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教育中病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王晓蔚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医学职业教育中,全面加强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合格的医疗从业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梳理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病理学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国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德育渗透,激发病理学学习兴趣;通过病理学课堂对学习者实行辩证法思想教育;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强化医德医风。初步探讨病理学课程思政在医学职业院校的实施路径,为医学职业院校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系统参照。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1]。为落实大会精神,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重点从专业课堂教学大通道方面,有的放矢地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合格的医疗工作接班人,全面加强基础及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现阐述如下。
1 病理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是其根本,要牢固打好这一根基不动摇[2]。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医学职业学院学生是广大医学生集体中的一部分,更是当地基层医疗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学生在医学职业学院学习阶段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为广大人民群众培养什么样的医疗人才至关重要。当前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共存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基层医疗条件差、高素质医疗人才短缺,是影响医学事业全面发展的瓶颈,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推动医学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说:“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具备良好医德的前提是在学校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因为医疗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因而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学生阶段,不光要求学生们学习基本的专业技术,更要进行职业道德熏陶[4]。医学专业课与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是有法律效力的“一级诊断”和“金标准”,作为研究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所有病理老师的职责所在。
2 病理学德育渗透实施途径
2.1 建立德育目标
德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是“树人”的根本,所以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没有德育目标的建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如同空中楼阁。因此,首先要完善病理学课程标准德育目标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发挥病理学自身的学科研究优势、在专业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担当、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青年接班人。
2.2 强化病理学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国际医学界通过的《夏威夷宣言》明确指出:“人类自有文化以来,道德一直是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德育是各类层次的学校人才教育的第一要务,德育是对人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的系统性过程,任何一个国家都把德育摆在攸关国家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点战略位置。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就强调“惟以德为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关键在于师德。在当今,职业学院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更要形成“德育为先,师德为重”的教育理念,而病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在日常病理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灌输病理学科的严肃负责精神,培养“医者仁心”的价值观,也是病理教学的要义。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技能、敬畏一切生命的生命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都会对学生道德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病理学科教师也必须做到“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另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病理诊断是一切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可以说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病理教研室充分开发病理教学内蕴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实践中聘请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病理老专家与同学们开展面对面的读片经验和诊断故事交流,培养同学们见微知著的科学精神[6-7]。让同学们从内心体会到每一张临床病理结果背后凝结了无数病理医生和技术员的艰苦奉献精神,体会到病理医生的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学习与研究精神。
2.3 建立病理课程思政元素库
病理学课程中涵盖着众多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课题组教师对每个章节集体备课、深度挖掘、充分拓展,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建立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库,其中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代热点、爱国主义教育、抗疫精神教育等。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应该是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思政”在“课程”中的渗透过程,应该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合适的思政元素,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每节课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建立起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思政体系。
2.4 把课程思政要求融入信息化课堂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安排,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利用学习通、病理学微信公众号、微信、钉钉等学习平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抓住当前时机,用好抗击疫情活教材,讲好战“疫”故事,通过网络课程“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复学第一课”等普及新冠肺炎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防护能力。在抗疫非常时期,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的教师及校友学生仍坚守在驰援湖北及当地防控第一线,利用录制的学院师生及校友武汉抗疫前线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视频、音频,让学生认识到,令人震撼的“援鄂医疗队”离学生并不遥远,值得自豪,通过援鄂师生及校友事迹,激发学生们的青春使命、责任担当及爱国精神,让网课变得不再枯燥,成为德育渗透的新阵地。
2.5 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
课程思政结果的评价,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教师要坚持教育初心,加强实践育人,使得课程思政不仅体现在病理课堂的理论渗透上,更要体现在日常行为表现上,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与要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时期,同学们都能配合各地防控工作,做到居家不外出,落实自己及家人的防护措施,还有同学深入所在社区,为基层防控添砖加瓦,更有同学深入隔离区一线,尽自己所学为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提供日常服务,体现了当代青年心怀祖国、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在病理学公众号上展示同学们的各项活动,让课程思政从理论上、思想上、行动上都实现开花结果。
3 深化研究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内容
3.1 利用病理学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病理课堂要教会学生基于病理现象,分析病理成因,归纳病理类型,做出病理诊断的专业思维及能力。在病理专业知识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因势利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那一定能使二者相得益彰。首先,用好抗疫活教材,在病理学许多章节都可以联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思政教育,比如病理尸检对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期临床治疗上的巨大作用。又比如在讲到肺炎的病因及临床病理时,联系肺炎双球菌是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大多数人不会发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比如淋雨、醉酒、麻醉等诱因的作用下,则病菌可从鼻咽部顺着呼吸道下行进入肺泡,引起大叶性肺炎的四期病变。这时候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体会到优胜劣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能真正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强国能安邦”[8],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学生能形成大格局,具有大情怀,能将知识与道德、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有机联系起来,能真正使专业知识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相得益彰。
