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欢迎您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    本刊简介     |    期刊荣誉     |    编采团队     |    会务培训     |    理事单位     |    下载专区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中国当代医药网
中国当代医药
更多>>
  刊物资质
  征订启事
  征稿启事
  杂志社介绍
  广告启事
更多>>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编委/审稿专家申请登记表
本刊非研究类论文写作模板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业界关注

满足患者需求是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动力

满足患者需求是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抗癌协会发布公众最关注的癌症领域十大进展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国肿瘤防治领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为了更好地普及健康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联合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基于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联合发布《2020年度公众最关注的癌症领域十大进展》。近日,中国抗癌协会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十大进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大数据去捕捉、整理社会和公众对癌症领域最关注的问题,精准锁定肿瘤防治工作重点,根据公众关切不断做好癌症防控科普工作。

5年生存率提高得到广泛关注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癌症发病的前几位恶性肿瘤大部分预后较差,另一方面是我国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还相对比较少,公众主动参加防癌体检的意识不强,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治疗效果比较差。要想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预防和早诊早治是关键,癌症一直以来都是令人感到十分棘手的一种治愈率极低的疾病,此次“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升10%”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日间病房与支持治疗科主任刘巍教授点评认为,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作为医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这也恰恰反映出这些年来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彰显了近十年来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快速步伐和初步成效。整体来看,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一方面体现了肿瘤防治结合的重要性和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整合医学的开拓和引领,创新治疗手段的不断出台,研发的新药不断上市,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理念的全面推广,精准治疗的迅猛发展以及癌症科普的不断深入人心等,均促进了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同时越来越重视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支持治疗,强调抗癌同时及早关注患者的营养,血栓的筛查评估与实时干预,积极改善疼痛,缓解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生存的相关身心症状,在抗癌之路上倡导给予患者全程全方位照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尤其是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刘巍教授说,依托中国抗癌协会每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活动和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等,肿瘤学界与时俱进地传播新理念新知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颁布各种临床指南,建立三级甲等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医联体,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多渠道,不断推进肿瘤学科间学术交流,有力助推了全国肿瘤治疗同质化进程,使得更多的患者接受到了更规范、更合理、更精准、更人文的治疗和管理,为患者生存率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总体上达到83.2%,但晚期乳腺癌诊疗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乳腺癌诊疗与研究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写的新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于2020年正式发布,新版指南结合国际、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更加符合临床实践需求,为晚期乳腺癌诊疗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符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需求的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的发布也获得了舆论的广泛称赞。

  就《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发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业辉教授点评认为,研究数据表明晚期乳腺癌可以长期存活,但前提条件是接受规范化的诊治。《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和马飞教授领衔,集中了国内最优秀、最有实践经验的乳腺癌领域专家,内容涵盖乳腺外科、乳腺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药学等相关领域,对晚期乳腺癌的诊疗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完整的阐述。新版指南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纳了国际、国内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晚期乳腺癌诊疗标准和规范。新版指南特别关注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以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基本目标,治疗方案的选择注重先进性,不仅与国际上最新进展保持一致,同时又兼具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不啻为一部经典的乳腺癌诊疗规范,是广大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性文件。

新技术新产品造福患者

  近年来中国癌症早筛的液体活检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或呈现“超车”态势。在科技部开展的重点专项“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中,泛生子基因科技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首个基于液体活检的肝癌早筛前瞻性队列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运用自主研发的 cfDNA基因突变联合血液蛋白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方法(HCCscreen)首次亮相。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教授点评道,“中国肝癌早筛取得突破进展领跑全球前沿”这一成果非常令人振奋,从舆论反馈来看,我国网民对中国肝癌早筛技术的进步感到十分惊喜,“喜”和“乐”的情绪超过90%。现在新的血液检测技术即液体活检可以检测一些新的更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希望这一技术能尽快投入使用,让更多患者获益,从而提高临床早期筛查水平,提高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陈小兵教授介绍,有学者提出要尽快推动MDT2.0,其所指的是在多学科诊断(MDD)的指导下开展MDT,即在MDD指导下进行MDT。开展多学科诊断传统的检验科的项目如验血、查小便等要与病理科新兴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相整合,再加上影像科、分子影像科等共同组成多学科诊断协作组,才能提高癌症早筛水平。陈小兵教授强调,任何一种筛查手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要将新型的癌症早筛成果如肝癌液体活检技术尽快推进到临床实践,并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其优劣性,多学科协作,多手段整合,最终的目的是让患者获益。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推动癌症筛查和诊疗水平提高,造福更多癌症患者是肝癌早筛技术应用的未来。

