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李 亮1,2,3 宋厚盼1,2 刘吉勇1,2 陈光宇1,2,3 李 鑫1,2 曹建中1,2 谢梦洲1,2,3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心肺病证辨证与药膳食疗重点研究室,湖南长沙 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分析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比如中医科研课时少且难以理解、实际应用困难、价值认同少及教学模式落后等,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手段,构建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及实践体系。以中医诊断学研究生为主,建立科研小班制制度;构建中医科研方法 学教学体系;加强对中医药研究仪器应用教学;加强分子生物学、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使用开放性考题,完善中医科研考试制度,突破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的瓶颈。以上改进措施既介绍了先进的中医科研知识内容,又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科研的热情。由此可见,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及实践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改善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现状,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科研的思维方法 。
[关键词]中医;实验室;教学;科研
随着生活及科技的进步,中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使得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优势被全世界关注[1]。目前中医药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规范化不够成熟,很多地区缺乏中医科研方法的系统培训和成熟的研究平台,以致科学研究质量普遍偏低,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实施再到研究结果,存在十分严峻的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故尝试改善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方法,提高中医学生科研思维,是中医科研的发展必备,也是从事中医教学的教师们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2]。这也是现阶段最切合中医科研实际和关键的教学改革方向,是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必备环节,值得相关从业人员持续思考和不断探讨。本文主要对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1 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现存主要问题
1.1 学生开设科研课时少
学习中医课程繁多,在本科学习阶段除公共基础课以外,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专业基础课。顺应目前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培养计划,倡导中西医并重,鼓励在中医药院校中医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西医课程的教育[3],故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外科学等西医课程被列入必修课范围。以上课程学习完毕需要进入临床实习轮转,最后还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本科教学不具备开设科研课程的课时条件。而研究生专业硕士需要完成住院规范化培训,开设该类科研课程更加困难,导致此课程课时较少,无法满足目前科研教学的需求。
1.2 中医自身的理论特点给科研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中医药理论体系,包括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方法,均来源于古代医家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医具有“整体、辨证、个性化”的核心理念,此优势西医难以比拟[4]。因立足于经验医学,此特点导致中医缺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随着人类预防医学、免疫医学、手术和专方等非辨证诊疗技术的进步,现多采用西医的研究理念和手段研究中医[5]。比如利用西医理论和研究方法去证明中医药理论,或按照西医标准,根据西医的理论特征和诊疗特征去改造中医[6]。因此中医医学生在接受中西医两种医学教学的同时,多半按西医“还原论、标准化”研究中医。而中医出于自身理论的特点,存在部分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不兼容、难以通过实验方法得到验证、临床难以形成合作共赢等问题,最终导致中医理论被牵强附会的理解,对于中医理论的学习和诊疗的研究没有任何借鉴及指导意义[7]。更严重的是,在这种阐释性大环境中,越发淡化了中医理论思维,限制了中医科研思维的发展,增加了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的难度。
1.3 中医教学模式落后
2017年以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科研实验室中医四诊相关分析、中药提取检测、分子生物学(包括PCR 及Western-blot 等)和病理检验技术等教学手段相对陈旧,所以通常采用理论考试形式。而中药提取检测、分子生物学为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理论考试使得技能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其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非常有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 建立完善的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体系
2.1 建立科研小班制制度
建立科研小班制,以中医诊断学研究生为主,校内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为辅,以3 个月为一期,每期招收2 个班级,每班招收30 人,进入中医诊断学科研实验室学习。学习时间固定为每周周五下午14:30~17:30,每个周期共36 课时,每节课时长50 min。每班成立班级小组,选举1 名班长及1 名学习委员。二者建立班级微信群,负责收集学生考勤及日常学习问题。每个微信群将由教学辅导人员作为群主,负责回答学生日常学习问题。当学生缺勤3 次课,不允许继续学习该课程,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及积极性。
2.2 构建中医科研方法学教学体系
在科研小班制基础上,设定中医科研设计、分子生物学、病理检验技术3 门课程,每门课程12 课时,其中理论课及实验课各6 课时。中医科研设计授课教师为本校引进的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分子生物学授课教师为本实验室特聘教授,病理检验技术授课教师为本实验室主任。中医科研设计理论课包括基础实验、临床实验设计及思路,实验课包括各种科研数据分析及绘图软件使用,如Excel、SPSS、Origin、Graph-Pad 等;分子生物学课程包括PCR、Western-blot 实验技术及应用,并引进数字PCR 实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包括各种基础染色(HE 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及荧光技术等。教学方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 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及交互平台(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为主[8-10]。教授以上3 门课程时,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开动脑筋,以谋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11]。比如在讲授“临床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时,针对一个中医临床案例,教师设计三种方案,将学生分组,提供10 min 讨论时间,每组由一个学生阐述方案设计理由。在实验课阶段,每次科课程结束前,教师预先在微信群里提供一个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并将学生分为6 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下次课上课前提供自己认为可行的实验技术路线,并且提出该实验进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课后老师给每组学生20 min 小组讨论时间,接下来的10 min 将由老师总结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中医科研设计及思维有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问题式学习、开放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后,其表达和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2]
2.3 加强对中医药研究仪器的应用教学
运用西医还原论及标准化阐释中医科学性,不仅异化了中医理论,也西化了中医学者队伍,导致中医学者队伍整体水平下降。本实验室从21世纪初陆续购置中医诊治体验设备(脉象训练仪、中医舌诊图像分析系统),中药实验提取设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本实验室开设中医药研究仪器应用课程,课程设置以科研实践课为主,内容包括脉象训练仪、中医舌诊图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应用。每节课50 min,共10 课时。所有课程主要介绍仪器使用及应用范围,学生考试则以设计仪器相关的科研实验并进行讨论为主。目前已利用以上设备申请了20 多项中医类科研成果,从中医视角发表关于中医类研究文章数百篇。
2.4 加强分子生物学及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