3.2 联系国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德育渗透,激发病理学学习兴趣
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医学知识传授里,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国情及专业知识,如在讲到白细胞身渗出的临床意义时,联系可怕的抗生素滥用:药源性致死造成了每年大约20 万人的死亡,抗生素滥用大约占到40%,这导致了许多耐药菌的产生,超级细菌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对抗细菌的武器越来越失效,这个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等待人类的可能是下一次传染病的大流行,而中国58%的住院患者使用了广谱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国际平均水平是30%[9-10]。所以只有学好医学基础理论,临床上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办事,减少医源性损害。通过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给学生引申灌输凡事讲究个适度,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的道理[11-12]。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靠近极点,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现阶段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使得生存环境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3.3 通过病理学课堂对学习者实行辩证法思想教育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讲炎症的基本病变时,专业知识点中可以融合辩证法学习:所有的炎症都有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基本病变,变质和渗出是急性炎症的主要表现,又是外界因素对机体的损伤反应,而增生是慢性炎症的主要表现,又是机体对外界损伤的防御经过,急性炎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拖延不愈变为慢性炎症。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则主要病变不同,只有用不断发展的视角,才能掌握理解疾病的全部过程,这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其特点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也会产生改变。所以面对疾病,既要全面考虑,也要抓住关键,才能彻底治愈疾病,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条件。正确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不同历史条件,通过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的全面分析,就如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正确判断[13-14]。
3.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强化医德医风
敬业精神及医德医风建设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肿瘤这章内容对于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讲解可以联系很多临床小故事来进行德育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号召全国医护人员集中精力攻克癌症,“高血压低头,肿瘤让路”的口号就是这个背景下出现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现非常困难的口号。最早患者检查食管癌的食道镜带给患者很大痛苦,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吞宝剑”,而且发现的大多是中晚期患者,一直到1959年,沈琼教授研制出食管“沈氏拉网法”细胞采取器,一般的食管癌患者一生也就吞两三次“食管细胞采取器”,但沈琼在研制过程中忍着呕吐吞下去几十次,采集完食管脱落细胞并制作好切片后,沈教授每天都废寝忘食的坐在显微镜前观察采集的细胞涂片,当看到异型细胞出现时,就会持续不断地随访患者,让患者在最早期阶段被发现,挽救了许多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命。利用这个实例告诉学生,以后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对待工作,使职业学院的广大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医疗从业价值观,并为以后工作中成为“德高技强”的医疗服务者,培养职业情感的信仰基石。
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入到病理教学中,是病理教学走向内涵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病理教学亟待面对的课题。病理学科的专属性决定这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病理学教育同仁们的不断开拓和创新。当然,在创新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病理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的特性,在保证病理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挖掘病理教学课程思政资源、创新病理教学德育手段、提高病理教学德育融合度和实效性是整个课程建设的关键。要使病理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与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实效性有效结合,这就需要选择好合适的切入点和介入途径。比如病理教研室定期邀请病理专业老师及业界病理专家,结合临床诊断实践开展人文医学讲座,这些既着眼于专业知识教育而又侧重于道德熏陶的讲座深受学生欢迎,这些讲座不仅让医学院学生对病理学科有了较为直观形象的体会,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为一名好的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医学钻研精神,更要有悬壶济世的职业理想以及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15]。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学院病理教研室也在一直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将系列品德教育融入病理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加紧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的精品课程,使学生习得病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德育的启迪和熏陶,不断促进其精神的成长,真正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001).
[2]王娟.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N].西藏日报(汉),2020-08-15(004).
[3]熊宇鹏.习近平德育理论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9.
[4]蒋沁蓓.在病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5,41(23):68-69.
[5]曹福春.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N].江苏经济报,2020-07-10(B01).
[6]林莹.从德育哲学视角谈医学院校德育资源的作用性[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4(4):102-105.
[7]项贤明.新中国70年教育观变革的回顾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15-29.
[8]胡芳.用心浇灌让迟开的花朵尽情绽放[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8,(4):32.
[9]王斯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安康市为例[J].新西部(下旬刊),2020,15(5):21-35.
[10]石玉荣.新时代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3):76-80.
[11]何宝林.贯彻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文化引领,大爱于行,实现学院内涵发展品质提升[J].职业,2017,24(13):4-7.
[12]杨少芬.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13]杜剑.基于医学高光谱影像分析的肿瘤组织分类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曾维华.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pathology course in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Xiao-wei
Department of Fundamental Medicine,Yunche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Shanxi Province,Yuncheng 044000,China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qualified medical practitioner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logy,the author sorted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logy: using the pathological classroom to strengthen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to connect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hot issues to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pathological study;through the pathology class,dialectics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learner;cultivate seriou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indomitable enterprising consciousness,strengthen medical ethic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pathology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and provides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basic courses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Pathology;Cours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2(c)-0197-04
[基金项目]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20QZJ222);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9313)
(收稿日期: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