  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2020年在中国和欧盟同步上市,为 HER2阳性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国产曲妥珠单抗获批实现了零的突破,作为首个登陆欧盟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有望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的上市引发业内外强烈关注,有舆论认为这或将开启中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的国际化新篇章。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点评认为,2019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第2位,每年新发患者数约40.3万人,其中HER2阳性率为3.7%~20.2%。按照中国流行病学和HER2阳性率26%进行测算,理论上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数约为9.7万人。在原研药赫赛汀进入中国后,仍有相当一部分HER2阳性胃癌患者没有接受曲妥珠单抗的治疗,仍存在检测率较低的情况。目前抗HER2治疗仅适用于HER检测++/+++或者FISH检测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对于能否应用于胃癌一线、二线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此外赫赛汀已被纳入医保,按照国家医保局相关规定,所有通用名为曲妥珠单抗的产品如汉曲优等均包含在国家医保目录之中。2019年经国家医保局再次谈判,赫赛汀二次降价完成医保续约,目前的单价约为7270元/瓶,汉曲优在国内上市定价是1688元/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原研抗肿瘤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正在步入快车道。

给肿瘤患者更多关爱

  在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站给予他们最温暖、最完整、最有尊严的挽救性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和医疗正承载着这样的任务。2020年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了《中国缓和医疗发展蓝皮书2019-2020》。作为一本科普性质的汇总,蓝皮书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促进国内国际间合作与发展,为我国安宁缓和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机会。

  蓝皮书参与者之一,中国抗癌协会监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教授表示,希望蓝皮书能成为中国与国际卫生界、中国缓和医疗工作者与世界同行沟通的桥梁,使国外能够从中了解到我国近年缓和医疗事业的现状和前景,从而有利于国际合作。同时也希望国内同道喜欢这本蓝皮书,使其成为从业者的案头书,初学者的教科书,卫生行政工作者的参考书。《中国缓和医疗发展蓝皮书 2019-2020》内容接地气,可操作性强且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示范价值,相信我国缓和医疗工作者能从中借鉴汲取有益的知识,甚至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也能真正帮助肿瘤患者受益。蓝皮书经常被赋予年鉴的功能,希望《中国缓和医疗发展蓝皮书》能连续出版,可以预见下届参与编写的人员一定会有很多年轻学者参与,这项事业一定会薪火传承,后继有人。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以全球226万新发病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中国抗癌协会统计也发现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并且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乳腺科主任耿刚教授认为,“国内首款乳腺癌复发转移疾病保险迭代升级受关注”的入选,反应了当下社会女性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耿刚教授说,肿瘤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我国乳腺癌早诊率低于10%,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时已经不是早期。复发和转移仍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的上市使乳腺癌的疗效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给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同时长疗程及高频次的治疗也明显加重了乳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发现77.6%的癌症患者认为患病给家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难以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成为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高疗效并重获新生的最大障碍。

   耿刚教授表示,保险是转移经济压力和提升癌症患者支付能力的最好方式,目前国内针对带病人群的保险产品尤其是针对癌症患者的保险产品很少,为此太平洋健康险推出了国内首款五年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疾病保险—“粉红守护”,提供了乳腺癌复发及转移双重保障,乳腺癌康复患者也可投保,“粉红守护”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基于乳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太平洋健康险还应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智慧化、高效便捷的愈后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障,提升了乳腺癌患者治愈率水平与生活品质,推动了健康保险从理赔型向管理型转变。“粉红守护”既提供了有温度的保障和关爱,也为社会、医保和癌症家庭分担了经济压力,在保障癌症患者支付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患者重获新生的可能,相信“粉红守护”将帮助更多的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重获新生。

  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制约了肿瘤患者按治疗周期赴医院就诊的刚需,很多肿瘤患者都面临手足无措的状态。为解决特殊时期肿瘤患者就医难这一痛点,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组织开展了数百场肿瘤防治科普直播及在线答疑活动,为数千万患者提供了在线诊疗及患教科普,同时呼吁大家既要抗疫也要抗癌。面对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肿瘤患者问诊就诊问题,中国抗癌协会指导开辟的“抗癌、抗疫”云战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新华睿思数据显示在超10 000条“在线抗癌科普直播”相关信息中,舆论积极正向的情绪反馈比例近100%,网民纷纷点赞癌症治疗“云问诊”和抗癌知识“云科普”, “抗癌、抗疫”云战场有效缓解了肿瘤患者的燃眉之急。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说,2020年是难忘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线上科普宣传模式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公众的反馈而言还是非常接受并喜欢这种有效、直接、精准的模式,即使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还是希望这种线上+线下的云直播的方式能持续下去,让更多的专家传递更多的癌症防治科普内容。除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外,每年还有其他的癌症主题宣传日,如2月4日世界癌症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0月份乳腺癌关注月和11月份国际肺癌关注月等,通过这些活动能让更多的癌症科普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编写了很多科普书籍,包括传统的纸质书和电子书方便大家阅读学习,组织策划拍摄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漫画、短视频等来传递癌症科普知识。

  支修益教授说,“希望公众能够和我们建立反馈机制,把您所需要的,您想知道的,这些信息反馈回来,利用中国抗癌协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86个专业委员会,28万余专业会员,建立不同癌种的专家库,不同癌种的科普信息库,通过专业策划联合各大平台上进行癌症科普,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同践行中国癌症防治行动计划,把中国的癌症防治事业做得更好。”(封面图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史业辉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2
京ICP备11001767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0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 http://beian.miit.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投稿热线:010-59626690 总机:010-59626692/18/19/20   传真:010-59626204   投稿信箱:ddyy@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邮编:10012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4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