分子生物学与病理检验技术是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日益增加[13-14]。这两门课程理论知识较抽象,需开设实验课进行教学,实验课的直观性与实践性可让学生加强对这两门课程的理解及应用[15]。本实验室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质粒提取、PCR 技术、DNA 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技术、DNA 片段的胶回收、外源基因的连接及重组DNA 的转化、筛选和鉴定等自编了内容详细、操作具体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病理检验技术的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验课程以观察标本、切片为主。实验课上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包括不同观察部位及倍数),并绘制显微镜下所见图像,使用图片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细胞的计数分析。实验课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高度自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完成设计实验的目的。鼓励学生对自己研究方向的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病理组织检测,课程结束前利用1 课时时间让所有做实验的学生分享各自实验的体会与出现的问题,由老师进行总结及修正。此部分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分子生物学、病理检验技术是科学技术类学科,如何将此类技术更好融入到中医科研中,使同学们避免对中医理论牵强附会的理解,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其不能作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但可以起到绝佳的验证效果。
2.5 应用开放性考题完善中医科研考试制度
科学研究不能墨守成规,有时候开放的科研思维,可能会为科学研究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什么样的方法是对的,不可一概而论”[16]。因此,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中医科研设计、分子生物学、病理检验技术这3门课程均采用开放性考题。开放性考题的目的不是为寻求标准答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科研整体思维,使学生善于在问题中另辟蹊径。比如中医科研设计考试的考题1 将提供一个研究结果,要求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绘图及说明;考题2 基于学生目前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在其基础上再设计一个新的课题。中医药研究仪器应用、分子生物学、病理检验技术将提供实验样品,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法选择,并进行相关检测及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自2017年进行教学改进后,平均每年有100 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及学习,100%的学生反馈良好,80%的学生顺利升学。
综上所述,湖南中医药大学通过尝试构建中医科研实验室教学体系,既为学生介绍了先进的中医科研知识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医科研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丰文,黄明,张俊华,等.应对疫情中医药救治有哪些优势——张伯礼院士权威解答[J].天津中医药,2020,37(4):363-364.
[2]李恬,乔娟,刘颖蔚.案例分析学习模式在医学生妇产科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1):180-182.
[3]张育敏,牛晓军,刘建春,等.中医药院校西医课程教学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7):533-535.
[4]吴长汶,朱龙,唐娜娜,等.基于整体观念的肿瘤病风险预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58-3561.
[5]吴伟,王创畅.“五诊十纲”中医临床新思维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6):455-457.
[6]曹东义.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而立”[J].中医药通报,2016,15(1):1-2.
[7]石秦东,蔡云,邱根全,等.新世纪中医发展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2):38-39.
[8]冯莉莉,廖君,余清平,等.PBL+微课教学法在心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130-131.
[9]徐小港,董辛,龙健,等.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7,32(5):761-763.
[10]蒙雅萍,朱红英,钟楠楠.“基础护理学”慕课建设及应用下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6):1516-1519.
[11]李辉,卞文安.谈临床检验教学中PBL 教学法的实践[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248.
[12]陈川,黄亨建,刘锦琳.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2):311-313.
[13]邓华亮,朱庆均,李媛,等.中医院校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2):150-152.
[14]陈沙,张国民,刘慧萍,等.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建设的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58-2260.
[15]周波,徐启江.Problem-based learning 模块式试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生物学杂志,2020,37(1):110-112.
[16]王皓帆,屈洋,戚仁斌.DNA 研究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7):66-67,74.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LI Liang1,2,3 SONG Hou-pan1,2 LIU Ji-yong1,2 CHEN Guang-yu1,2,3 LI Xin1,2 CAO Jian-zhong1,2 XIE Meng-zhou1,2,3
1.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tics,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2.Key Laborat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Disease and Medicine Diet and Food Therap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3.Research Center of functional Foo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Food and Prug Homdog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laboratory,such as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hours,difficulty to under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litt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value recognition,limited teaching mode,were analyzed.We have tried to establis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means.Small class system was established;the application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ruments was strengthened;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echnology was solidified;open examination paper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examination system,and the bottlenec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 teaching was broken through.The above methods not only introduced the advanc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knowledge,but also expanded students′ visual field,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d their pass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As a resul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 could help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tus in the lab,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thought methods of TCM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boratory;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8(c)-0234-03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01)
[作者简介]李亮(1980-),男,湖南永州人,博士,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实验室建设
(收稿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