求。对于承担接种任务的基层医务人员要进行全员培训,确保培训合格后上岗开展工作。同时,在疫苗接种工作中要严格落实防疫要求,指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按预约时间前来有序接种疫苗,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四、要加强宣传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服务的居民和社区,可通过各种形式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等宣传疫苗接种的相关政策和科普知识,引导居民和儿童家长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解答人们关心的问题,争取家长和居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封面图为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