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夏晶 殷 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头颈部肿瘤一科,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6 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能降低肺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癌;知信行理论;团体心理干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且患者预后较为困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肺癌早期症状较轻微或无症状,发现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患者从确诊即开始承受较大心理负担。相关研究显示,肺癌患者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时,通常会产生情绪问题,其焦虑、抑郁症状在中度以上[2-3]。近年来,我国临床心理医师对癌症患者进行以信息指导、健康教育、情绪宣泄等为主的团体干预实践,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4-5]。知信行理论把人们健康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使人们树立改变不良行为的信心,为提高生活质量做出努力。本研究探讨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6 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6]中相关标准,并经病理学确诊;②年龄≥18 岁,卡氏(KPS)评分≥80 分,预计存活期>3 个月;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肺癌确诊前有严重抑郁、焦虑症或精神病史者;②语言交流障碍者;③病情突然恶化或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6 例;年龄36~78 岁,平均(62.45±7.3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9 例;疾病分期:Ⅲ期25 例,Ⅳ期18 例;KPS 评分80~100 分,平均(88.76±6.46)分。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8~79 岁,平均(63.14±7.8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21 例,大专及以上7 例;疾病分期:Ⅲ期22 例,Ⅳ21 例;KPS 评分80~100 分,平均(89.32±7.15)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常规抗癌心理疏导,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肺癌疾病、治疗、护理信息,发放肺癌健康教育手册,结合手册指导患者饮食、用药等,对放化疗患者,注意预防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团体心理干预小组:1 名主管护士任组长,组员包括3 名专科护士,组织成员共同学习“知信行理论”相关知识,将护理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即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②团体心理干预方案:以小组座谈会形式进行干预,每周1 次,共干预4 周,第1 次和最后1 次干预时,要求患者填写调查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以知信行理论为支撑,采取情绪行为疗法、信心疗法、支持-表达等干预技术,以患者形成并保持健康行为为最终目标。③方案实施:a.第1 次干预。座谈会主题为“相遇相知”,邀请肺癌治疗专家为患者讲解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小组互动为患者发言,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身体状况、内心感受和未来期许等,对患者提出典型、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提高患者的肺癌相关知识认知度;布置作业,包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保持健康行为。b.第2次干预。座谈会主题为“坚定信念”,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简单回顾,鼓励患者汇报作业完成情况及最近1周新遇到问题和应对方式; 主持人介绍肺癌患者需求知识与信息,分析健康行为与不健康行为对疾病产生差异,使患者树立改变不良行为意识,如戒烟酒、早睡早起;分享以往成功抗癌案例,增强患者抗癌信念,每位参与者说句抗癌宣言,小组成员将其记录在纪念卡片上;引导患者探寻适合自己运动方式,并作为家庭作业,在下周实施,活动最后进行呼吸操训练。c.第3 次干预。座谈会主题为“形成健康行为”,回顾上次活动内容和抗癌宣言,鼓励患者汇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者采取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瑜伽、太极拳等;对患者在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帮助患者确立运动时间、频率;教授患者监测运动健康方法,并为家庭作业,要求患者下次活动时反馈,提醒患者仅剩1 次活动,可准备问题于下次活动提出,最后进行呼吸放松训练。d.第4 次干预。回顾以往活动内容,汇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帮助患者明晰合理运动给身体、心境带来益处;采用认知行为理论使患者认识到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态度对疾病影响,及时纠正消极态度和行为,保持健康行为方式;赠送纪念手册,让患者将新健康行为记录在手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①自我感受负担:采用SPBS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7],共10 项内容,采用1~5 分计分法,得分<20 分为无自我感受负担,得分≥20 分为存在自我感受负担。②生活质量:采用FACT-G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8],包括生理(7 条)、社会/家庭(7 条)、情感(6 条)、功能(7 条)状况4 个维度,共27 条项目,各项目采用0~4 分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肺癌患者因对疾病、化疗的恐惧、治疗费用、生存时间等原因,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伴有焦虑、慌乱等,对治疗态度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9]。但临床对肺癌患者的重点在于治疗,对患者情绪问题关注较少,因此心理干预的价值近年来有所凸显[10-11]。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12]
团体心理干预是通过团体内人员互动协助个体解决心理和行为困扰,以提高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达到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目的[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用于肺癌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感受负担,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以座谈会形式对患者实施干预,通过团体互动提高个体觉察力,转变患者思维方式,而让患者自主改变健康行为[14]。通过4 次座谈会帮助患者学习肺癌知识和治疗方式,纠正患者对错误认知,使其对抗癌及生活产生信心;在护理人员引导下,患者自主制定运动计划,提升其自护能力,帮助患者疏泄不良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15]。在团体心理干预中,满足患者健康信息需求,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法让患者分享自己健康行为改变经验,在团体帮助下实现健康计划,有效促进患者行为改变,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综上所述,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能降低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越,宋涛.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17(4):483-485,495.
[2]赵毛妮,李秋芳,吴秋歌,等.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5):782-785.
[3]刘小芳,周新皓,刘国泰.护士为主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208-211.
[4]沈学丽,张有为.基于知信行理念的认知干预对放射治疗肺癌患者认知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4):28-33.
[5]杨玲,梁秀凤.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知信行水平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8):2200-2204.
[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30(12):793-824.
[7]张庆娜,李惠萍,王德斌.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4.
[8]罗小红.综合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胃肠道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600-602.
[9]戚晓蓉,赵雪林.整合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17(9):1102-1105,1116.
[10]陈秀丽,黎海亮,李慧敏,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624-2627.
[11]王文娟,崔秀杰,史建华,等.心理及认知干预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癌症进展,2019,17(14):1729-1732.
[12]易长征,李正芬,诸红秀.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与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212-215.
[13]李玉梅,黄瑛,薛智颖,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5):360-364.
[14]王瑶康,李青,候君慧.团体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6):3186-3189.
[15]杨永红,倪卉,孟燕,等.知信行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8,16(10):1314-1317.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theory on self perceived burde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ZHOU Xia-jing YIN Yan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Head and Neck Oncology, Jiuji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 theory on self perceived burde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reated in Jiuji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April 2019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KAP theory.The self perceived burde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self perceived burden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elf perceived burd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social/family, emotional and func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elf perceived burd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social/family, emotional and func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KAP theory can reduce the self perceived burde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Lung cancer; KAP theory;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elf perceived burden; 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1)6(a)-0225-03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立项项目(20197154)
[作者简介]周夏晶(1986-),女,江西九江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收稿日期:2020-10-29)