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所基层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现状调查
陈俊新 黄细妹 时 光 莫绮珊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部,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番禺区不同等级基层医院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以下简称《静疗标准》)的培训及掌握情况,为《静疗标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需求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静疗标准》培训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番禺区1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2588 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次数多的护士考核得分高于培训次数少的护士,不同培训形式的护士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静疗标准》对实际工作非常有帮助的护士考核得分高,对《静疗标准》的熟练程度高的护士考核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的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护士考核得分高于大专或以下学历,职务为护士长及以上的考核得分高于责任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级别、学历、职务、培训形式、培训次数以及《静疗标准》在实际工作的帮助的认识影响培训掌握程度,基层医疗机构需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途径,保证培训质量。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考核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以下简称《静疗标准》)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首个具有相当权威与公信力的静脉治疗行业标准,为规范我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指导[1]。近年来,国内有报道各医疗机构专科护士、实习生、护理人员等对《静疗标准》的培训强度、掌握情况、依从性等,分析静疗质量与培训强度的相关性关系等[2-4]。但对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静疗标准》的认识情况的报道,样本量较少,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区域性问题[5]。本研究调查广州市番禺区14 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2558 名护理人员对《静疗标准》的培训现状、护理人员对《静疗标准》的认知度及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旨在摸底和分析现状,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番禺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广州市番禺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自愿参与本研究。共有14所基层医院2588 名护理人员参与了本次调查。样本量为问卷题目数的10 倍以上,本调查问卷条目数为39 项,样本量满足条件。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名称、医院级别、科别、学历、职务、工龄、年龄等7 个条目。②培训现状及认知,包括培训途径、次数、个人熟悉程度等6 个条目。③《静疗标准》考核知识问卷,是研究者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经函信专家反复审核、修订后形成。问卷该包括术语和定义(3 条目)、基本原则(5 条目)、输液工具的选择(5 条目)、留置针的规范应用(8 条目)、敷料的规范应用(5 条目)等,共26 个题目。问卷结构为闭合性,每个题目设置为1 分,答对得1 分,答错、无答得0 分。将个人总得分除以总分换算成百分比,计算总得分率,各维度得分除以各维度总分换算成百分比,计算该维度总得分率。前期预调查测得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内容效度指标为0.81。该问卷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1.2.2 调查方法 将问卷应用问卷星的形式,发送到番禺区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委员会微信群,由委员组织单位护理人员填写。得到有效数据2588 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2588 名护理人员有59.23%来源于三级医院;以来自内科(34.43%)、外科(19.01%)为主。大部分学历为本科或以上(49.85%),工作年限主要在5年以下(46.25%),以责任护士(85.55%)为主(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2588)

2.2 培训现状及认知
番禺区内有1630 名(62.98%)护理人员知晓《静疗标准》;各单位对《静疗标准》培训次数≥3 次的占53.44%;培训形式以医院内部培训(87.36%)为主。2484 名(95.98%)护理人员认为《静疗标准》对实际工作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1634 名(63.14%)护理人员认为对《静疗标准》熟练。培训次数多的护士考核得分高于培训次数少的护士,不同培训形式的护士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静疗标准》对实际工作非常有帮助的护士考核得分高,对《静疗标准》的熟练程度高的护士考核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不同培训现状及认知下《静疗标准》考核得分情况(分,±s

2.3 《静疗标准》考核得分情况
总条目得分率为62.69%,术语和定义61.33%,基本原则75.61%,输液工具的选择31.62%,留置针的规范应用67.56%,敷料的规范应用76.21%,得分较低的是输液工具的选择。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的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护士考核得分高于大专或以下学历,职务为护士长及以上的考核得分高于责任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一般资料护理人员《静疗标准》考核得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3.1 《静疗标准》培训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在二级及以下医院甚至可达到95%以上[6]。据调查,85%的临床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时间超过工作时间75%[7]。输液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从事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8]。近年来,多个地区开展护理人员对《静疗标准》认知度及培训情况的调查研究。孙怡等[9]研究发现有效落实《静疗标准》后,能降低钢针使用率、留置针不规范操作发生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本调查中,62.98%的护理人员知晓《静疗标准》;95.98%的护理人员认为《静疗标准》对实际工作是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的;98.20%的护理人员有培训的需求,提示各医疗机构应重视护士需求,结合实际工作,落实《静疗标准》培训工作。
3.2 加强低年资、低学历护理人员培训
本调查中,14所基层医院中大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占50.15%,工龄5年及以下的占70.33%,责任护士占94.42%。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护士考核得分高于大专或以下学历,职务为护士长及以上的考核得分高于责任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学历及高年资的护士更加关注和重视《静疗标准》。基层医院需重视加强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低年资、低学历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10]。另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如BPL 及“翻转课堂”[11]等,增加培训形式的新颖性以及培训过程的趣味性。应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能让学者进行多层面的交流,从多领域中获取经验,使学习更具体验性和丰富性[12]
3.3 丰富《静疗标准》培训形式及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级别越高的医院,培训次数越多,护士考核得分越高,与吴俊英等[13]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医院等级可影响护士对静脉治疗的认知。另外,《静疗标准》的培训以医院培训为主,但区级以上学术会议培训的答题条目数高于医院培训,而网络培训等形式的答题条目数也较高。基层医院进一步做好培训,考虑可与上级医院联合,应用网络、学术活动等形式开展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互联网+移动设备在正式或非正式环境下学习,能有效地提高综合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14-15]。应用医疗联合体,通过无线远程教学[16]开展静疗专家讲堂和标准解读,或者各类视频播放APP 等多种途径,多形式让护理人员方便、快捷地主动学习,也能保证教学统一,让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更深入、精准地认识《静疗标准》。
3.4 针对基层医院特点,提升掌握情况
