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继升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超声科,辽宁鞍山 114034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鞍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 例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关键词]经皮微波消融;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活质量;效果
在临床多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中,甲状腺微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其中以小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若未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易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尚无明确机制,研究认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1],而不同的手术效果可产生不同的疗效。外科手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和手段,但传统的的术式易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因此应用受到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对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鞍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 例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观察组中,年龄40~60 岁,平均(50.22±1.52)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6.27±1.31)个月。对照组中,年龄41~60 岁,平均(50.85±1.52)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17±1.3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各项临床资料均完整,且具有较高的依从性;②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③经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确诊为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且病灶直径≤1 cm;④病灶在患者甲状腺单侧腺体内,未出现腺外侵犯现象;⑤术前实施常规检查时未发现侧颈部伴有淋巴结转移征象。排除标准:①术中冰冻病理可见多发癌灶,需实施双侧全切术治疗;②身体情况对手术无法耐受者;③伴有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者;④伴有语言和智力障碍,无法进行良好沟通者;⑤术中病理检查峡部边缘可见癌细胞,需实施侧近全切除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手术。在患者胸骨上窝2 cm处沿皮纹做一道切口,切口长度为6 cm,游离皮瓣后将患者颈白线打开,将甲状腺充分暴露出来,实施腺叶切除单侧或进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将甲状腺旁进行原位保留,后实施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在患者切口一侧将引流装置置入[3]。
观察组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给予患者局部麻醉,超声下对甲状腺进行多方位和多切面检查,从而对甲状腺病灶大小、结节位置、结节与毗邻组织间的解剖关系进行明确,在超声引导下避开患者重要结构,比如神经、颈部血管、气管等,并选择近距离和安全的路径,选择微波消融肿瘤治疗系统(南京福中医疗高科有限公司;型号METI),在超声监视下,与患者耐受程度结合,将功率设置为30~40 W,当超声监视的结节已经完全被消融所产生的强回声所覆盖,则立即停止消融,在消融后再次进行增强超声造影检查,从而对消融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完全消除[4]。两组均治疗1 次,随访观察6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①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②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饮食呛咳、低钙血症等。③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实施评定,主要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计分方式为各个维度因子粗分相加,计分范围2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外科手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和手段[7],但传统的的术式易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因此逐渐被临床所淘汰。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进步,微波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其能够有效清扫患者淋巴结,进而将病灶彻底清除,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8-11]。
在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与出血、超声刀使用不当和粘连具有一定关联性,因此,对于术者来说,清晰的手术视野和准确的解剖层次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微波消融治疗的优势包括①热效率高:若肿瘤位置靠近血管,血流能够快速散热,进而产生“热沉效应”;②消融范围大: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患者,能够取得满意治疗效果;③微波无需采用正负极产生电流,能够防止对电生理造成影响[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中琴[15]的研究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2 例,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6 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36 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不良反应较少,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平,燕海潮.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5):517-520.
[2]张伟伟,李向农.三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5):397-399.
[3]黄子忠,李法文,岑钧华.完全腔镜手术及Miccoli 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8):92-94.
[4]伏桂明,王朝晖,陈义波,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及CLNM 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0,14(4):274-278.
[5]陈立权,庞士勇,丁士海,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外科处理策略[J].安徽医药,2020,24(5):985-988.
[6]罗文勇,冯霭琴,曾惠明,等.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4):30-32
[7]周鸿,李霞.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4):540-542
[8]崔世昌,刘洋,孙启栋,等.经胸乳晕入路腔镜手术精准治疗甲状腺微小癌65 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9):641-644.
[9]Schaible J,Lürken L,Wiggermann P,et al.Primary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of malignant liver tumors: comparison of stereotactic and conventional manual guidance[J].Sci Rep,2020,10(1):18-35.
[10]李昌金,胡薇.微波消融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Meta 分析[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0,8(4):339-345.
[11]郑珏如,戴磊,吴贤江,等.甲状腺患侧叶联合峡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近远期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51-53,139.
[12]龙亚红,安彩霞,张万春.经131I 治疗的185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9):532-536.
[13]詹玲,陈创,孙圣荣.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12):24-26.
[14]周鹏,贺青卿,庄大勇,等.达芬奇机器人与开放性手术在肿瘤直径大于1 cm 甲状腺癌中的对照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2(3):133-137.
[15]王中琴.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1788-1790.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for low -risk thyroid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LI Ji-she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Anshan Cancer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Anshan 11403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for low-risk thyroid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s A total of 80 low-risk thyroid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patients admitted to Anshan Cance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rawing lo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physical,psychological,social and material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risk thyroid micro papillary carcinoma is very significant,and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patients.
[Key words]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Low risk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Quality of life;Effect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9(b)-0134-03
(收稿日期:2021-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