申梅英等[5]研究发现四川省62 所医疗机构里26.08%的调查对象知晓 《静疗标准》,10.72%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相关《静疗标准》的培训。张润霞等[17]报道山西省31 所医疗机构中68.91%的医疗机构对《静疗标准》进行了培训及考核。本研究结果显示,2.55%的护理人员不知晓《静疗标准》;8.73%的护理人员未参加过培训。从得分率来看,总条目得分率为62.69%,输液工具的选择31.62%,得分较低,提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掌握情况欠佳。《静疗标准》内容涵盖静脉治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针对基层医院,大部分以钢针、留置针输液为主[18]。部分基层医院没有护理过PICC、PORT 等输液工具,也没有《静疗标准》的流程标准,所以《静疗标准》在临床落实上有一定困难[19]。基层医院应进一步结合《静疗标准》应用的情况,完善基层医院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帮助制定详细的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标准,才能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应用。
3.5 检验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条目的得分率为62.69%,五个维度中得分率分别为术语和定义61.33%,基本原则75.61%,输液工具的选择31.62%,留置针的规范应用67.56%,敷料的规范应用76.21%,与91.27%护士参加过培训的结果不符,与马梦颖等[20]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组织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可通过质量查检评价培训效果和培训需求,也可开展多形式的考核,如个案汇报、站点式考核等。
[参考文献]
[1]孙红.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723-728.
[2]欧阳静,江华容,陈大春.贵州省24 家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践现状调查[J].贵州医药,2017,9(41):112-114.
[3]任洁琼,张琳,丁雯,等.宁夏7 所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践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682-685.
[4]李旭英,谌永毅,王一任,等.PICC 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12-1216.
[5]申梅英,杨彬.四川省某市62 所基层医疗机构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护理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758-1763.
[6]陈秋华,金爽,林润,等.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6):173-174.
[7]刘名君,吴丹,吴德全,等.安徽省静脉治疗护理的现况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8):565-570.
[8]高月英,申蕊娟,苏琳.《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解读与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4,28(33):4179-4180.
[9]孙怡,孟月仙,冯蕾,等.某三甲医院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年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292-293.
[10]吴丽芬,刘恋,周丰勤,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649):766-768.
[11]阮春凤,夏海鸥,杨艳,等.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新护士通科知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6):68-71.
[12]Ting YL.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to create interwoven learning interactions:An intuitive design and its evaluation[J].Comp Educ,2013,60(1):1-13.
[13]吴俊英,罗济民,谢楠.四川省护士静脉认知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3-25.
[14]蔡敏,蔡郁.“互联网+”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精准规范化管理[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6):108-109.
[15]胡蓉,常菁,王珏岚,等.标准化病人联合“互联网+”多学科教学在静疗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20,19(2):14-16.
[16]郭薇,沈玉杰,杨春华,等.以医疗联合体为背景对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的管理与培训实践[J].吉林医学,2019,40(11):2692-2693.
[17]张润霞,李变娥.山西省部分医疗机构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护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71-75.
[18]庄华平,黄海英,张永芳.基层医院血管通路装置选择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4):5-6.
[19]欧阳庆,胡碧波,邓宁,等.静脉治疗小组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7):188-189.
[20]马梦颖,孔冬,李长安,等.山东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培训现状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6(7):14-19.
Survey of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and Nursing training for nurses in 14 primary hospitals
CHEN Jun-Xin HUANG Xi-mei SHI Guang MO Qi-shan
Department of Nursing,Panyu Central Hospital in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By investigating the training and mastery of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and Nursing(WS/T433-2013)(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in different levels of primary hospitals in Panyu District,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training nee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ining status of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and 2588 nursing staff from 14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Panyu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Results The assessment scores of nurses with more training tim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less training times,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nurses with different training form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nurses who thought the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was very helpful to practical work had higher scores,and the nurses with higher proficiency in the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had higher score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nursing staff in different levels of hospitals(P<0.01).The scores of nurses with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junior college degree or below,and the scores of head nurse or abov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esponsible nurse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level of training is affected by the hospital level,education background,position,training form,training frequen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Standard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in practical work.The primary hospitals need to further enrich training forms and channel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Key words]Primary hospital;Nurses;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ravenous Treatment and Nursing;Training;Asses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6(b)-0223-04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